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分数除法》说课稿《分数除法》说课稿《分数除法》说课稿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分数除法》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分数除法》说课稿1  一、说教材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出示多媒体)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出示多媒体)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应用题。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思考,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根据题意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  共三个小题,让学生思考后口答,教师板书数量关系。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2、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学生练习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如下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  出示例3后,激励: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始行动吧!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提示可根据复习题的数量关系式,用未知数X帮助自己解这道题。  第二层次:合作探索  在学生计算出例3的结果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我做得对吗?存在什么疑问?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该环节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数量关系,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我如此设计,正基于此。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调整的能力。  第三层次:尝试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7页的第3题,个别学生板演,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集体点评,强调学习的难点。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要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标。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定位练习。  仿照例3出示类似的两道应用题,要求学生读题,画图,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2、提高题:同来互相编题,互相解答。  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的知识溶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第四个环节课堂作业反馈信息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三第4-7题  (三)说“诱思探究”在本节课的具体体现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引导学生把旧知与新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索的第一线。体现了“诱思探究”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2、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促使知识的形成和内化。教学中,我做到复习铺垫练,新知尝试练,难点强化练,是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全员动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落实。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五、说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应用题  例3:白海货运码头有一批货物,运走了,还剩240吨,这批货物原有多少吨?运走了剩下240吨?吨  (一)解:设这批货物原有X吨。(二)240÷(9-5)×9  X—X=240=  X=240=  我这样板书,对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增强学生的记忆,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分数除法》说课稿2  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基本上完成了。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分数除法》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与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例1先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与‘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教学的目标是:  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因为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吗?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安排,感觉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然后指出问题中是以克为单位,如果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该怎么改写?改写后,算式应该怎么列?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仔细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对照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是:第一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学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味到在数学中知识是存在相互联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学生快速回答了2/3×4=8/38/3÷4=()8/3÷2/3=()的结果后,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果了呢?这个问题能更好让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分数除法》说课稿4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  例1先是对整数除法意义的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乘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是相同的。  2、动手操作,通过直观认识使学生理解分数除以整数,引导学生正确地总结出计算法则,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得到有效的提升,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和动手操作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开课,就对前一单元所学的分数乘法的计算和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进行复习,目的在于为教学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打下基础,因为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这个分数的几分之一,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就用分数乘几分之一就可以得到结果,而对于分数除法的意义,就直接利用例1的素材导出整数除法的意义再迁移到分数除法的意义。  (一)问题创境,对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在教学例1时,我没有直接把教材中的三个问题端出来,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信息来提出数学问题,学生编出乘法问题并列式解答后,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个乘法问题编出两个除法问题吗?然后再一一列式解答,再通过对这三个算式的观察比较,得到整数除法的意义。这样安排教材,我的理解是:如果直接将素材一一呈现出来,感觉很单调泛味生硬,不能留住学生的注意力和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对思维活动就是一种压抑,反过来我这样安排,感觉是把静态的教材动态的出现在学生面前,利用素材自问自答,对学生来说是一次有价值有效的思维活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应该是有一个提升的,同时问题也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然后指出问题中是以克为单位,如果以千克为单位,100克应该怎么改写?改写后,算式应该怎么列?后面两题中的单位也改写了,又怎么列式计算?用一系列的问题,迁引出分数乘除法的算式,再通过对分数乘除法算式的仔细观察,观察时引导学生对照整数乘除法的算式,找到之间的共同点,从而得到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我这样教学的想法是:第一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第二锻炼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事物的能力;第三通过比较自然得出分数除法的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让学生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体味到在数学中知识是存在相互联系的。  