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说课稿克州实验小学钟丽红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中《通分》的第一课时《最小公倍数》。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88~90页的《最小公倍数》一课。最小公倍数是在学生掌握了倍数、因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了以后学习通分做准备。在生活实际中也存在它自身的的意义和作用,这节课是以概念为本的教学。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建立概念;用自己想到的方法尝试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体现算法的多样化。二、学情分析: 在不同的班级进行前测,直接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用模拟的小长方形墙砖铺成正方形。在动手操作中,由于受密铺的影响,横拼竖摆,不但耗时过长,而且很难有效的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因此在设计操作环节时,我让全班学生报数,一是想让学生通过向客人问好,放松心情。二是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判断是哪个数的倍数。通过构建公倍数内在的结构关系和构建公倍数体系两个环节进行有效教学。成功搭建起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桥梁。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2、探究找公倍数的方法,会利用列举法等方法找出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理解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掌握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会运用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四、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达到《课标》中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解决教学重、难点,我采用了创设情境,自主探究、质疑引导、小组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 2、说学法
学生认识数的概念时更愿意自主参与,自己发现。再者,学生个人的解题能力有限,而小组合作则能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数学思维,通过交流获得数学信息。五、说教学过程为了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基础上感悟、理解、巩固、应用。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设计以下的四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引入,初步感知(本环节为解决教学重点)分为四个步骤:1、亲身体验:在教学公倍数的概念时,让学生经历报数思考的过程,认识公倍数。首先让全班学生报数。2、想象延伸:请报的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向来的客人们问声好,请报的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起立向来的客人们挥挥手。3、归纳总结:即问好又挥手的同学报的数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它们就是2、3的公倍数,从活动中体验2和3的公倍数,从而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公倍数的意义。4、根据学生的总结及时板书课题,让学生的抽象思维转变成形象思维。设计意图:这一环节,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公倍数的意义,这样由实际生活抽象出概念,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也有利揭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公倍数概念的现实意义。(二)、自主探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学生在已经掌握公倍数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学习怎样找两个数的公倍数,学以致用。教学例2时,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交流。通过具体的运用,巩固公倍数的概念。让学生说说怎样找4和6的公倍数,学生可能说四种方法,一是分别找出4和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公有的倍数;二是先找4的倍数,再从中找6的倍数;三是先找6的倍数,再从中找出4的倍数,四是用6乘2、6乘3、6乘4、6乘5…找出公倍数。通过比较,让学生感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设计意图:怎样能让学生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学生构建数学概念的过程,决不能是简单“告知”的过程,以概念为本的学习需要经历一些经验性的活动过程。通过学生亲身体验,在一种富有生命活力的再创造过程中,主动建立概念,完成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三)、综合实践、学以致用为了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理念,我设计两个层次的练习,从认识到理解,再到拓展应用,逐层加深,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由课内到课外延伸,增加运用实践机会。,首先,设计的是一般的巩固练习,让学生在练习后发现两种特殊的情况。然后,运用新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帮老师选择合适的地板砖?设计理念:我在设计练习中,想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最小公倍数的意义,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都应当是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学生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应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中去。
(四)、全课小结、过程回顾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两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说说你掌握的方法。学生回忆整堂课所学知识。学生通过这一环节可以将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回顾、按一定的线索梳理新知,形成整体印象,便于知识的理解记忆。 整节课就是通过这四个环节的教学设计来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与生活的理念。再通过亲身体验、自主探索等方法,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过程中获得知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