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三顾茅庐》教学案例主要内容:感受刘备三顾茅庐的诚意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有关刘备仰慕诸葛亮的才干,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生:《三顾茅庐》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深入了解故事的详细经过。师:在这个故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那就是—— 生:刘备 师:对,正式因为刘备的求贤若渴,才有了我们今天所了解的“三顾茅庐”,你们对他在这个故事中的表现有一个怎样的印象? 生:它表现得很有诚意。 生:诚心诚意
生:很有耐心,很有毅力,很诚恳。 师:是啊,那么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这还需要我们去细细的体会。我们一起再来默读课文,看看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的诚心诚意?提示:可以边读课文边用笔画画圈圈,这就叫不动笔墨不读书。 (学生读书思考) 师:体会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了吗? 生:体会到了。 师:你准备怎样把你体会到的东西传达给我们大家呢? 生:我想通过有感情的朗读。 生:我想我可以把这种感受说出来。 生:表演也是很好的的办法。
师:好,我们一起来演一演,在表演中体悟刘备的诚意,谁先来? 生:我认为从刘备斥责张飞的话中可以看出他的诚心诚意。 师:你说具体一点,好吗? 生:刘备和张飞是结拜弟兄,现在,刘备竟然为了诸葛亮去斥责张飞,说明他对诸葛亮很诚心。师:刘备和张飞的关系,你能说的具体一些吗?(学生介绍“桃园三结义”故事;教师相机补充) 师:是啊,为了诸葛亮,刘备竟然斥责自己的兄弟。 师:在课文的什么地方?我和你一起来读读好吗?生:好,在第二小节,找到了吗? 师:找到了。我读张飞,你读刘备。(教师读张飞的话“
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生:(朗读)“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你看到那个感叹号了吗?该怎么读?体悟一下,再读! 生:(再朗读)“你一点也不懂得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师:很好!读出了刘备的生气和训斥的口气。这一刻,到让我想起,刘备在听了张飞的话后会想一些什么呢? 生:可能在想这个猛张飞可能坏了我的大事,不能让他去。 生:我可不能因为张飞的鲁莽,让诸葛亮怀疑我的诚心诚意。 生:毕竟是兄弟,不能太凶了,他就是这个脾气,但是不能不教育他。……师:谁还有兴趣,也来读一读。 (又有两个学生和老师对读,效果不错) 师:还有能体现刘备诚意的地方吗?
生:刘备第三次来到诸葛亮的家中,诸葛亮正在睡觉,刘备就恭恭敬敬地等在房门台阶下等诸葛亮醒来,说明刘备很有诚意。 师:是呀!诸葛亮在温暖的被窝里呼呼大睡,刘备却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外,那可是早春,春寒料峭,挺冷的。(教师作恭恭敬敬地等候地样子,持续5秒钟)(笑声)来,一起等候啊!一起来! 生:(陆续有学生站起来,学老师地样恭恭敬敬地等候) 师:你等着,别动。我想,刘备的人是傻傻地站着,他的脑袋肯定是骨碌碌地转着。你想,此时此刻,刘备会想一些什么? 生:(继续站着) 师:我请一位同学来说,如果你觉得他说的和你想的差不多,那就坐下去。 生:他会想,待会儿见了面该怎么说话呢? 生:我怎样才能让诸葛亮相信我的诚心诚意,帮助我完成大业呢? 生:他在想:我已经来过三次了,诸葛亮这回该跟我走了吧!
生:为了诸葛亮,我训斥了自己的兄弟,我的心真得够诚了。它诸葛亮就是一块顽石,也应该被我感动了! 师:这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师:还有吗? 生:刘备在离诸葛亮的草屋还有半里多地的地方就下马步行,也可以说明他的诚心诚意。 师:如果不下马步行就不诚心了吗? 生:不下马步行,一会儿见了诸葛亮,就显得高高在上,不够诚心。 生:还有半里地就下马,其实,诸葛亮也看不到,就更说明它是真的诚心诚意的。 师:我们来看,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地就早早的下马步行,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
这所有的一切都体现了刘备邀请诸葛亮出山,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大业的——生:诚心诚意!教学反思:本片课文具有将强的故事性和喜剧张力,因此很适合学生们表演,但是孩子们在课堂上对文本的展示不能只是流于形式,一笑了之。而是应该在充分了解故事背景,人物身份和性格的前提下,通过表演感受人物特点,从而领悟文字所传达的深层次的东西,即刘备的胸怀大志、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