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又是一年三月三,风筝飞满天,牵着我的思念和梦幻走回到童年。
风筝鲁迅
了解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21岁的鲁迅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弃医从文,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大胆揭露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20年代陆续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篇》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
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自嘲》
反封建的斗士革命的急先锋
chàlíngdīngxiánwùbǐ丫杈伶仃嫌恶可鄙shíhuángsèshù什物惊惶瑟缩宽恕zhìnüèduòyì掷虐杀堕苦心孤诣qiáocuìmúwúgōngchéng憔悴模样蜈蚣惩罚检查字词预习
shí什物什么什shén恶è凶恶ě恶心wù嫌恶模mó劳模mú模样鲁迅在八道湾的住房
嫌xián嫌恶赚zhuàn赚钱诀jué诀别决jué决定抉jué抉择堕duò堕落坠zhuì下坠恕shù宽恕nù愤怒怒
孤独;没有依靠。文中指风筝少。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此指风筝色彩黯淡。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令人鄙视。虐待人而致死。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形容忽然醒悟。惊慌。(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伶仃:憔悴:苦心孤诣:诀别:笑柄:虐杀:可鄙:惊惶:瑟缩:恍然大悟:肃杀:解释下列词语。
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反应快!抢答题
不是1、课文是介绍“风筝”这种工艺品的吗?
线索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3、课文写作的时间是哪一年?你知道那时的中国还处在什么社会吗?1925年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
风筝4、课文记叙了“我”毁掉了弟弟的(),后来我知道自己(),准备向弟弟道歉,而弟弟却()。错了不记得了
整体感知课文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词回答。概括全文主要内容。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3、按照“现在--过去--现在”的思路,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1、全文的感情基调是什么?用文中的词回答。概括全文主要内容。答案:1.悲哀2.写作者小时候不让弟弟放风筝,还弄坏了弟弟苦心孤诣做好的风筝,中年时,看到外国一本讲论儿童的书后很内疚,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而弟弟却全然忘却,使作者的内心非常沉重。
2、“风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线索的作用本文围绕风筝主要写了三件事。一是:“我”少年时虐杀了弟弟的风筝梦;二是:“我”中年时读了儿童教育的书籍后感到无限懊悔;三是:“我”想补过而不得的经过。
按照“现在--过去--现在”的思路,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一、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时令、引出回忆。(1—2)二、“我”回忆小时候在故乡故意弄坏小兄弟风筝的事情。(3—4)三、到了中年,意识到错误,当道歉时,小弟已忘却,“我”心情更沉重。(5—12)
合作探究——质疑、讨论、答疑
1—2段问题1、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惊异的是北京竟在这样的冬天的季节里放起风筝来,悲哀的是因为想起了小时侯“精神虐杀”的一幕,而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而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前后是否矛盾?这里所说的“春天”,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读第三、四自然段,合作讨论:1、当年“我”和小兄弟对待风筝的态度相同吗?找出代表“我”态度的语句。幼年的小兄弟对风筝是怎样的态度?画出有关语句。2、当年时的“我”是个什么样的哥哥?3、幼年的小兄弟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能概括一下他的特点吗?4、第4节哪些词句用得好?并说说理由。
“我”小兄弟不爱放风筝喜爱放风筝偷偷做风筝毁坏风筝野蛮 粗暴(虐杀者)瘦弱、天真、活泼、聪明(被虐杀者)封建教育毒害
5—8段问题1、看到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行为的书,为什么说是“不幸”?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的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了惩罚,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2、从第五段中找出一句有关文章主旨句子。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
3、对待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鲁迅先生身上学到了一种什么样的品质?“我”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知错必改,为人严肃。对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
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9—12段问题1、待到小兄弟惊异的笑着说:“有过这样的事吗?”为什么“我不觉得宽松反而觉得沉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更深沉的悲哀
2、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我”要讨弟弟的宽恕,抚平他精神上的创伤,而弟弟却全然忘却,毫无怨恨,精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因无法补过而心情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一种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想摆脱也不可能。
3、为什么说“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寒威和冷气”不仅指当时的天气,而且指心头的悲哀。
体验拓展“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你小时侯也做过许多游戏,玩过不少玩具吧?选一个你最难忘的说给同学听听。(一)
体验拓展你与家人有过误解与冲突吗?你如何看待误解与冲突中也有亲情?(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