资料简介
格致课堂【新教材】6.4.3余弦定理、正弦定理教学设计(人教A版)第2课时正弦定理教材开门见山地提出“三角形的边与角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呢?”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方法,从直角三角形出发,得到,并以等边三角形加以验证,进而提出“对其他三角形是否成立呢?”这样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教材中对正弦定理的证明采用了构造向量投影相等的思路。同时设置了两个例题说明正弦定理的应用.课程目标1、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长和角度关系的探索,掌握正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2、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数量关系的研究,发现正弦定理,初步学会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3、通过参与、思考、交流,体验正弦定理的发现过程,逐步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对正弦函数的学习体会数学的对称美,和谐美.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正弦定理及其变形、三角形面积公式;2.逻辑推理:用正弦定理及其变形解决相关问题;3.数学运算:解三角形;4.数学建模:通过对特殊三角形边角间数量关系的研究,发现正弦定理,使学生学会运用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发现数学规律.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运用;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格致课堂教学工具:多媒体。一、情景导入提问:角与边之间是否存在定量关系?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45-48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是怎样的?2、什么是正弦定理?3、正弦定理可进行怎样的变形?4、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及内角怎样求其面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三、新知探究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之比相等,即===2R,其中R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半径.2.正弦定理的变形(1)a∶b∶c=sinA∶sinB∶sinC;(2)a=2RsinA,b=2RsinB,c=2RsinC;(3)sinA=,sinB=,sinC=;(4)asinB=bsinA,bsinC=csinB,asinC=csinA.(5)===.3.正弦定理应用解三角形(1)已知三角形的两角及任一边,求其他两边和一角;(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从而进一步求出其他的边和角).4、三角形的面积公式(1)S=a·ha(ha表示a边上的高).
格致课堂(2)S=absinC=bcsinA=acsinB.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例1 在△ABC中,A=30°,C=105°,a=10,求b,c,B.【答案】B=45°.b=10,c=5+5.【解析】因为A=30°,C=105°,所以B=45°.因为==,所以b===10,c===5+5.解题技巧(已知两角及一边解三角形问题的基本方法)(1)若所给边是已知角的对边时,可由正弦定理求另一边,再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第三个角,最后由正弦定理求第三边;(2)若所给边不是已知角的对边时,先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第三个角,再由正弦定理求另外两边. 跟踪训练一1.在△ABC中,内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105°,C=45°,c=,则b=( )A.1 B.C.D.22.在△ABC中,若tanA=,C=150°,BC=1,则AB=________. 【答案】1、A.2、.【解析】1、在△ABC中,∵A=105°,C=45°,∴B=180°-A-C=180°-105°-45°=30°.由正弦定理=,得=,解得b=1.故选A.2、因为tanA=,所以sinA=.由正弦定理知AB=·sinC=sin150°=.题型二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例2 在△ABC中,A=45°,c=,a=2,求b,B,C.
格致课堂【答案】 b=+1,B=75°,C=60°或b=-1,B=15°,C=120°.【解析】 ∵=,∴sinC===,∴C=60°或120°.当C=60°时,B=75°,b===+1.当C=120°时,B=15°,b===-1.∴b=+1,B=75°,C=60°或b=-1,B=15°,C=120°.解题技巧:(已知两边及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的方法)(1)首先由正弦定理求出另一边对角的正弦值.(2)如果已知的角为大边所对的角时,由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大角对大边的法则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由正弦值可求锐角唯一.(3)如果已知的角为小边所对的角时,则不能判断另一边所对的角为锐角,这时由正弦值可求两个角,要分类讨论.跟踪训练二1.△ABC中,B=45°,b=,a=1,则角A=________.2.在△ABC中,a=1,b=,A=30°,求边c的长.【答案】1、30°.2、1或2.【解析】1、由正弦定理得,=,解得sinA=,所以A=30°或A=150°.又因b>a,所以B>A,则A=30°.2、由=,得sinB==.∵aA=30°,∴B为60°或120°.①当B=60°时,C=180°-60°-30°=90°.此时,c===2.②当B=120°时,C=180°-120°-30°=30°.此时,c=a=1.综上知c=1或2.题型三正弦定理在边角互化中的应用例3在△ABC中,已知b+c=1,C=45°,B=30°,则b=________.
格致课堂【答案】-1.【解析】 由正弦定理知=,所以,=,b=·sinB==-1.例4在△ABC中,==,试判断△ABC的形状;【答案】等边三角形.【解析】 (化边为角)根据正弦定理,得到==,整理为==.∵A,B,C∈(0,π),∴A=B=C,∴△ABC为等边三角形.解题技巧(正弦定理应用技巧)利用正弦定理将边化为角或者将角化为边处理,这是正弦定理的一种重要作用,也是处理三角形问题的重要手段.正弦定理的变形有多种形式,要根据题目选择合适的变形进行使用.再判断三角形形状时(1)化角为边.将题目中的所有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角为边,再根据多项式的有关知识(分解因式、配方等)得到边的关系,如a=b,a2+b2=c2等,进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利用的公式为:sinA=,sinB=,sinC=.(2)化边为角.将题目中所有的条件,利用正弦定理化边为角,再根据三角函数的有关知识得到三个内角的关系,进而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利用的公式为:a=2RsinA,b=2RsinB,c=2RsinC.跟踪训练三1、在△ABC中,若acosA=bsinB,则sinAcosA+cos2B等于( )A.1B.C.-1D.-2.在△ABC中,acos=bcos,判断△ABC的形状.【答案】1、A.2、等腰三角形.【解析】1、由正弦定理,可得sinAcosA=sin2B,即sinAcosA=1-cos2B,所以sinAcosA+cos2B=1.2、法一:(化角为边)∵acos=bcos,∴asinA=bsinB.由正弦定理可得:a·=b·.∴a2=b2,∴a=b,∴△ABC为等腰三角形.
格致课堂法二:(化边为角)∵acos=bcos,∴asinA=bsinB.由正弦定理可得:2Rsin2A=2Rsin2B,即sinA=sinB,∴A=B(A+B=π不合题意舍去),故△ABC为等腰三角形.题型四与三角形面积有关问题例5 在△ABC中,已知B=30°,AB=2,AC=2,求△ABC的面积.【答案】2或.【解析】 由正弦定理,得sinC==,又AB·sinB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