在完成做一做中,学生快速回答了2/3×4/7=8/218/21÷4/7=()8/21÷2/3=()的结果后,问:你怎么这么快就得到结果了呢?这个问题能更好让学生利用除法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把这张纸的4/5平均分成2份,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尝试列式;  ○2组织折纸实验;  2。学生汇报,引导理解方法A和B。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折出的长方形里,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第二步:教学4/5÷3  让学生明白为什么不选方法A?从中说明方法C与A相比有什么优点?  第三步:拓展,实验与验证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1.师:其它这样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  2.反馈交流。  观察:算式(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归纳: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整数的倒数。除转化成乘,整数转化成几分之一。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形式训练。  7/15÷4=7/15×()  5/16÷6=5/161/8  3/10÷5=()()  2.计算训练。(要求写出过程)  2/3÷45/6÷53/8÷64/9÷7  3.应用:  将2/3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有多长?  (四)课堂总结。  总之,本节课始终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比较、探究、实验和验证,从特殊到一般,由除法到乘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有效课堂。《分数除法》说课稿5  一、指导思想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在一种积极思维状态下,亲身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尝试活动,掌握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始终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尝试、讨论探究为主线,以求异创新为宗旨,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全面、全程、全心地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创新意识得以开发与增强。  二、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内容。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这样可以加深和扩展学生对分数意义理解,同时也为讲解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化为整数或带分数做好了准备。本节课比较抽象,学生容易理解用除法计算,但是理解计算结果比较困难一些。  三、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分析和学生实际,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理念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我确定教学目标如下: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1)知识目标:  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  (2)能力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在学生充分感知基础上,理解并形成分数与除法关系。培养学生实践、观察及创新能力,促进思维发展。通过同学间合作,进而促进学生倾听、质疑等良好学习惯养成  (3)情感与态度目标: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自我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3、教学重点  经历探究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  4、教学难点  理解用分数可以表示两个数相除商  四、说教法、学法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学生认识事物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知规律,学生虽然知道了分数意义,但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分数与除法关系,必须遵循他们认知规律。因此,本节课采取教学方法是尝试教学法,利用学具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大胆尝试,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发现,引导归纳出分数与除法关系。学生学法与教师教法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尝试探究、动手操作、发现问题、整理归纳贯穿于整节课。  总之,力途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眼、口、脑、手等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让孩子们在积极数学思维状态下,真正感受到“我能行”。  五、说教学程序  针对以上思想,我说一下教学流程中每一步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点明课题  因为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基础上进行,所以让学生加深对分数意义理解,明确本节课要干什么。开门见山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唤起生成,由6张饼平均分给3个人,怎样列式得出除法,然后根据除法意义顺势引导1张饼平均分成2份、3份、4份怎样列式,然后多媒体给学生以直观形象演示,让学生理解分数可以写成除法。给学生以表象认识。  2、尝试探究,  首先提出问题:3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然后让学生利用学具动手操作分一分,讨论交流,并让学生展示分过程,把课堂还给学生。同时根据学生汇报多媒体展示分过程。使学生明确三张四分之一就是一张四分之三,所以每人分四分之三张。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这时,当学生对知识理解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所以马上进行补充事实,举一反三  2张饼平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几张?3张饼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几张?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迁移知识,得出2/4与3/5.  3、归纳概括  通过以上动手尝试探究,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过程,所以放手让学生观察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得出结论。同时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三)尝试练习  接着,就是学生进入当堂练习中,设计有层次、题型多样练习,及时巩固新知,达到当堂学,当堂清效果。使学生更进一步理解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说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分数意义基础上,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整数相除,只要除数不为0,不论是被除数小于、等于、大于除数,也不论能否除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商。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学生能在具体情境中动手操作,大胆尝试,兴趣比较浓厚,而且学生动手分情况也比较好,也能大胆展示,基本上掌握了分数与除法关系。使我感受到数学动手操作是课堂教学一个重要途经。但还存在许多细节问题: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1.在课堂结构安排上有点前松后紧。  2.学生展示分过程时没有点到位,有点乱,不太突出。  3.总结归纳时没有充分放手学生,而且比较急匆匆而过。  4.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比较欠缺。  在以后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克服这些困难,提高自己课堂教学质量《分数除法》说课稿6  各位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法(二)。  一、说教材:  分数除法(二)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三课时。它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后继性学习,为分数除以分数及后面的分数混合运算提供认知和学习基础。  教材对本课时的教学方法是让学生通过多次观察,从中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我称这为倒数计算法。然而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学困生并不能正确运用倒数计算法,为了让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并能正确计算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学中我引进了通分计算法。  