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26开国大典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开国大典的情况,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进行“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的初步训练;领悟本课按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写出课文梗概。教学重难点 1、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2、理解课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课时划分 两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一起来观看一下当时的盛况。(播放“历史再现”,学生边听边看,进入情境,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内容。) 二、初读课文, 1、我们亲眼目睹了当时的盛况,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让我们走进,更细致的亲身感受当时的盛况。(进入“课文欣赏”) 3、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学习 (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3)、发现疑难,解决疑难。 三、交流汇报 1、开火车读文 2、分段。(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根据会前、典礼、阅兵式、群众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四、再次“历史再现”,围绕四个场面,写出课文梗概。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内容。二、设问导读,小组合作学习
1.找出文中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2.哪些句子表现了人民群众什么心情?他们为什么有这种心情?3.文中都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三.汇报交流,老师点拨。随机学习重点句。 1、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激动、自豪) 2.“第一面新国旗就在首都徐徐上升,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五星红旗。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对祖国无限热爱)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4、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比喻:排山倒海的掌声;雷鸣般的掌声。排比:四个“传到”。体会排比气势,朗读排比句。 5.理清阅兵式的过程,(“观阅兵式”)用一二个词概括阅兵式的特点。(威武雄壮、军容整齐) 6.括出人民群众观看阅兵式心情的句子,体会后有感情的朗读。(欢喜、激动、自豪) 7.划出概括节日夜晚北京城景象的一句话,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衬托了人们仍旧沉浸在开国大典的喜悦气氛之中,从侧面表现了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的无比幸福的心情。) 四、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通过小游戏,回忆课文记叙的开国大典的场面。(“回忆课文”) 2、作者为什么反反复复写广场的“红旗”、“红灯”,群众的“掌声”、“欢呼声”?反映了什么思想感情? 五、能力拓展 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跟括号里的词语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自己再从文中找句子,与同学相互交流讨论。 (1)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走向)会场。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朝着)主席台。 (3)两股红流(游行队伍)分头向东城、西城的街道流(走)去。六、自选作业板书设计:26开国大典会前(人的海洋)盛况典礼(升旗,公告)自豪阅兵式(部队、群众)激动群众游行(擎、舞、欢呼)
《开国大典》教学谈《开国大典》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是一篇鼓舞人心的新闻特写,记叙了新中国成立时亿万民众欣喜若狂、激动自豪的感人场面。作者借三十万人民的心,强烈表达了这样一个主题:新中国成立是我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时刻,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在研读课文过程中,我感觉到文章很长,且当时的时代背景又远离孩子的生活世界、情感世界,而文章又具有十分丰富的政治思想内涵,第一课时如何取舍教学内容,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切实提高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打造常态课中的精品课?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预设中,努力把握孩子的认知起点,把学生的情知世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鉴于此,主要设计了二个板块的内容,在第一个板块中,着重强调梳理文章结构,强化整体感知,把理清开国大典的进行程序作为训练重点,以此帮助学生明了课文主要内容。第二板块,从语文的本真目标出发,从语言学角度强化文字理解,促进情感感悟,也就是采用了这样一个问题:哪一个场面深深打动了你的心?哪些语句拨动了你的情弦?以此来统领重点内容的理解。用选择性学习来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并努力实现学生间的合作互动与多元感悟。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让语文课成为“语言”的课堂。让孩子亲近文本,以各种方式的读,默读、自由读、朗读、引读,以及体现自读自悟的个性阅读,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走进字词,在字词理解、语言感悟中体味语文,突现情感的魅力,以情促悟,发现语文的美。我始终认为情感是文字的旋律,教学中时让感悟成为有支架的体验方式,让孩子感受意象,如理解“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时,我刻意辅之以图文阅读,在强烈的对比与认知冲突中促进孩子对语言的感悟,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生发形象。这样的安排用意十分明显,旨在强化语文性,实现语言训练的有效性。在理解“瞻仰”的含义时,同样采用了比较和替代的方法,以这样的训练载体实现了训练与感悟的有效统一,使教学过程更扎实、更丰实、更朴实。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