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为政以德》导学案自主预习一、目标导航:1.了解孔子的为政主张,能分析理解理解文中“为政以德”的具体内容;2.能指出文中的通假字,能识别并解释文中古今同形不同义的词语;3.能背诵并默写2·1、2·3、13.9、13.6和16·1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到“而在萧墙之内也”。二、预习准备1.通读课文了解大意之后,摘抄课文2·1、2·3、13.9、13.6章和16·1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到“而在萧墙之内也”,并仔细核对原文,然后朗读三遍。2.根据课文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1)“德”“礼”与“政”“刑”相较,“为政”的结果有何不同?(2)指出孔子在这12章中,表扬了谁批评了谁,并思考孔子臧否人物的原因。3.初读课文后,你对课文的语言、内容有什么疑惑吗?请提出你的的疑难2——3条。示例:(1)孔子谈“为政以德”是站在什么立场考虑问题的?(2)孔子说“民无信不立”,是指百姓没有诚信就不能立足于世吗? 新知学习一、自主学习1、指出下列词语的含义1.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1)适卫:(2)问政:(3)尔言过:(4)聚敛:(5)附益:(6)用不足:(7)虽令不从:(8)敬、忠以劝: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对其注音、释义(1)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2)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3)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4)求!无乃尔是过与?()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的意义(1)民免而无耻古义:今义:(2)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古义:今义:(3)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古义:今义:4、指出下列句子中的特殊用法并解释其含义(1)(1)如杀无道,以就有道(2)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3)修文德以来之(4)君子哉若人!(5)百姓足,君孰与不足?(6)二,吾犹不足,如之何其彻也?5、找出课文中包含的成语并解释其含义。二、合作探究1.阅读课文课文第3(12·9)、5(1·5)、9(13·6)、10(12·19)、11(2·20)章,联系全文,思考回答问题。(1)孔子的德政有哪些具体内容?(2)孔子认为施行德政的前提条件是什么?2.阅读(13·9)、(12·7)章,完成习题。(1)孔子说“教之”,从本课课文看,他要求为政者教百姓的是什么?(2)“民无信不立”是告诫百姓还是告诫为政者的?它强调了什么意思?(3)“自古皆有死”一句,课文的翻译是“自古以来人都有一死”,这“人”是指包括百姓和为政者在内的所有人吗?课程训练一、应用拓展1、阅读下文,完成习题。景公过晏子曰:“子宫小近市,请徙子家豫章之圃。”晏子再拜而辞曰:“且婴家贫,待市食而朝暮趋之,不可以远。”景公笑曰:“子家习市,识贵贱乎?”是时景公繁于刑,晏子对曰:“踊(刖者的鞋)贵而屦贱。”景公曰:“何故?”对曰:“刑多也。”景公造然变色,曰:“寡人其暴乎!”于是损刑五。(《韩非子》)(1)晏子说集市上“踊贵而屦贱”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在这个故事中,景公表现出怎样的“为政”思想?请借用《为政以德》课文中的原话加以概括。2、阅读下面两则文字,完成习题。甲.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
成。”(《论语》13·17)乙.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论语》19·10)(1)甲、乙两段中那一段属于“为政以德”的内容?(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义速:信:劳:厉:(3)为乙段中的画线语句加上标点。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二、发现创新(选作)1.阅读下列故事,思考问题战国魏文侯,有次到郊外巡游,看见路上有个人反穿着皮衣背柴禾,魏文侯说:“为什么反穿着皮衣背柴禾?”那人回答说:“我爱惜我的皮衣的毛。”魏文侯说:“你不知道如果皮衣被磨光毛也就没地方依附了吗?”第二年,朝廷里管财务的东阳先生,呈上财务报告,奏说全年税收增加了十倍。大夫都来道贺。魏文侯说道:“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譬如拿一锭黄金,去锻成一块金牌,如要它大,便锤薄;如要它小,便加厚。治理人民也是一样,假如贪图重税,而不爱护百姓的生计,那百姓就会饿死,正如那个在路上反穿皮衣背柴禾的人他爱惜皮衣上的毛,却不知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这个道理。如今我魏国的田地没有扩大,人口没有添加,而税收增加了十倍,这一定是求助士大夫的计谋才征收到的。我听说过这样的话:百姓生活不安定,帝王也就不能安坐享乐了。这不是你们应该祝贺我的。”(事见西汉刘向《新序·杂事二》)这个故事可以注释课文中那一句话?课程评价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