为此,我把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条:  1、掌握一个数除以分数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2、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通分法计算的结果来推理出倒数法计算的过程。  3、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运用计算方法正确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是理解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课时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看图观察,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学习过程,使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理解计算法则。  三、教、学具准备。  老师准备平均分成2份、3份和4份的圆纸片各4张,为学生准备一张练习纸,练习纸上画好三组没有平均分的'圆纸片和书第27页上画一画的题目,把书中已画出的部分隐去,让学生亲自去画。  四、说教学过程:  1、复习铺垫,提供猜测基础。  数学的学习离不开学生的经验基础和认知水平,为了让学生能正确理解本课时内容,我首先出示复习题1:“把1/2张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能分到几张饼?”学生根据前一课时所学方法分别用倒数法:1/2÷4=1/2×1/4=1/8(张)或者用通分法:1/2÷4=1×4/2×4÷4=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1/8(张)通过列式计算。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法则。  接着出示题2: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2张一份,可分成多少份?  在解答这两题的基础上,我提出问题:猜一猜4÷1/2等于几?由于受到上一课时的负迁移,部分学生仍然会用一个分数乘整数的倒数,算成:1/4×1/2=1/8,当然也可能会正确计算出结果。这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判断一个猜想是否正确,需要通过科学地验证。  这样的设计既为学生提供了学习新知识的经验基础,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  2、验证猜想,理解计算过程。  为了让学生更易理解题意,我把书中情境图改成具有生活气息的题目:有4张同样大的饼。每个小朋友吃1/2张,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  学生在练习纸上画出平均分的过程,并通过小组合作形式理解计算的过程。反馈时,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清计算的思路,大部分学生会认为1张饼里有2个1/2,可以分给2个小朋友吃,4张饼就能分别8个小朋友吃,列式为:4÷1/2=4×2=8(个)。但这个过程并不能使学生自然过渡到对倒数法解题的理解,也就是说,学生通过4÷1/2=4×2=8(个)并不能理解4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1/2可以用4×1/2的倒数来计算。这时我引进了通分法来计算:让学生观察示意图,理解4÷1/2就是求4里面含有几个1/2。而4就是8/2,根据学生以前知识结构,学生易于知道里有8个,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计算方法,4÷1/2=8÷1/2=8;追问:8是怎样算出来的?学生再次从计算的角度去思考:当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时,只需要用被除数的分子除以除数的分子就能求出商。  由于通分法计算遵从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易于被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而倒数法的意义很难被学生理解,但它简洁的计算过程又是今后学习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把两种计算方法同时渗透,力求使让通分法成为理解倒数法的基石。  这个教学过程完成了教学目标中的“让学生经历猜测、验证和归纳的过程,利用数形结合的方式,体会“转化”的数学思维方法。”  3、大量练习,使用计算方法。  数学的归纳过程不是把一个单一的数学现象,而是把一系列有相同特点的数学现象抽象成具有代表意义的符号特征,这就是建模过程。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感知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过程,我先出示了两道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1/3张、1/4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让学生模仿前面的例题进行实际操作,独立完成计算,教师巡视中加强学困生的辅导。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由于前面几个除数的分子都是1,学生还不会去有意识地总结计算方法,仍会去想:只要看看一张饼里有几个这个分数,然后再用4去乘个数就行了。所以此时让学生归纳倒数法计算的方法还为时过早,为了使学生摆脱这种思维的束缚,真正从倒数的角度去观察和体会除数的变化,我又引进了变式题:每个小朋友吃2/3张饼,可分给几个小朋友吃?  这时学生通过画图不再能看出一张饼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吃了,引起学生认知经验的冲突。教师要求学生以合作的形式根据黑板上的板书去解答,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思考的?由于倒数法计算很难说清算理,反馈时学生大多会借用通分法来说明:4÷2/3=12/3÷2/3=6。根据教学目标对通分法运用的定位(是为了使学生相信倒数法计算结果是正确的。),此时一定要让学生再次进行尝试:你们能用倒数法进行计算吗?边计算边观察:什么在变?什么不变?让学生独立计算,如果他们把被除数变成了倒数,肯定与通分法计算的结果不同,这时会自行修正,并体会老师提出的问题: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接着出示书中“画一画”的练习,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再次让学生体会借用图形来理解计算的优势,认识数形结合对数学解题的帮助,从而完成这三个教学目标。  在大量计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算式,然后用自己的话归纳出一个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4、观察比较,选择计算方法。  让学生观察用通分法与倒数法的计算过程,体会倒数法在计算中简洁优美。但让学生体会:如果觉得通分法更适合,也可以使用通分法进行计算。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对于数学认知水平较低的学生,允许他选择并不优化的方法,等知识水平有了进步再来运用其他更有利的方法进行学习。  5、归纳总结,完善计算法则。  通过前面多次的叙述和大量的计算,计算法则已是呼之欲出了,但学生的语言不够简洁扼要。这时我提出:看谁说的计算方法与数学家说的方法最接近?并说出前一部分:“一个数除以分数等于——”。让学生接着完成后面的部分。最后出示书中的计算方法,并对学生的归纳总结提出鼓励性评价——太棒了,你们大多数都有数学家的天份。  五、说板书:  板书内容较多,从学生的猜测到验证过程,一步步引导学生体会数学的学习方法,为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提供了直观可靠的依据。《分数除法》说课稿7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这节课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的意义、初步探索并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学习的。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是进一步理解分数意义的需要,也是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以及学习分数与小数互化等知识的基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整数相除的商,会用分数表示有关单位换算的结果;  2.能列式解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探索分数与除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具体体会每一个商的由来和表示的含义。  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共安排4个环节完成。  一、复习铺垫。出示情境图:把8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每人可以分得多少块?如何列式,为什么?  二、探索新知:分成以下6个层次完成。  第1层,分析问题,列出算式。我首先把刚才的情境图变为:把3块饼平均分4个小朋友,每个人分得多少块?学生很容易将复习题的解题方法迁移过来,列出算式34,老师适时板书出来。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第2层,动手操作,探究结果。引导学生观察算式,发现每人分到的饼不满1块时,可以用分数表示。这个分数是多少呢?接着让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圆形卡片,在小组内动手做一做。  第3层,组织交流分法,得出答案。可能会出现两种分法。一种是一块一块地分,每人每次分到1/4块,3个1/4块是3/4块。第2种分法,3块一起分,每人分得3块的1/4,即3/4块。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两种分法用电脑动画逐个演示。并相机完成板书:34=3/4.  第4层,自主探究。在此基础上,我提出“把3块饼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块?"让学生自主探索。并让学生将探索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并在组织交流时适时板书:35=3/5.  第5层,归纳总结。