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初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鲁教版(五四学制) / 六年级上册 / 第二单元 / 7 风筝(鲁迅) / 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本文关键词:鲁迅,一文,风筝,反思,退出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本文简介:一、《风筝》被删的原因    新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鲁迅的《风筝》被无情地拿掉,这一现象引起了热议,很多教育工作者、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本次教材的文章替换只是根据教学难度进行的技术层面的调整,而郑州七中初中部语文组组长、郑州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张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本文内容: 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本文关键词:鲁迅,一文,风筝,反思,退出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本文简介:一、《风筝》被删的原因    新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鲁迅的《风筝》被无情地拿掉,这一现象引起了热议,很多教育工作者、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本次教材的文章替换只是根据教学难度进行的技术层面的调整,而郑州七中初中部语文组组长、郑州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张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本文内容:   一、《风筝》被删的原因    新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中,鲁迅的《风筝》被无情地拿掉,这一现象引起了热议,很多教育工作者、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看法。人民教育出版社相关负责人解释称本次教材的文章替换只是根据教学难度进行的技术层面的调整,而郑州七中初中部语文组组长、郑州市教研室中心组成员张玉明的说这篇文章需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去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确实不太好掌握。    《风筝》被删的一个原因是因为这篇文章艰涩难懂,对于刚进初中的学生来说难以理解。现在广为流传的中学生三怕(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风筝》又恰恰是鲁迅作品中较为深刻的,让学生避之不及。除此之外,新闻媒体对于去鲁迅这一话题的炒作,也对鲁迅作品的减少产生了一定影响。受媒体地影响,鲁迅越来越不受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学生认为鲁迅的作品难读,教师们会认为鲁迅作品过时了、不适合教学了。但是鲁迅作品被删减所引起的媒体关注和议论某种程度上不仅彰显了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份量,而且也有利于提高教材编写的自觉性。    二、《风筝》被删的反思    《风筝》选自鲁迅的散文集《野草》,虽然相对于《野草》中的其他篇目,《风筝》的确显得明朗些,但语言的晦涩,依旧让初一的学生感到理解的困难。 但是,语文这门科目本就是一门深刻的学目,学生应该在长期的积累思考中提高自己的悟性。《教师教学用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这篇课文难点较多,正是研究型学习的理想教材。《风筝》的寓意确实不明显,但并非无法理解。初看《风筝》以为作者是在怀念与弟弟的亲情,但深入思考就会发现鲁迅是在抨击了封建家长制的罪恶,呼吁保护孩子的天性。这个主题不论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还是从教育进步的角度都应该予以支持和宣扬。而且初中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光是《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类作品已不能满足他们成长的需求,增加一些更能代表鲁迅批判精神的作品是有必要也是有可能的。    另外教师落后的教学方法也是使得《风筝》显得尤为晦涩的一个原因。鲁迅作品本身具有独特性,内容深刻且丰富多义,这也就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们发现老师的讲义、PPT几年都没变过,遵循统一的教学套路,不能与时俱进,更毫无创意可言。从教学来说,有些教师由于自身原因,尚不能准确把握鲁迅作品的深刻内涵,仍习惯于用政治说教的方式解读鲁迅作品,更不用说学习鲁迅的知人论世、独立思考、批判精神了。据说有鲁迅研究专家曾到中学讲鲁迅,效果也不理想。着名学者温儒敏表示,虽然这样的批评有些偏激,但根据自己的听课和考察经验,中学鲁迅作品教学中的确存在类似的问题。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职责,除了传授知识,还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建构精神家园。对于难懂的文章,教师更应该以风趣、通俗的方法循循善诱。    对于《风筝》这篇文章的删减,我们不应该把焦点集中在鲁迅作品数量的多少,要知道鲁迅作品在教科书中的变化是普遍、一般性的,个别课文的调整并不意外。但是这也给了教育工作者一点启示,教学方法要与时俱进、善于变通。    三、《风筝》的教学意义    《风筝》的寓意是不会过时的,它具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当今.,家庭、学校对于儿童天性的扼杀,是显然的现象。孩子受到各种体制、权利的戕害,失去了他们应有的童真。《风筝》鲁迅想说的仍是救救孩子的主题,处于当今的应试教育下的孩子,天性受到损害,他们无法在自由的天地中自由地生活和生长.我们的体制、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师、我们的家长都应该从《风筝》这一篇文章中得到教训,警惕鲁迅先生的忠告。和孩子的未来比较起来,什么都不重要,因为理论上讲孩子的未来是祖国的未来。面子不重要,难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光明的未来。教育要培养朝气篷勃的青春,而不是像鲁迅在另一篇文章里所说的暮气沉沉的小老头子.我每当看到那些日夜运算的孩子,我都忍不住要放眼天空,看看有没有一二只风筝。我心疼那些孩子,因为我看到放风筝的都是锻炼身体的老人。    这也是鲁迅先生的伟大之处,他在那个时代对.做出的反思,现在仍然适用。毫无疑问,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鲁迅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的文化经典,是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说: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学生要了解中国,实现中国梦,就要具有独立思考与思辨能力,就必须读鲁迅。因此,中学语文教材中不能没有鲁迅作品,教材编写必须重视鲁迅作品。   参考文献:  [1]温儒敏.我们为什么还要读鲁迅[N].语言文字报,2021-9-13.  [2]彭榕华.鲁迅作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历史回顾[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21(4):62-64.  [3]时统宇.鲁迅过时了吗[J].青年记者,2021(10):91.  [4]钱理群.小学生鲁迅读本[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5]魏颖.鲁迅作品在当代语文教育中的价值[J].教育观察,2021(13):85-86.  [6]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1:47.  [7]张典.《野草》与鲁迅个体精神的复杂性[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21(3):21-25.《鲁迅《风筝》一文退出中学语文教材的反思》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