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选修《论语》选读 / 一 为政以德 / 答案: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4节 《论语》选读 真题1 真题1 答案:孔子:为政以德(或“以德、礼治国”)。韩非子:以法治国。 解析第一段文字选自《为政以德》里的篇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显然是孔子提倡的以德、礼治国。第二段文字从最后一句“故不务德而务法”看,韩非子强调治国必须“务法”,即“以法治国”。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正确解读。经典文化名著阅读,首先是读懂原文,也可结合作者的生平作答。 真题1 答案:孔子认为“法治”虽有一定的作用,但也有缺陷,所以要德治;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要管理众人,必须以法治国。两种观点各有侧重,各有偏颇,应相互补充。 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认为道德教化比刑罚要高明得多,既能使百姓守规矩,又能使百姓有知耻之心,但他却忽视了刑罚在治理国家的作用。这也体现孔子思想的局限性。韩非子认为能够自我完善的人很少,十个中不能有一个,就认为治国“不务德而务法”,忽视了圣人在治国中的表率模范作用,他的为政观也有所偏颇。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要评析孔子与韩非子两种为政观,先要陈述文段中孔子与韩非子各自的观点,然后指出他们观点的优劣。对于本题一是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认识。 真题2 答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告诉我们,君子追求义,小人追逐利。这种思想反映在欧阳修的《朋党论》中,即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对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解析注意分析所给语言材料,要先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找到与《论语》相关的知识点,再加以评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批判继承。要评析孔子与韩非子两种为政观,先要陈述文段中孔子与韩非子各自的观点,然后指出他们观点的优劣。对于本题一是要注意对内容的理解,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有自己的认识。 真题3 答案:举一反三(1)有不少成语源于《论语》,例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请再写一个出自上述语段的成语。(1分) 答案:教学原则:学生主体原则(答“自主学习原则”亦可),注重身教原则(答“无言之教”或“教是为了不教”亦可)。评析:略。(2)根据孔子与子贡的对话,概括出一条教学原则,并加以评析。(3分) 解析注意分析所给语言材料,透过表层抓本质,才能形成论点,再加以评析。 《〈论语〉选读》在教材中处于选修IA序列,其地位仅次于必修序列,在高考中占据了相当的分数比例。从2009年新高考实施开始,每年都会考到。根据《学科指导意见》的精神指示,《〈论语〉选读》的学习应该考虑到三个层次的内容:文字、文章和文化。在“文字”层面,以“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为教学内容,以“读懂文章、积累知识”为价值目标;在“文章”层面,以“章法技巧的分析和鉴赏”为教学内容,以“学习章法、培养能力”为价值目标; 在“文化”层面,以“文化传统的评析和传承”为教学内容,以“传承文化、提升思想”为价值目标。就历年的考试来看,语言文字不是考查重点,考查的重点落实在“文化”层面。《考试大纲》将《论语》的考查定在“传统文化经典(《〈论语〉选读》)的正确解读和批判继承”上,即“思想(文化)”的评析上,它既突出了《论语》的重点,又体现了“研读”的要求。考查重点在语言内涵、文化内涵的层面上。继续单独命题,以独立板块的形式出现。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