这时,我指着板书内容提出问题:观察黑板上的两个等式,你发现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同时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学生充分交流后老师小结:被除数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然后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最后,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分数与除法关系的字母表达式,并让同学们讨论为什么分母不能为0,让其明白其中的道理,板书:ab=a/b.  第6层,尝试练习。先试做“试一试”的题目。反馈时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接着让学生独立做练一练的两组题。第一题要让学生比较一下每组的上下两题有什么不同,进一步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第二组继续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三、巩固新知。这一环节共安排5组习题。  1、做练习八的第一题。先让学生在小组里说说,再指名口答。  2、做练习八的第二题。独立填写,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八的第三题。让部分学生说说是怎么向的。  4、做练习八的第四题。要让学生说出题中的问题有什么不同。  5、做练习八的第五题。让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填空,再引导学生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列出算式。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和感想?先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在适时补充: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其实数学上很多知识之间都是有联系的,同学们不但要会做题,更要思考这些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样你就会越来越聪明。《分数除法》说课稿8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撰写公开课教案是每个教师都必需熟悉的一项工作,好的公开课教案能够激发同学兴趣,培养同学多方面的能力,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提供的这套五年级下册《分数除法》公开课教案符合新课标的规范,思路清晰,结构合理,适合同学的年龄特征,与素质教育的要求相吻合,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等优点。  教学内容(课题):倒数  教学目标和要求:  1、在计算、比较、观察,发现倒数的特征并理解倒数的意义。  2、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教学重点:  会求一个数的倒数。  教学难点  理解“倒数”是不能孤立存在的。  教学准备: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  师:请同学们结合语文的学习,猜几个字,中国的汉字结构优美,有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假如把“杏”上下颠倒,变成什么字了?(呆)把“吴”字颠倒呢?(吞)那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师:事实上,一个数也可以倒过来变成另一个数,比方3/4倒过来变成了4/3,1/7倒过来变成7/1。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师:你能根据它的特性给它起个名字吗?(倒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倒数。(板书课题:倒数)  师:请同学们打开教材第24页,在书上完成“算一算”,并认真观察考虑,看你有什么发现。  组织同学交流自身的发现,引导同学总结几组算式的一起特点(乘积都是1),以和算式左边的两个乘数的关系(分子和分母互相颠倒),从而引出倒数的概念。  师:你怎样描述上面算式中两个乘数的关系呢?(根据同学的回答,教师板书)  乘积是1乘积是1  2/3*3/2=12*1/2=1  8/11*11/8=11/10*10=1`  7/9*9/7=17*1/7=1  6/5*5/6=11/5*5=1  分子和分母颠倒分子和分母颠倒  师: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说出黑板上谁和谁互为倒数吗?还能举出其他例子来吗?(同学举例,教师板书:2/3和3/2互为倒数)  师:你们是怎么理解“互为”这两个字的?能否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同学举例,如互为朋友是指互相是朋友)  二、试一试  主要是让同学理解整数可以看作是分母为1的分数,1的倒数还是1。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三、想一想  教师借助分数中分母不能为0,说明0没有倒数。  四、练一练  同学独立完成P24。《分数除法》说课稿9  一、说教材:  本课是新世纪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25页-26页的内容。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倒数的认识。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4/7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成3份,第(1)题的算式是4/7÷2,被除数4/7的分子式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4/7÷3,被除数4/7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一种方法,目的都是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分析,我认为这节课应该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借助操作活动,探索并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2、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3、在分数除法算理探究中,渗透转化思想。  三、教学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  五、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蕴伏铺垫  (1)求下列各组数的倒数。  (2)把2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把1张长方形的纸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学生理解题意列出算式,并说出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  二、感知分数除法的意义  课件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1、提问:4/7表示什么意思?(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7份,取其中的4份)  2、把4/7平均分成2份,也就是把图上的哪一个部分平均分成2份?得多少呢?  3、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会回答:  1)把这4份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占这张纸的2/7。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2)4/7里有4个1/7,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2个1/7,是2/7。  4、怎样列式计算呢?(板书:4/7÷2=)到底应该怎样计算分数除法呢?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齐来探索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  三、大胆猜想,举例验证K12教育空间  1、提问: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4/7÷2=2/7吗?你能提出你的大胆猜想吗?  学生可能会得到“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的结论,举例验证。  师:大胆地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  2、课件出示:把一张长方形纸的4/7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师:可以列出算式吗?  四、激发矛盾,再次探究  1、提问:4/7÷3这道题与刚才那几道有什么不同?(分数的分子不能被除数整除)  如果要算4/7÷3刚才的方法还能用吗?  师:看来我们要换一个思维方式探索能普遍运用的方法。  2、提问:把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用课前准备的图形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在四人小组内交流一下怎样分。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3、你是怎样分的?  (把4/7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就是这张纸的4/21。)  4、把4/7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几分之几?求4/7的1/3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板书)  5、对照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  师:把4/7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结果都是4/21。因此,中间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你们看,这样,原来的除法算式就转化成了什么算式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有什么作用?  师:分数除以整数,就等于分数乘以整数的倒数。  