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诫子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2)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主旨。(3)赏析精彩妙点,背诵全文,积累警句。2.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情感,积累警句。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殷殷教子之情,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魄力,提升自己的品德素养。【教学重点】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背诵课文,积累警句,理解主旨。。【教学难点】把握文章主旨,赏析精彩妙点。【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1.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2.搜集有关诸葛亮的诗句或成语或典故。【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由题入文“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书信作为万里相隔的亲人之间维系感情的方式,自古至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你知道我国古今有哪些著名的家训,家书吗?曾国藩家书、郑板桥家书、了凡四训、傅雷家书等,今天我们学习诸葛亮著名的《诫子书》,即告儿子的一封家书。题目表明文章的内容是诸葛亮对儿子的谆谆教诲。这是他自己学习修养经验的结晶,修身治家之道的概括。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二、作者及写作背景参考.资料
.,....学生活动:学生讲自己心目中的诸葛亮。课件出示:诸葛亮(公元181—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水县)。三国时期蜀国丞相,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后来任蜀国丞相。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后世称诸葛武侯。著有《诸葛亮集》。这篇《诫子书》是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目的在于告诫儿子要注重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1.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障碍,注意停顿。2.学生听录音,完成下列任务:(1)标记生字注音,扫除文字障碍。(2)注意词句停顿。3.找单个学生朗读,要求读准音,把握好朗读节奏。其余学生认真听,作出点评。幻灯出示需要学生特别注意的字的读音和语句节奏:(1)夫(fú)淫(yín)慢险躁(zào)遂(suì)穷庐(lú)(2)语句停顿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3.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加深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速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4.翻译课文(1)自主学习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义,有疑问的圈画出来。(2)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解决个人疑难问题,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3)师点拨,抽背重点字、词、句释义。(3)全班讨论,共同翻译全文,把握重点词语,逐句翻译。幻灯逐句出示,找学生先解释重点词语,再翻译句子。(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以: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参考.资料
.,....(译文)有道德有修养的人的品行,依靠摒除杂念和干扰来修养身的,依靠节俭的作风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原文)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志:明确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的目标。致,达到。(译文)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原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广才:增长才干。(译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源于学习,所以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原文)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译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原文)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接世:接触社会。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译文)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枯败零落,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等到那时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屋舍,(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四、合作探究1.理清文章结构,再读课文思考:本文作者阐述的观点是什么?作者从那几方面进行论述的?(师板书内容)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静)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躁)参考.资料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2.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志无以成学。作者认为:有明确的志向是成就学业的前提,“志”与“学”中“志”是很重要的,只有有了明确的方向,才能最终成就学业。3.如何理解诸葛这提出的“学与静”,“才与学”,“学与志”的关系。诸葛亮认为,理想的人才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志、学、才。他主张以俭养德,以静求学,以学广才。这三者互相联系,缺一不可。“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志是成才的前提和基础,但志向的培养又必须修养品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因此,诸葛亮提出了静与俭相续的道德修养论,提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成才必须从静与俭开始。4.“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话的核心是一个“静”字。“俭以养德”与“静”有何关系?看似无关,实则关系密切,因为节俭方可清心寡欲,避免浪费。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会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俭以养德”是建立在“静”的基础上的美德。5.朗读,积累词句:你最喜欢文章哪个警句?谈谈你的理解和受到的启发。如:“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确实,现实社会中充满了诱惑,我们切不可随波逐流,迷失方向,切忌追逐短视的功利而汲汲于功名富贵。它是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但对于后人也有普遍的警示作用。“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光飞逝,我们要珍惜时光,不能等到自己变老,和世界脱节,才悲叹蹉跎的岁月,那将于事无补。(这是一道开放性题,是要求学生在上一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从课文中有所领悟,有所借鉴,在品德培养、学业立志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启发学生谈论的角度不要拘泥,最好结合自身的特点,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说出深度。)六、拓展延伸课件出示关于修身、惜时、立志等古今名句。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知识。学生熟读。淡泊:苟利国家,不求富贵。——《礼记》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陶渊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白居易参考.资料
.,....立志: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材,亦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志当存高远——诸葛亮惜时: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诗迟。——颜真卿《劝学》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朱熹七、课堂练习1.解释词语(1)一词多义学:夫学须静也(动词,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名词,学业)(2)词类活用非宁静无以致远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目标。非学无以广才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增长。2.翻译下列句子。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淡泊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集中精神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标。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学习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不能使学习有所成就。七、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积累警句。2、整理与诸葛亮有关的故事、成语、俗语、诗词。【板书设计】勤学励志论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修身养性诫子书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静)珍惜年华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躁)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教学反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本节课参考.资料
.,....通过范读、自由阅读、速读、指读等多种阅读方式,来指导熟读,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从而形成学生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在问题的设计上指导学生在分析问题中有所感悟,加深学生对感悟对象的深刻认识。也从诸葛亮的教诲中汲取力量,砥砺意志。这不仅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更是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与内化。1.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2.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在纷杂的尘世里,为自己留下一片纯静的心灵空间,不管是潮起潮落,也不管是阴晴圆缺,你都可以免去浮躁,义无反顾,勇往直前,轻松自如地走好人生路上的每一步3.花一些时间,总会看清一些事。用一些事情,总会看清一些人。有时候觉得自己像个神经病。既纠结了自己,又打扰了别人。努力过后,才知道许多事情,坚持坚持,就过来了。4.岁月是无情的,假如你丢给它的是一片空白,它还给你的也是一片空白。岁月是有情的,假如你奉献给她的是一些色彩,它奉献给你的也是一些色彩。你必须努力,当有一天蓦然回首时,你的回忆里才会多一些色彩斑斓,少一些苍白无力。只有你自己才能把岁月描画成一幅难以忘怀的人生画卷。参考.资料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