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选修《论语》选读 / 八 周而不比 / 浙江省天台县育青中学高三语文《周而不比》课件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周而不比 1、阅读下《论语》中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1)根据前两段文字,各总结一条交友原则。(2)孔子强调在人际交往中应当“矜而不争”,对此有人认为,这不符合现代社会竞争的要求,是没有进取心的表现。你同意这样的理解吗?为什么?(2分)①严己宽人②与朋友保持合适的距离。不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并不是说没有进取心,而是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心追名逐利。他认为君子在集体生活中,应与他人和睦相处,关系融洽,为公共利益团结一致,而不是与少数人拉帮结派,相互勾结。这些观点与有进取心并不矛盾。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1)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2)子曰:“当仁,不让于师。”(《论语·卫灵公》)(1)谈谈你对“群而不党”的理解。(1分)(2)孔子的“矜而不争”与“当仁”而“不让”,这两种说法是否矛盾?试作分析。(4分)合群团结但不结党营私不矛盾。“矜而不争”是指君子庄重自持而不争强好胜,不因私利与他人争逐;“当仁”而“不让”是指面临仁义之事就应当积极主动地去做而不推让。“不争”还是“不让”,关键取决于面对的事情是否符合“仁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5分)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论语》)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孟子》)【注】①存:观察。②瞭:明亮。③眊:昏暗。(1)从上面两段文字中,简要概括孔子和孟子的“察人观”。(2分)(2)对这两种“察人观”作简要评析。(3分)孔子:通过一个人的行动(行为、经历、习惯和兴趣)察人孟子:通过一个人的眼睛(眼神变化)察人。.孔子“察人观”,注重行动,判断客观;但需与对象长期全面深入交往,有一定难度。孟子“察人观”,注重精神,简单易行;但是,观人者须有丰富的经验和见识,且容易失之于武断。两者各有侧重,各有长处和不足,应相互补充。 4、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回答题目。(5分)①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②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③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④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1)从上述文字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在人际交往中应遵循原则。(1分)(2)现代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竞争,孔子却强调在人际交往中要“矜而不争”,你同意孔子的看法吗?简要说明理由(4分)适中交往(适度交往、中庸)同意。孔子提出的“矜而不争”,是认为君子要有“仁德”之心,强调不争强好胜,与人交往时不斤斤计较,不为私利与他人争执,更不是一味追名逐利。这个观点与现代社会的竞争要求不仅不矛盾,反而能促进社会的良性竞争。 5、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5分)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论语·卫灵公》)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论语·里仁》)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论语·颜渊》)(1)上述文字着重体现了孔子怎样的“交往”原则?(2)结合上述话语,具体阐述孔子“交往观”的具体要求。“适中(度)”交往。①首先,交往的对象要有选择,当以“仁”为标准;②其次,交往过程中要保持自我(主体)的独立性(“矝而不争”),坚持原则,不能放弃自我意志而依附于人(“人之过也,各于其党”);③交往既要诚实(“忠告”“善道”),也要适度(“不可则止”),避免自讨没趣。 6、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以上选文是关于人际交往的,这样做同时也体现了孔子思想中怎样的重要原则?用四字概括。孔子教导子贡的交友之道,有人认为这样做是对朋友不负责任,但更有人认为并非不负责任,而是体现了以自主、独立、平等的个体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准则,对后一种说法,你认同吗?请阐释理由。中庸之道(适度适中)认同。因为孔子说劝告不听便可作罢,以免自取其辱,其前提是自己在尽了忠告并劝过改善的道义职责后朋友仍然不听,这不能说是不负责任。交友之道,要尊重对方也是自主、平等的独立主体,要保持分寸,不能过度,不宜强加于人,这是交友的基本准则。(若不赞同,言之有理也可) 阅读《论语》中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①4·16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②2·14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③15·22子曰:“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④15·18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⑤4·9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1)、从这几段文字看,孔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什么?(2)、以孔子对君子的要求看,我们怎样才能成为君子?区分君子和小人的标准是看他注重道义还是注重利益。要成为君子就要有志于追求道义;要以道义去结交朋友,而不结党营私;不讲究吃喝穿着,不争名夺利;做人要谦虚,要有自尊(矜持),要讲信用(诚信)。 8、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如何理解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老子主张“报怨以德”,孔子却主张“以直报怨”这是否违反了儒家的忠恕之道?“以德报怨”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人们向“善”的心理,但是“以德报怨”混淆了是非的判断标准。如果是小怨,当然可以以德报怨,比如朋友之间的有些小误会不妨宽容一点,超然一点。“以直报怨”即以自身的公正、正直来保持人生的效率和尊严,以正直的心和磊落的行为来对待别人的怨,这表现了儒家的原则性和宽容心。 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23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4·26子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2·10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15·23子曰:“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结合以上文段,请说说孔子的交友原则。1、在与人交往中要保持适当的距离,不可过分密切,否则就可能自取其辱,关系也不能持久。这也就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意思。2、不能以言举人,也不能以人废言。“不以言举人”,是不凭你讲了几句正确的话,就全面肯定你,极力推举你;“不以人废言”,是不凭你说了几句错误的话,就全盘否定你,从此不用你。3、孔子看人从不片面出发,而是详细的考察一个人,作出综合评价,因此,孔子能看到一个人的不足,同样也能看到一个人的长处,不把人一棍子打死。所以,孔子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很恰当。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