6、小结:同学们真能干!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小结:这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常用的方法,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那么0能不能作除数呢?所以,这里还要补上一个条件(0除外)。  7、在今后的分数除法计算中,我们常用这种方法。因为无论分数的分子能否被整数都可以进行计算,不受什么条件限制,它的应用更普遍。当然,分数的分子如果正好能被整数整除时,我们也可以应用第一种算法计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题时要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  五、巩固提升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1、引导学生完成填一填,想一想。(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引导学生完成试一试。  六:课堂总结:谈一谈这一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分数除法》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们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们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们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们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们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会分析较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数量关系。  (2)能列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除法应用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是:能用方程正确解答稍复杂分数除法应用题。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教学难点是:确定单位“1”、分析数量关系。  三、说教法、学法  1.自主探究、寻求方法  让学生充分自主探究、寻求分数除法的解题方法。  2.设计教法体现主体  课堂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间的合作与交流各抒已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说过程  1.复习铺垫(分两个内容)  现价是原价的4/5;男生比女生多1/3;今年比去年少2/5;火车速度比汽车快2/9  让学生来说说等量关系,找一找单位“1”  合唱队有女生30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意图:解决问题中关键是找出题目中关键句的等量关系,因此安排了这一环节,一来是回顾,二来是在这里分散难点,以便在接下来出现一个完整题目,数量关系的分析能较为自然了。  2.教学新知  改例题为男生比女生多1/3,女生有多少人?  (补充)男生比女生少1/3,女生有多少人?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比较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明白这里的等量关系不变,变的是其中的已知与未知的量,因此我们仍然可以顺着刚才的思路,把未知的量设为X,应该说学生是不会有困难的。  例题与补充题的比较是考虑到,比单位“1”多(少)几分之几的区别,数量关系不一样了,其中未知与已知的量是相同的。也可以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分数除法》说课稿11  一、教材分析:  《分数与除法》是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教学内容。  在学生第一学段初步认识分数、体验分数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一些简单分数的基础上,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再次认识分数,大大丰富了学生的感性认识。本节教学内容重视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教材从“分蛋糕”的实际情境引入,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结合分数的意义得出结果,然后引导学生比较几个算式,探索发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两数相除的商或把分数写成两数相除的形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它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基本性质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教学目标是一节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一节课起引领作用。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观察、比较、发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并会用分数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探索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初步理解分数与带分数互化的算理,会正确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除法的商。  2、运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三、教法:  为了完成上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法、引导探究发现、归纳等教学方法。在探索知识本质规律处适当给予启发、指导、点拔,帮助学生完成探索知识的过程。  四、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引出新知。课件播放“分饼”情境,学生观察说出相应的除法算式和用分数表示每人分得的块数。这个环节承接了上一节课学生熟悉的分饼情境,引出“除法”与“分数”这两个教学内容的主角。  2、探究发现,归纳认知。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这时教师及时将学生分饼的思维顺向发展,快速练习:  (1)、把a块饼平均分成8份,每份是多少块?  (2)、把a块饼平均分成b份,每份是多少块?  学生先写出除法算式,再用分数表示结果,教师板书:  1÷2=1/2块  9÷4=9/4块  a÷8=a/8块  a÷b=a/b块  通过这个练习完成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过渡,为充分发现分数和除法的关系创造条件。  2、归纳认知,明确关系。  (1)、学生观察思考:分数和除法有怎样的关系?  (2)、汇报发现。  板书:被除数÷除数=被除数/除数  (3)、引导思考:在除法中除数不能为0,那在分数中应该有怎样的规定呢?  学生讨论得出:分母不能为0。  板书:(除数不为0)。  3、尝试用字母表示。  4、及时练习。  2÷3=8÷7=16÷5=10÷12=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5/6=()÷()13/15=()÷()  12/7=()÷()100/6=()÷()……  (二)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怎样把7/3化成带分数呢?怎样把2化成假分数?  1、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师出示温馨提示,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检测合作学习效果。  3、师做针对性点评。  4、及时练习。  课本40页第2题。这个环节引导学生探索出假分数与带分数的互化方法,并采取边学边练的形式,使知识得到及时巩固。  三、全课小结,学生谈收获。学生总结出本课的知识点,对本节课的学习形成一个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板书是一节课的缩影,我的板书就是抓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进行设计的。《分数除法》说课稿12各位评委、各位专家:  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分数除法一》。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课堂评价五个方面来进行授课说明。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一、下面我先来说教材  这一环节包括:教学内容、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  1.首先我来说一下教学内容。  本课节选自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的《分数除法一》――即分数除以整数。  2.接下来我说的是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认识了倒数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中呈现了两个层次的问题。第一层次是把一张纸的7分之4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第二层次是把一张纸的7分之4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目的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通过数形结合,理解一个数除以整数的意义。  3.紧接着我要说的是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数学思考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手脑协调能力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决问题目标: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知道同一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处理。