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狼牙山五壮士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狼牙山 五壮士资料马宝玉:1920年出生,河北蔚县下元皂村人,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担任班长。葛振林:1917年生,河北省曲阳县喜峪村人。宋学义:1918年生,河南省沁阳县北孔村人。胡德林:1917年出生,容城县李郎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胡福才:1913年出生,容城县郭村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 晋察冀根据地日寇大举进犯沉着指挥全神贯注斩钉截铁昂首挺胸横七竖八粉身碎骨叽里呱啦开了花 朗读要求: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概括小标题:接受任务——()——()——()——舍身跳崖 朗读要求:1.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概括小标题:接受任务——(痛击来敌)——(诱敌上山)——(顶峰歼敌)——舍身跳崖 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描写“痛击来敌”这个场面的?先描写群体英勇无畏的表现,这是“面”的描写;再逐一写五位战士的个体表现,这是“点”的描写。 再读“痛击来敌”这个场面,请你把“点”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把“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反复朗读体会。画一画,议一议 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画一画,议一议从“点”的描写中,你能看出五位战士分别有什么特点?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点”的?冷静善战勇猛嫉恶如仇专注和认真 议一议:“痛击来敌”这部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有何作用?画一画,议一议既有群体叙述,又有个人描写,既有总体概括,又有具体描写,这样读者既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又对个体活动有具体地认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还可更好地渲染气氛,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自读“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部分,思考:作者是如何展开“点”“面”描写的?把“点”的语句用直线画出,“面”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 (1)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2)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3)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我发现了……“点”的描写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均在1941年9月25日的狼牙山战斗中壮烈牺牲。五壮士幸存者为葛振林、宋学义,他们跳崖后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左为宋学义,右为葛振林。 议一议:同样是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和“痛击来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为什么这样写? “点”的选择不同:“痛击来敌”是五位战士作为“点”逐一展开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是主要写马宝玉这个“点”。这样写的原因:一开始五位战士面面俱到,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总体的了解,有利于群像的塑造;后来抓住重点人物马宝玉具体描写,可以凸显主体人物的壮言壮行,让其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从而以点带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讨论: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一个顶峰歼敌的电影画面,可以怎么选择人物和镜头? 小练笔:观察一次活动场面(班际运动比赛等),注意用上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再现当时激烈的比赛氛围。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