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第一课“为政以德”课后练习班级:姓名: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庶民遮掩摭拾甘蔗B、颛臾祥瑞揣测水流湍急C、案牍渎职牛犊买椟还珠D、郾城都江堰偃旗息鼓揠苗助长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陈力就列(摆出来;职位)相夫子(辅佐)B、齐之以刑(齐备)使民敬、忠以劝(努力)C、有国有家(邦国;家庭)萧墙之内(宫门照壁)D、尔言过矣(过分)尔是过与(责备)3、下列对加点字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使民以时②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③民免而无耻④节用而爱人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尚德哉若人君子之德风B、敬事而信民无信不立C、羿善射举善而教不能D、富之季氏富于周公5、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曰:“富之。”②举善而教不能,则劝③选贤与能,讲信修睦④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⑤故人不独亲其亲⑥齐之以礼,有耻且格⑦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⑧吾妻之美我者A、①③⑦/②④/⑤⑧/⑥B、①④⑦/②③⑥/⑤⑧C、①②⑤/③④⑦/⑥⑧D、①④⑤/②③⑧/⑥⑦6、下列加点词的古今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A、举善而教不能,则劝B、民免而无耻C、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D、季氏将有事于颛臾7、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B、居其所而众星共之C、道之以政,齐之以刑D、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8、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A、无乃/尔是/过与B、无乃/尔是过/与C、无/乃尔/是过/与D、无乃/尔/是/过与9、下列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B、无乃尔是过与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D、季氏富于周公10、下列成语的来源与孔子的言论无关的一项是()A、祸起萧墙B、舍本逐末C、分崩离析D、既来之,则安之1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论语》是以记载孔子言行为主,并且兼记孔子某些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在文学上没有什么价值。我们学《论语》,主要是要掌握儒家思想,并用以指导我们的生活。B、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4
,二者的矛盾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不能苛求孔子,因为当时社会混乱不堪,思想当然也难免混乱。C、“仁”是孔子的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思想的诸多方面多与“仁”有关。仁的基本含义是仁爱。仁是一种普遍的爱,但并不是一视同仁的爱,而是有亲疏远近之别的有差等的爱。D、孔子认为,政者,正也。作为国家的管理者,首先自身要正。“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如果统治者有感召力,就如北极星一样,“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其次才是武力征服,主张“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二、阅读理解阅读课文《季氏将伐颛臾》一章,完成12-20题。12、找出加点词词义不同的项()A、无乃尔是过与 B、是社稷之臣也C、是谁之过与 D、夫如是,远人不服13、找出加点词用法不同的项( )A、危而不扶,颠而不持B、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资C、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D、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14、指出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②季氏将有事于颛臾③虎兕出于柙④龟玉毁于椟⑤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⑥而谋动干戈于邦15、指出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项( )A、既来之 B、君子疾夫舍曰欲之C、则安之 D、吾恐季孙之忧16、从孔子的话中,可以看出冉有季路违背了先生的政治主张的行为是() A、相夫子 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C、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 D、谋动干戈于邦内17、从课文中看,孔子的政治主张是() A、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B、均无贪,和无寡,安无倾。C、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18、请从《季氏将伐颛臾》中找出三个成语并作解释①成语:释:②成语:释: ③成语:释:19、文中能反映出孔子高度的政治敏感和深刻的政治眼光的句子是,,,这句话一语道破了季氏。20、孔子批评冉有,说了哪几点道理,作出简要回答。① ② ③ 第二课“克己复礼”同步练习一、基础积累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4
A、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què)如也有酒食,先生馔(zhuàn)B、曾(céng)是以为孝乎旧谷既没(mò)C、八佾(yì)舞于庭觚(guā)不觚,觚哉D、子将奚(xī)先钻燧(suì)取活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天下归仁焉(归附)请问其目(细目)B、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已经)而好犯上者,鲜矣(少)C、郁郁乎文哉(完美)孔子谓季氏(评论)D、期可已矣(一周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免除)3、对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②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③人而不仁,如礼何④吾得而食诸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B、①②③④各不相同C、①②④相同,③则是另一种意思D、②和④相同,①和③不同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B、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C、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D、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取火,期可已矣5、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不君,臣不臣B、食夫稻,衣夫锦C、非礼勿视D、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B、礼云礼云钟鼓云乎哉C、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虽有粟,吾得而食诸7、下列各加点词的古义与今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B、有事,弟子服其劳曾是以为孝乎C、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D、富贵而知好礼居处不安8、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野哉,由也B、甚矣吾衰也C、齐景公问政于孔子D、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9、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年年夏季洪水肆虐,淹没无数的城镇和大片的良田,是可忍孰不可忍,我们必须精诚团结,战胜洪魔。B、孔子生在春秋末期,面对当时“礼崩乐坏”的社会局面,他大力宣扬“仁”的学说,以“仁者爱人”和“克己复礼”为人格修养准则,并进而在政治上提倡文教德化。C、长大了,于是失去了光明正大落泪的理由,失去了名正言顺依赖的理由!D、古代春秋时期,郑国国君郑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母亲的支持下犯上作乱,被庄公击败。10、下列句子翻译无误的一项是()A、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译文:虽然有粮食,我能得到并吃吗?B、人而不仁,如礼何?译文:作为一个人却不仁义,把礼置于何地呢?4
C、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译文:爱护弟弟,大概就是仁道的根本吧!D、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译文:我虽然愚钝,也愿意照这些话去做。11、填入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孔子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奠定了儒家理想人格的基本格局。孔子理想人格的基本内容是“礼”和“仁”。“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仁”是内在的精神原则。。A、孔子发展了前人的学说,把礼和仁统一起来了。B、孔子认为礼和仁是区分庸人与圣贤的根本标志。C、孔子把礼视为立身之本,并用仁来补充规定礼。D、孔子的理想人格就是内仁外礼的“仁-礼”人格。二、阅读理解阅读下文,完成12-15题。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12、说说下面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子将奚先必也正名乎盖阙如也则言不顺则刑罚不中无所苟而已矣1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①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译文:。②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译文:。15、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请简述出来。答: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