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情感态度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的过程,体验其中的成就感。  4.有了教学目标,接下来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重点: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法则的推导过程。  二、接下来说教法与学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我选择的基本教法是:启发式谈话法。  主要教法是:操作练习法。  辅助教法是:情境激趣法。  这样的教法只是对学生学习的一个引导。真正的体验还来自学生的学法,我准备采用动手操作法、合作交流法、练习法三种学法。  2.我准备的教具是:我准备采用多媒体设备,因为这样的教具会使课堂教学直观、形象、生动、高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我准备的学具是:两张长方形操作卡,目的是让学生在操作中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重点、理解难点。  三、现在说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在发展中学数学,学发展中的数学,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铺垫导入我准备投入的时间是(3到5分钟)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2)而新知生成我准备用(18分钟)  (3)巩固拓展预设的时间是(10分钟)  (4)而总结延伸我准备用(2到3分钟)  1.关于铺垫导入我是这样构建的:与本节课衔接紧密的知识点有二:一是倒数;二是分数的意义。所以,我设计了以上两个内容(课件)的铺垫练习。而分数的意义又与本节课紧密相连,所以,我以一句“如果把这个分数继续分下去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分数除法一”,随后引出课题,转入新知教学。  2.新知生成:依据最佳时间原理,这一环节是在学生思维的最佳期进行教学的,大约需要18分钟。下面依据教材编排的顺序分三层进行授课说明。第一层,情境一: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学生依据整数除法的意义列式,随即板书:除以2。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之后,引导学生独立在操作卡上分,涂,反馈后得出答案,板书。紧接着,进行此题的提炼归纳,及分子能被除数整除的计算方法,并模仿出题。第二层,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引导列式,板书。在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尝试性变动,原题是“把一张纸的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改动后保持其被除数的分子不能被整数整除的本质“把这张纸的平均分成4份”更便于学生分、涂、折的操作。在分、涂、折之后,得出答案。  3.学生学习新知后,必须以形式多样的练习加以巩固提高,所以接下来我要说巩固拓展:这一教学环节,我遵循由浅入深、拾级而上的练习原则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个是基础练习:单一的判断习题和单一的计算习题,目的是为突出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法则这一重点。  第二个是实际应用的练习题:这一形式的练习会让学生将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深刻体验数学与生活密不可分。  第三个是拓展拔高的练习题:开放的课堂需要开放的思路,这样的练习是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设计开发的智能题,体现了尊重个体学生特点的原则。  通过以上层层练习,不但巩固了新知,而且训练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学法得以贯彻,知识得以传输。  4.总结延伸  延伸作业有二:  第一项:(课后仔细读课本25到26页)通过这个作业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重要的是训练学生从书本获取知识的能力。  第二项:(依据今天所学知识自己练习5道分数除以整数的练习题)目的是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使他们既收获知识又训练能力。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四、下面我来说一下板书设计  分数除法一  除以一个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整数的倒数,我设计的板书力求体现知识性、简洁性、层次性、既突出了重点,又突破了难点。  五、下面我来说一说课堂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我引导学生反思,让学生交流,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有哪些方面的体会?通过师评、他评、自评,让学生的学习探究过程更加高效、更加快乐。《分数除法》说课稿13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的分数除法单元中的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的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而本课的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的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的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本课的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的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的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的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的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的知识,才是有意义的。因此,在重难点的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的理解。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的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的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的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的经验,这样的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的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的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这样的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的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的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的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2.除法意义对照。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的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应的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  ○33/10÷3=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3.练习:  12×17=2042.8×1.5=4.22/3×4=8/3  204÷12=()4.2÷1.5=()8/3÷4=()  204÷17=()4.2÷2.8=()8/3÷2/3=()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的基础上,及时安排相应的巩固练习。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的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的商。如:2/3×4=8/3,8/3÷4=(),8/3÷2/3=()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的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1鼓励尝试计算;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反馈):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方法A.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的影响,迁移而来;  方法B.4/5÷2=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与2的倍数关系,想当然的在计算;可能小部分能从数的组成进行解释。  方法C.4/5÷2=4/5×1/2=2/5  课前预习过;但能说清为什么的恐怕很少。  2.引导理解方法B和C。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长方形里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的分法吗?  在先请学生进行解释的基础上,引导思考: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在部分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根据课前提供的五等分的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进行解释。  由于已经将长方形纵向五等分,因此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进一步启发:还有不同的折法吗?