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论语》十则课题《论语》十则课时1时间课标要求及学情课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学情分析:这是学生升入初中以来的第二篇文言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和翻译方法还没有完全掌握,还要教师进一步对这些方面加强训练。教材分析《论语十则》是五四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6篇课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其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你们所效法。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则》,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教学目标1.掌握“习、说”等重要词语在文中的意思。2.初步学会疏通文意的方法与技巧。3.理解孔子关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的观点。学习重难点重点: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难点: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教学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研讨活动
程导入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1988年初,75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发表了宣言,其中说:“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要从中国的孔子那里去寻找智慧。”从中国的孔子这里找智慧,就要从《论语》里面去找智慧。学生听师引导,在大脑中搜集关于孔子的相关信息。也可以从四书五经导入。预习检测1.了解文学常识(孔子、论语、四书)。孔子名____字_____,___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家,____家,是____家学派创始人。《论语》是___家学派经典著作之一,内容是记录_____及其弟子____,与____、____、_____合称“四书”。2.给括号前的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愠()三省()传()不习乎曾()子罔()殆()诲()女()知之乎弘()毅()凋()焉()哉()3.用自己的话说说每则的大意。要给学生留出适当的准备时间。1.先自主完成。2.小组内交流,然后班内交流展示。3.鼓励学生对照注释,说出每则的大致意思。活动一读出“味道”1.教师提示朗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②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情感。2.学生自由读第一则,体会读。3.教师范读或放录音,学生听读,注意标出停顿,把握语气语调对照。4.学生分组朗读比赛。停顿指导预设如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学生把握阅读技巧学生自由读体会读法。学生标注停顿、重音、节奏等。
活动二读出“文意”1.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一留二对三拆四增五删六调。留(保留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对(将单音词对应翻译为双音节的词)。拆(文言文中有时连着用上两个单音词,如妻子,需要拆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增(增补句子省略的成分或词语活用后的新增内容)。删(有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调(把倒装句的成分调整过来,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可以推荐顺口溜:文言翻译重直译,联系全文斟词句。名字称谓不必译,单音词语双音替。倒装语句调语序,其他特殊一般译。碰见虚词因句译,能删能替看语气2.翻译示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学习习:复习时:按一定时间说:通悦,愉快不……乎:表示反问而:表顺接,然后乎:虚词,吗归纳: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愉快吗?3.合作交流,疏通文意。①请同学们边读边借助课下注释自主翻译。②小组内合作翻译课文。③师生互动,交流反馈,解决疑难。4.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下齐读课文。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在老师引导下,学习翻译句子的技巧。1.小组内交流,记录疑难问题。2.师生一道解决疑难。3.学生大声朗读课文。
活动三读出“内涵”1.试从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三个方面归纳文章中的句子(六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认识浅,可以直接告诉他们这三个方面;如果学生水平高,也可以让学生从文本中归纳出这三个方面)。学生发言后,明确: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知新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个人修养: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文中的许多成语至今仍在运用,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并解释其含义。学生发言后明确:不亦乐乎温故知新不耻下问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善而从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任重道远见贤思齐解释略。3.对照自己的学习生活,结合文中语句谈谈你的体会。提示:抓住文中一句话,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即可。学生读课文,标出相关语句,并发言。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在小组内解释给同学听。小组讨论,班内交流。
活动四熟读成诵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对世界文化也有着深刻的影响,很多人都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下面我们怀着敬仰之心,一起背诵课文,结束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一起背诵课文作检测设计(作业)一、按原文填空:1.学而时习之,_____________?有朋自远方________________?2.吾日三省身: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4.岁寒________________。5.其恕乎!__________,__________。二、理解填空1.《论语》中认为能保持君子风格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2.谈“学”与“思”辨证关系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3.孔子认为认识事物的正确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论述要学习别人的长处,还要借鉴别人的短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5.孔子认为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是___,并阐述为_______,_______。三、阅读全文回答问题:1.解释下面的字(部分为划线字):时习 说 愠 信 罔 殆 诲女 是知 弘毅 其恕乎1.译句①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②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③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3.从本文找出几个成语,并解释其中三个。
4.你对本文的哪一则感受最深,谈谈你的理解。附参考答案:一、按原文填空:答案略。二、理解填空1.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1.解释加点的字词:按一定时间“悦”的古字,愉快生气,发怒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是从疑惑人称代词,你,后作“汝”胸怀宽广,意志刚强大概,也许2.译句①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吗?②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真诚呢?③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④(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是最后落叶的。3.成语: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任重道远 死而后已 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亦乐乎择善而从 解释:任重道远: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有很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 择善而从:选择其中好的跟着做,指能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学习这些优点。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厌恶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4.答案略。(任选一则,谈出体会则可。)板书设计学习态度《论语》十则学习方法修身做人教学反思
小学教育资料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第7页共7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