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比较·探究三顾茅庐(2课时)主备人:韩荣玲(西王庄中学)(第1课时)课前预习:1.查资料,了解名著《三国演义》相关知识;能够说出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相关的故事情节。2.观看视频“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了解相关的故事情节。3.自主阅读课文,掌握文中的生字、生词。相关课程标准:“养成默读的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字。”“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教学目标:1.了解《三国演义》的相关文学常识,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学习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体会烘托、衬托的表达效果。3.学习刘备谦虚谨慎、礼贤下士的品质,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的诚心。评价任务:1.展示自己积累的重要字词和《三国演义》的有关知识,教师进行检测。2.自主默读课文,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3.跳读课文,抓住人物的言行及人物之间的彼此衬托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体会烘托、衬托的表达效果。4.分析、体会刘备谦虚谨慎、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行为和品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熟悉,刘备不顾亲信的劝阻和恶劣天气的阻挡,前后三次前往隆中拜请诸葛亮。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诸葛亮终被刘备的诚意所打动,出山辅佐刘备,并以赤诚想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历史佳话。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名著,更全面、细致的了解当年刘备三顾茅庐时的情景,体会刘备真心诚意、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行为和品质。二、展示预习成果,积累相关的文学常识和重点字词(幻灯片投影)1.《三顾茅庐》选自《》,作者,名,号,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倥偬()惆怅()澄清()斡旋()汉胄()邂逅()韬略()悒怏()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1)谒()(2)呕()竭()讴()碣()怄()5 (3)诛()(4)谙()殊()喑()三、速读全文,获得总体印象,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分析、体会刘备谦虚谨慎、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行为和品质。(提示:速读全文,理清故事发展的脉络。然后勾画出每一次拜访中的关键语句,找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拜访诸葛亮的言行的内容,并分析。)精读赏析:“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恭恭敬敬、等了半晌、又等了一个时辰、快步走进”等重点词语的细节描写;讨论,指导朗读,感悟刘备对人才的敬重、虔诚。问:由刘备三顾茅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真诚待人、虚心求教)四、跳读课文,分析诸葛亮的出场艺术。学习本文渲染、烘托、铺垫、蓄势、侧面表现的写作技巧。1.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刘备见到了哪些人物?这些人物对刻画诸葛亮形象起到了什么作用?①司马徽初荐(刘备初得诸葛亮的消息。“伏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只知其有安天下之才。最先涂上了神秘色彩。(渲染、侧面表现)②徐庶走马荐诸葛,“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渲染、铺垫)③司马徽再荐:“可比兴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烘托、渲染)④一顾茅庐(农夫作歌、博陵崔州平——隐者形象):突出诸葛亮的隐者形象。(烘托、铺垫)⑤二顾茅庐(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感叹世无英雄,赞赏独善其身:渲染诸葛亮求之不易。诸葛均、黄承彦——其诗为诸葛亮形象的良好写照。(渲染、烘托铺垫、蓄势、侧面的写作技巧)这些人物,每个人都不能真正反映出诸葛亮的面貌,但每个人身上都有诸葛亮的影子。2.诗歌对人物的烘托:(幻灯片投影展示表格)小组合作完成表格。歌者诗歌内容表现思想两支歌曲曲折的表现了诸葛亮分属于儒、道系统的用世思想与隐逸思想的矛盾。农夫“苍天如圆盖” 表达了对世事的冷眼观察和隐者的恬然淡定及道家思想中出世的一面。石广元“壮士功名尚未成” 表达了对怀才不遇的嗟叹。孟公威“吾皇提剑清寰海” 表达了对纷乱世事的无奈及歌者的自我安慰。诸葛均“凤翱翔于千仞兮” 暗示诸葛亮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及隐居的目的是待明主。儒家积极用世思想占主导。5 黄承彦“一夜北风寒” 表达了隐居生活的闲适及出世的期待。小结:诗歌从不同侧面烘托、渲染诸葛亮神秘莫测又急于出世建功立业的形象。3.景物对人物的烘托:指导学生跳读课文,在文中画出景物描写的内容,讨论分析。示例:“一顾”时的景物描写:突出了隆中山水的幽雅,借以烘托隐于此地的诸葛亮的雅致。“二顾”时的景物描写:皑皑雪景烘托着诸葛亮的高洁。又表现出刘备求贤心切的心理。五、达标检测1.在文中找出描写诸葛亮所居之地环境的句子并画上横线,说说这些描写有何表达作用。划线句:见文中③、⑤自然段。