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比如说横向折,沿对角线折等等;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通过这些折法的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的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  第二步:教学4/5÷3  1.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2.尝试计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课前提供五等分的长方形纸片)  反馈,追问: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的1/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首先请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请学生计算4/5÷3。也要求根据课前提供的五等分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的(1)/(3)?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方法C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的知识,也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它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的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的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的开始建构认识,这时的理解是较为深刻的理解。  第三步:实验与验证  1.师:其它这样的分数除法的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  在理解例题的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的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的倒数呢?从学生的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进行实验和验证的动机。然后根据课前提供的空白长方形纸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并组织开展同伴间的交流。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感知只有经过一般化的检验,才能上升成为知识。开展实验与验证符合从特殊到一般的需要,而且还是学生主动的、内在的需要,这无论是对理解掌握算法、还是对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都有积极的意义。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A÷B=A×1/B  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最后,组织进行反馈,得出最后结论,并引导学生将一般化的计算方法用符号化表示。这里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符号意识,包括之后的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促进更好的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性交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的客观性及其本质的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严谨的思维。  (三)练习巩固、拓展提高。  1.  这样的图式训练对正确掌握分数除法的一般化算法是很有效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毕竟还具有很大的直观性,图式的强化将促使学生在理解算法时有一个直观的支撑,这样的理解也就愈深刻。  形式训练。  7/15÷4=7/15×()  5/16÷6=5/161/8  3/10÷5=()()  2.计算训练。(要求写出过程)  2/3÷45/6÷53/8÷64/9÷7  3.应用:  1将2/3米长的丝带剪成同样长的5段,每段有多长?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2小红3天看了一本书的1/5,照这样计算,看完这本书要多少天?  整个练习的设计突出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巩固,同时也安排了应用练习,尤其是第二题,还注意了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四)课堂总结。  总之,本节课始终以‘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为指导思想,不断引导学生进行类比、比较、探究、实验和验证,从特殊到一般,由除法到乘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构建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有效课堂。《分数除法》说课稿14  一.说教材。  我说课内容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中例1和例2。例1是分数除法意义认识,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在这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除法意义和分数乘法意义及计算,而本课学习将为统一分数除法计算法则打下基础。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例1先是整数除法回顾,再由100克=1/10千克,从而引出分数除法算式,通过类比使学生认识到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积和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运算。例2是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教学,意在通过让学生进行折纸实验、验证,引导学生将图和式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发现算法,感悟算理,同时也初步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根据刚才对教材理解,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意义相同。  2.理解分数除以整数计算原理,掌握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3.经历观察、猜测、实验、验证和归纳过程,感受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并从中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本课重点是理解分数除法意义和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  本课难点是分数除法一般算法理解。这是因为要将除以一个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在运算形式上由除法转化为乘法,变化较大,而学生往往由于思维定势,一时不容易接受。所以本课关键是如何引导学生在实验和验证中自主体验和感悟。  二.说教法、学法。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本课教学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坚持启发与发现法相结合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动手实践,在体验中、在交流中发现规律。  学习方法上强调以探究学习法为主。认知结构理论告诉我们,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内化过程。只有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才是有意义。因此,在重难点学习上,通过折纸实验与验证,数形结合,从而实现真正理解。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三.说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理解分数除法意义。  1.乘法意义对照。  (出示3盒标注100克水果糖)问:共重多少千克?  这个问题提法比教材中略有不同。教材中是先提问:共重多少克?借此引出整数乘法、整数除法算式,然后通过100克=1/10千克引出相应分数乘除法。根据我以往教学经验,这样处理不少学生在类比迁移时有一定障碍,并不容易实现。  而在问题中直接以千克为单位,首先因为问题更有挑战性而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兴趣,其次还能引出三种形式算式:  ○1整数形式:1003=300(克)=0.3(千克)  ○2小数形式:100克=0.1千克;0.13=0.3(千克)  ○3分数形式:100克=1/10千克;1/103=3/10(千克)  这样处理不仅有利于学生系统建构整个乘法意义,而且,还能促使学生自然而然把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除法、小数除法意义统一起来。这样一来,接下去理解就显得水到渠成啦。  2.除法意义对照。 在改编成求每盒重多少千克问题情境下,引出相应三个除法算式:  ○13003=100(克)=0.1(千克)  ○20.33=0.1(千克)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33/103=1/10(千克)  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从而理解分数除法意义与整数、小数除法意义相同。  3.练习:  1217=2042.81.5=4.22/34=8/3  20__(请自填)2=()4.21.5=()8/34=()  20__(请自填)7=()4.22.8=()8/32/3=()  在前两步理解意义基础上,及时安排相应巩固练习。分别是已知三种形式乘法算式,不计算直接写出相应除法算式商。如:2/34=8/3,8/34=(),8/32/3=()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第一步:教学4/52  1.