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论语》十则1、我认为曾子告诉我们每天要不断的多次反省自己,才能在此次反省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吸取教训。首先,给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的,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信任了,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及时复习了。再来看一下这个忠字,则要先对你自己忠诚,这并不是忠于你的欲望,而是忠于你的信仰与原则。其次,对别人要竭尽自己的力量,不能有所保留。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忠于自己的国家,为国家出一份心力,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而这个信在孔子时代与现在也是一样,诚信,遵守承诺,像07年感动中国陈美丽替夫还债,两兄弟不拖欠农民工工资,哥哥不幸遇难,弟弟接过接力棒继续发放,都是诚信在生活中的体现。他们也都是诚信的楷模。还有这个朋友也是值的去呵护,去信任的益友,诤友,志同道合的人。至于传不习乎,并不只是狭义的之知识,而也应当包括做人的方法与道德底线。   儒家的魅力就在这,通过自省来正确的认知自己的定位,并找到和实现自己的价值。   而整部论语,也是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深度来叫人如何处世,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实现君子之道。——刘亚菲2、刘璇发言:对《论语》的认识:    《论语》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入学必读之书。首先,一定会有人问“论语”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呢?“论”字,是编排、记录之意,“语”字,是指语录,语言。所以,论语是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    《论语》可以说是孔子一生思想的汇集,在这部书中,我们读到孔子政治上的“以德治国,礼乐安邦”,教育中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更看到孔子一生最高的道德准则,那就是“仁”——克己复礼,推己及人,仁爱待人。这些思想是儒家思想的核心,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论语》这部儒家著作从成熟至今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巨大,中国传统的君臣纲常,父子关系,君子之道,忠信仁义等概念无一不受到《论语》的影响。甚至在当代,更从《论语》的基础上衍生出“当代新儒学”。    《论语》在历史的洪流中经久不衰,虽然有其守旧之处,但更多的是凝聚着儒家思想的精粹,它值得我们重新探索,温故知新,以求“古为今用”,这便是《论语》最大的价值。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没错人人都可以成为一株松柏松柏是针叶对自然所取得最少所以凋落的最晚天荒地老 郁郁葱葱根扎韧岩深固 任凭冰雪飞舞其实不难发现孔子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 人只有在平时环境的陶冶总培养自己的品格,培养自己坚韧不拔之志才能拥有在重大关头经得住考验的气节——陈晓娴4、唐永旭发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则论语体现出孔夫子的两个学习态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体现出孔夫子不耻下问的态度.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死的,难以深入,其中的精髓只有经过几个人的思维碰撞后,才会得到更高一层的升华,一个人只有会不耻下问,才会不断进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体现的是孔夫子善于观察并及时完善自我的态度.对于别人的缺点,我们不应嗤之以鼻,而恰恰相反,我们应及时反思,如果发现自己身上有与他人相同的缺点,应及时改正.这两种学习态度正是我们现在学习中最需要的.我们只有不断持有这两种学习态度,才会一步步走向成功,达成目标!5、王媛媛发言: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择善而从故事 :春秋时期,执政大臣魏献子把祈氏的领地分为7县,把羊舌氏的领地分为3县,委派与提拔一些地方长官。他想启用魏戊,担心人家说他偏私,问大夫成传,成传认为只要有才德,就不论亲疏,关键看能不能择善而从,能不能赏罚分明。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孔子作为一名学者,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但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再者,孔子“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他不仅问《礼》于老聃,一直在琢磨老子所说的大道,但总是恍恍惚惚。整整三天,他一言不发。孔子的这种状态被《庄子·天运》记载为:“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更体现了他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不但要向别人好的方面学,而也把别人的不足引以为戒。不拘场合,不论身份,有可学的东西就学,时时“敏而好学”,处处“不耻下问”。学习如饥似渴,用心研究,“晚喜易,读易,韦编三绝”,这种学习精神肯定会令人感动。6、康隆发言: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我觉得仁爱之心告诉我们跟世界的关系,既不是对抗,也不是妥协,而是让你自己跟世界融合一起。21世纪最有价值的财富就是融合,融合在一个团体中要比站起来发牢骚要强。古人都说,水滴石穿,水用他柔和的行为去感化了冰冷的石头;以柔克刚,以一种缓和的方式给别人提意见会得到事倍功半的效果。融合换成现代的理解便是“合作” 只有将自己的思想融汇的集体的熔炉中,才会绽放无比的光芒。虽然我们还是学生,不能深入的了解“仁”,但是我认为只要平易近人,与人友善,用委婉的方式解决问题和争议,才能使自己不受伤却又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因此,我们在生活中要做一个胸怀宽广,意志刚强,与人友善的人。向着孔子的目标努力。7、(接以上发言)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如同松柏的人呢?其实,孔子已经在这句话中告诉我们了,孔子阐述的道理很简单,却很深刻:当别人做不到松柏时,我们保持了松柏的本性,那么我们就是一名如同松柏的人。广义一点来讲,什么是“仁”,什么是“义”,什么是“忠”,什么是“信”?当别人不仁义之时我们做到了仁义,那么我们就是仁义的人;当别人不忠不信之时我们办到了忠信,我们也就成了忠信之人。从这个角度看待生命,怎样的人生才算成功?当你达到了别人不能达到的境界,你的人生就是成功的。孔子把他的儒家思想传承了两千多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的人生也是成功的。8、卢北辰发言: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  很明显,这句话是借在寒冷天气中松柏最后凋零来赞美那些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的人们天气冷了,所有的草木都凋零,只有松树与柏树依然傲立。这是孔子的感叹。人生要在最后看结论,人要在艰难困苦中才看得到他的人格,平常看不出来。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岁寒面前能筛选出一个人最底层的人格过滤出一个君子。再用股神巴菲特的一句话就是:“只有潮水退了才清楚究竟谁在裸泳”。课堂分析:我没有采用默写式的课堂检测法,而是分析课堂上学生的精彩发言,学生们能够针对论语中所摘录的章句进行自我解读式的剖析,虽然还不够深刻,但是已初步展示了了一个十四岁孩子的辩证思维,他们开始以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看待生存,看待世界,这就是一种难能的可贵,尤其“君子”“松柏”这些高品质的形象已经在他们年少的的心里生根发芽。康隆同学的发言更是可贵,认识到世界的发展需要融合,尽管作为一个学生可能无法为世界的发展做出大的贡献,但是她可以一个与人和谐交往的人,“平易近人,与人友善,用委婉的方式解决问题和争议,才能使自己不受伤却又更好地 立足于社会”,这种平和、友善的心态不同样是少年成长中所必须的嘛?刘璇同学的发言更是辩证看待了《论语》的价值,书中的“德”“仁”价值高远,但有些思想已经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需求,但《论语》最大的价值是“古为今用”。从课堂的表现来看,学生对论语的学习表现了浓厚的兴趣,课堂的发言质量很高,可见同学们都认真研读了博客上的预习提纲,并作了精心的准备,而且学生们课下还针对本节课的发言问题进行了大量的随笔写作,确实在班级里掀起了《论语》的学习热潮,有这样一种热情去学习《论语》就是一种教学的成功,在年少的学生心里我们播下了一颗文言的火种,期待它以后生根发芽。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