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选修《论语》选读 / 十四 中庸之道 / 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

  • 2022-07-12
  • 4页
  • 59.5 KB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庸之道【精品文档】第4页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中庸之道[课文解读]一、“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什么?有人把这种主张看成“折中主义”,你认为符合实际吗?“中庸”、“和”的精神实质是要求人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在对待社会问题时要依据道德原则保持中立态度,考虑问题全面,不走极端,对人宽容大度,这样可以使人与人之间关系保持稳定,有利于社会安定。把它看成“折中主义”是不妥当的。因为,全面看《论语》中关于“中庸”、“和”的论述,可知孔子还提倡“和而不同”(在保持稳定下允许不同意见),反对“同而不和”(表面上强求统一),反对无“是非”原则的“乡原”等。二、试从《论语》中找些例子,说说孔子在自己言行中是怎样贯彻中庸之道的。•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季氏将伐颛臾章”中,孔子旗帜鲜明地反对破坏秩序的以强凌弱的“攻打”,主张以“德”、“礼”来达到“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稳定。•又如“阳货见孔子章”,孔子与阳货主张不同,讨厌其为人,就采取回避、应付,而不与之矛盾激化。•又如“侍坐章”对待不同主张的学生,他也能以恰当评价,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4题。(5分)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子曰:“唯仁人能好人,能恶人。” 子曰:“乡原,德之贼也。” 23.孔子主张以中道行事,依据上文,中道的标准是什么?(2分) 24.文中的“乡原”指什么?中庸之道与其有何区别?(3分)•23.仁义之道(仁义或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的原则)(2分)•24.“乡原”是指不讲原则、四面讨好、自私伪善的折衷主义者。(1分)中庸之道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反对偏激行为,主张中立而不倚,但其中道是以儒家的人道主义和社会公正为原则的。(1分)在处理人际关系、对待社会问题时,中庸之道都要依据道德原则,与“乡原”的无原则折中有本质的区别,孔子对其深恶痛绝,称之为道德的破坏者。(1分)•(二十一)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孔子是如何评价师和商的?你是否赞同孔子的评价?为什么?(4分)• 过犹不及。赞同孔子的评价,理由是人的气质、作风、德行都不偏于任何一个方面,对立的双方应互相牵制、互相补充,做人需要有中庸的思想;不赞同孔子的评价,只要符合情理亦可。•(二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子)曰:“赐也亦有恶乎?”•(子贡)曰:“恶徼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上面的文字选自《选读》第十四课“中庸之道”。•1.请用自己的话,解说孔子的“中庸之道”。(不超过40字)(1分)•2.孔子、子贡的言论是否符合“中庸之道”?请简要分析。(3分)【精品文档】第4页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1.“中庸之道”是一种行事的道德标准,指做人处事要守正不偏,无过不及。(1分)•2.孔子、子贡的言论符合“中庸之道”。(1分)• 孔子“恶”人违背仁德,偏离“中庸之道”。(1分)•  子贡“恶”人混淆仁德,假托“中庸之道”。(1分)•(二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13.24)•   一乡之人,宜公论矣,然其间亦各以类自为好恶也。故善者好之而恶者不恶,则必其有苟合之行;恶者恶之而善者不好,则必其无可好之实。(朱熹《四书集注》)•   正义曰:言乡人皆好之,是善善不明;乡人皆恶之,是恶恶不著。若乡人之善者善之,恶者恶之,则是善善分明,恶恶显著也。(何晏《论语集解》、邢昺《论语注疏》)•阅读选文和名家评点,结合选文,自选角度写出你的阅读感受。(100字左右)•示例一:一乡的人都喜欢他,他可能是一个好好先生,不一定是好人。一乡的人都厌恶他,他可能是个特立独行、鹤立鸡群的人,不一定是坏人。只有当好人喜欢他,坏人厌恶他时,我们才可以肯定他是一个好人。•示例二:对于一个人正确评价,并不容易,但孔子把握住了一个原则:即不以众人的好恶为依据,而应以善恶为标准。听取众人的意见是应当的,也是判断一个人优劣的依据之一,但决不是唯一的依据。•(二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子曰:“中庸①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6.29)•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11.16)•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3.21)•   【注】①程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结合选文和注释,你怎样理解“中庸”的涵义?“中庸”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折衷主义”吗?为什么?•“中庸”的涵义是做事适度,恰到好处,在矛盾中求统一,在对立中求调和,在一定的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和调与协作。•“中庸”不等同于“折衷主义”,因为“折衷主义”是无原则地机械地拼凑各方的思想观点等。•(三十三)阅读《论语》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1.孔子不得中行之人就愿意结交狂狷之人,你赞成孔子的选择吗?请谈谈你的看法。•中行之人世上鲜有,但是道又不可无所寄托,因此,孔子退而求其次,求其可教之人。狂者虽志向远大而不切实际,但立志是做人做事的前提。狷者自爱其身,守节而不违法,这是人的最基本品德。如果使狂者脚踏实地、躬行践志,使狷者树立远大理想,那这两类人将能继承大道。•(五十)阅读下面文字,然后回答24-25题。•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而讪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者。”曰:“赐也亦有恶乎?”“【精品文档】第4页 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仅供学习与交流恶缴以为知者,恶不孙以为勇者,恶讦以为直者。”•    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1).请从上面文字中提炼一个成语。(1分)•(2)从上面文字概括孔子心目中君子应具备的品质,并结合自己看法进行评析。(3分)•(1)群而不党或因人废言(1分)•(2)孔子认为作为君子,要爱憎分明,爱憎的标准是礼仪;需要矜持庄重,但不争强好胜、头角峥嵘;君子举人察言是有原则的;孔子对君子的要求,充分显示了中庸的思想。•6.阅读《论语》中的几段文字,完成(1)(2)题。(6分)•(一)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三)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四)子贡问曰:“乡人皆好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乡人皆恶之,何如?”子曰:“未可也。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五)子曰:“乡原,德之贼也。”•(1)第一章子路的话中有一个字是衍文。请指出哪一个字是衍文,并说明衍文现象产生的•原因。(2分)•衍文:产生原因:•(2)有人认为孔子所说的中庸就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请根据上述有关论述,作出你的判断,并指出中庸之道的现实意义。(4分)•(1)轻。传抄刻印过程中误增了文字。•(2)孔子的中庸之道不是无原则的折衷主义。孔子说“只有有仁德的人才能做到正确地喜爱人、厌恶人”,又说“不讲是非的好好先生,是道德的破坏者”,可以看出,孔子是有爱憎、讲是非的人,而爱憎是非的原则(标准)就是仁德,中庸之道不能偏离仁德,即社会公正。今天我们讲中庸之道有助于社会稳定、有助于建设和谐社会。【精品文档】第4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