作用:前一句用简笔勾勒出诸葛亮居所的幽静,这种幽静恰与诸葛亮的隐士身份相吻合;后一句则细致描绘,此异常清景表现出一种淡雅静谧的意境,渲染并烘托出所居之人(诸葛亮)的不凡,暗示其超脱、淡薄的心态。2.诸葛亮醒来后口吟一诗,如何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人生只不过是看起来真实一点的梦境,谁能够先看穿这个呢?我生平所为只有我自己知道啊!其实就说他已经看清了世事如梦幻泡影罢了,一切顺其自然。这首诗与前文出现的两首诗歌一样,都透露了诸葛亮看透世俗荣辱、淡泊名利、悠闲自在的情怀。)(第2课时)一、比较·探究1.《三顾茅庐》比《隆中对》相比较在塑造人物性格上侧重点有什么不同?哪篇更能看出刘备、诸葛亮等人的个性特点,为什么?(引导学生回顾课文《隆中对》,组织展开讨论)(《隆中对》的重点在于表现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而《三顾茅庐》的重点在表现刘备的礼贤下士。相比之下,《三顾茅庐》更能表现刘备、诸葛亮等人的个性特点。因为通过丰富生动的情节能更好的表现人物的个性。)2.《三顾茅庐》与《隆中对》两篇文章的结尾有所异同,结合两篇文章的内容试比较探究。(指导学生朗读相关的段落,讨论探究。)①《隆中对》结尾刘备对诸葛亮策划的战略方针只一字“善!”加以肯定,简洁明了的语言描写,既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战略方针的赞赏,也侧面反映了诸葛亮的卓越的政治、军事才能。《三顾茅庐》中“玄德闻言,顿首拜谢。”动作描写,表现了刘备听诸葛亮分析天下大事后,顿开茅塞,欣喜异常并感激不尽。更好的表现了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人物形象。)②《隆中对》中以“关羽、张飞不悦”,侧面表现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形象的比喻,说明刘备与诸葛亮的亲密关系和刘备对诸葛亮的依赖,也侧面烘托了诸葛亮的卓越的才5 《三顾茅庐》中刘备“泣求”诸葛亮出山相助,(玄德泣曰:“先生不出,如苍生何!”言毕,泪沾袍袖,衣襟尽湿。”)表现了刘备求贤若渴和对诸葛亮的真诚。“玄德待孔明如师,食则同桌,寝则同榻,终日共论天下之事”写出了刘备对诸葛亮的恭敬、重视及他俩之间的亲密关系。3.《隆中对》中可以从一些细节看出诸葛亮有点清高自负(如:“寓居襄阳隆中,每自比管仲、乐毅”;“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备由是诣亮,凡三往,乃见。”)《三顾茅庐》中也有相关的内容体现,从文中找出来,分析体会。二、拓展延伸,各抒己见论英雄。1.诸葛亮为什么没有选择孙权、曹操或袁绍,而是选择了势单力薄的刘备呢?引导学生结合《三国演义》和当时的历史背景谈谈自己的看法。参考:①刘备海纳百川,胸怀宽广,具有仁义品德。②刘备兴复汉室之志坚定不移、百折不挠,具有政治家野心。③刘备转战多年,无立足之地,急需济世奇才以辅佐且又礼贤下士,投靠刘备有用武之地。④刘备是汉室之胄,帮助刘备兴复汉室符合诸葛亮的儒家正统思想。2.对于文中的关羽、张飞的表现你如何评价?他们对表现刘备人物形象起到什么作用?(张飞性格粗鲁,前后三次表示愤怒;关羽较为有修养,只是委婉的表示怀疑,而刘备不顾二人阻拦,三顾茅庐,更好地反衬了刘备的礼贤下士、求贤若渴的品质。)三、达标检测(幻灯片展示)1.刘备“三顾茅庐”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兴复汉室,建立功业。)2.刘备在拜见诸葛亮时已年过40,而当时诸葛亮只有27岁,刘备称诸葛亮为“大贤”自称“谒见”并“离草庐半里之外,玄德便下马步行”,这些描写,表明刘备什么样的心态?(求贤若渴,对诸葛亮态度谦恭,非常有诚意。)3.“时值隆冬,天气严寒,彤云密布,行无数里,忽然朔风凛凛,瑞雪霏霏;山如玉簇,林似银妆。”文中的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渲染天气的严寒,烘托出刘备求贤的决心大,心意诚。)四、布置作业1.文中多出运用细致入微的细节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典型性格,试着找出几处分析。5 (①刘备的语言:自谦称“贱名”“卑贱”称诸葛亮为“当世大贤”。②刘备的行动:三顾时“离草庐半里之外便下马步行”“拱立阶下”“屏人促席而告”。③外部环境:二顾时“时值隆冬”“天寒地冻”)2.阅读课文第13—14自然段完成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1)本段文字主要用什么手法对诸葛亮进行了描写?写出了诸葛亮怎样的性格特点?答: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儒雅脱俗胸怀天下洞察时世足智多谋见识卓越(2)玄德曰:“司马德操之言,徐元直之语,岂虚谈哉?”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答:照应前文司马徽、徐元直对诸葛亮的推荐;强调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而不是像诸葛亮自谦的那样“年幼才疏”(3)“将军奈何舍美玉而求顽石乎?”中的“美玉”和“顽石”分别指谁?答:美玉指德操、元直,顽石指诸葛亮自己。(4)诸葛亮是从哪些方面分析天下形势的?答:曹操占有天时,不能与之争锋;孙权占有地利,可为援而不可图;刘备占有人和,大业(5)在本段中刘备的形象依然非常鲜明,请概括他的性格特点。答:谦恭有礼,胸怀大志,求贤若渴板书设计三顾茅庐诸葛亮超凡智慧、旷世奇才刘备礼贤下士、求贤若渴虚实结合,情节曲折起伏三顾茅庐张飞、关羽司马徽、童子、农夫、崔州平、诸葛均、黄承彦反衬正衬教后反思:亮点: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找准切入点,精心设计了相关的问题,提纲挈领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争取使学生得到最大的收获。不足:课堂容量较大,个别环节的处理有点仓促,学生把握的还不够透彻。对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没有给予及时、客观的点评。使用建议:对于个别教学环节可以删减,如:第一课时“学习本文渲染、烘托、铺垫、蓄势、侧面表现的写作技巧。”在处理时可以用一两个典型来分析,只要让学生掌握了本文使用的写作技巧就足够了,不一定要面面俱到。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