创设问题情境:没有已知乘法算式,你还会计算4/52这道分数除法吗?  ○1鼓励尝试计算;  ○2组织全班交流;  (预设学生反馈):  方法A.因为22/5=4/5,所以4/52=2/5  这是受刚才所学除法意义影响,迁移而来;  方法B.4/52=42/5=2/5  大部分是看到4与2倍数关系,想当然在计算;可能小部分能从数组成进行解释。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方法C.4/52=4/51/2=2/5  课前预习过;但能说清为什么恐怕很少。  2.引导理解方法B和C。  ○1师: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  ○2师:在长方形里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解释两种方法。  ○3师:还有不同分法吗?  在先请学生进行解释基础上,引导思考:4/5里面有()个()/(),2表示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有()个()/();在部分学生有所感悟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要求学生折一折、涂一涂,再来进行解释。  由于已经将长方形纵向五等分,因此从直观上很容易理解方法B。再进一步启发:还有不同折法吗?鼓励学生寻求不同方法,比如说横向折,沿对角线折等等;  通过这些折法体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不管怎么折,只要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始终是它12,也就是说始终可以将2转化为乘以1/2。  第二步:教学4/53  1.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  2.尝试计算4/53;  (要求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  反馈,追问: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1/3?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首先请学生对两种方法进行初步比较:你觉得哪种方法好?这时并不急于统一思想,转而请学生计算4/53。也要求根据课前提供五等分长方形纸片先折一折,涂一涂,再计算。  然后进行反馈,并引导思考:  ○1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5(1)/(3)?求一个数几分之几怎么计算?  ○2为什么不选A或B这两种方法?从中说明方法C比A和B相比有什么优点?  此时通过对比和思考,应该说对方法C已经有了较为深刻认识。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学生被动接受老师授予知识,也不是知识简单积累,它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组织和重组,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意义过程。一开始初步比较哪种方法好,学生此时并没有什么感觉;而体验4/53求解过程,使学生自觉在心里进行了比较,也就是主动开始建构认识,这时理解是较为深刻理解。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第三步:实验与验证  1.师:其它这样分数除法计算是不是也和刚才两题一样呢?  在理解例题基础上,抛出一个疑问:其它这样分数除以整数计算是不是也能将除数转化为乘以它倒数呢?从学生思维历程看,这真是一波刚平,一波又起。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并产生要进行实验和验证动机。然后根据课前提供空白长方形纸条组织学生开展研究,并组织开展同伴间交流。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感知只有经过一般化检验,才能上升成为知识。开展实验与验证符合从特殊到一般需要,而且还是学生主动、内在需要,这无论是对理解掌握算法、还是对培养良好数学思维习惯,都有积极意义。  2.反馈交流。  归纳:(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表示:AB=A1/B  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最后,组织进行反馈,得出最后结论,并引导学生将一般化计算方法用符号化表示。这里不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符号意识,包括之后引导学生观察,(形式上看)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其目在于培养学生概括能力,促进更好理解。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课在经历了感性交流和实践探索以后,应该在数学层面上形成对知识客观性及其本质更为深刻理解,从而形成科学态度和严谨思维。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分数除法》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解决问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解决问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解决问题。这类解决问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解决问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解决问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二、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并掌握检验的方法。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尝试、创新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解决问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二)教学重点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解决问题。掌握这类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思考,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四、说教学过程  (一)引出新知  第一个环节:复习旧知,促进迁移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解方程  2、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学生练习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  第二个环节: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如下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独立探索  出示例3后,激励: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始行动吧!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提示可根据复习题的数量关系式,用未知数X帮助自己解这道题。  第二层次:合作探索  在学生计算出例3的结果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我做得对吗?存在什么疑问?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该环节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数量关系,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我如此设计,正基于此。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调整的能力。  第三层次:尝试练习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7页的第3题,个别学生板演,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集体点评,强调学习的难点。  第三个环节:变式练习,巩固深化  练习的设计要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标。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定位练习。  仿照例3出示类似的两道解决问题,要求学生读题,画图,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2、提高题:同来互相编题,互相解答。  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的知识溶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第四个环节课堂作业反馈信息65/65 《分数除法》说课稿  完成课本练习二十三第4-7题  (三)说“诱思探究”在本节课的具体体现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引导学生把旧知与新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索的第一线。体现了“诱思探究”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2、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促使知识的形成和内化。教学中,我做到复习铺垫练,新知尝试练,难点强化练,是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全员动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落实。  教学追记:  本堂课我设计了“题目——线段图——等量关系式——解决问题”这样四个环节来教学例(1)的2个问题,本是很清晰的一个教学思路,意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教给他们此类问题的解决方法。但由于教学时,我对线段图环节的教学引导不足,没有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有些流于形式,因此学生在等量关系的推导上就未能如教师预计般顺利。下次如果再有类似的教学,我将注重思索如何将题目、线段图和等量关系式三者更有机地结合起来。65/6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