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生命生命》说课稿一、说教材:《生命生命》是小学语文课标实验版四年级下册第五组“生命”这一专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生命生命》这篇课文列举了三种生命现象,抒发了作者的三种感触:小飞蛾在生命面临着严重的威胁时极力挣扎--强烈的求生欲望,生命是值得珍视的;香瓜子在墙角砖缝中长出小苗--生命的诞生,生命力是强大的;“我”静心听心脏的跳动,感受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意识,生命是应当严肃对待的。文章结尾作者直抒胸臆,写下了自己对生命的深层思考,表达了她强烈的生命意识、积极的人生态度。学习这篇课文要尽可能的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将它延伸到自己的生活与生命之中,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二、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
三、说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四、说教法与学法说教法1、情境教学法:以情动人,以美感人。情境教学法突出了语文教学的审美特性,强调了教学中以激发爱,以情打动人。本文语言简练,情味浓厚,运用情境教学法,切合文本的特点。点拨法:点拨法的精髓,就是“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生命的话题有点厚重,学生通过读文,虽然也能读出自己的体会,但是,游离于文本,脱离体验的体会只能是口号似的。所以,教学本课,必须通过教师相机诱导,适时点拨,点拨促悟,才能达到光凭学生自悟无法企及的高度。说学法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实践。”本课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读自悟:读悟结合,以读促悟,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悟,在合作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从而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2.抓住重点词句,品读赏析:积累和丰富语言,运用语言。
五、说教学活动设计(一)激情导入,激发感情。课伊始,出示课件。师:“一粒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毛虫,可能蜕变为一只五色斑斓的彩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这是台湾著名女作家杏林子对生命的感悟。同学们,能不能把你喜欢的有关生命的格言也告诉大家?学生交流,师课件出示。刚才提到的杏林子从小病魔缠身,身心都受到了极大的折磨,但她并没有因此而虚度年华,反而更加珍惜、热爱生命。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她对生命的感悟吧。出示课题《生命生命》[“生命”这一沉重话题对于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遥远,不能切身体会到其厚重和意义,用杏林子的话和一些学生比较熟悉的名言导入,感性体会,铺就沉重的情感基调,让课堂未成曲调先有情,这既是一种“预热”,也是一种教学“前奏曲”。其原则是“预热”要与即将进行的课堂教学,与即将学习的文本无缝找轨,完美“合拍”。](二)、初读感悟,整体感知。1、课件出示课文朗读。通过视频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生命带给杏林子的震撼,使学生与文本中的情感产生共鸣。2、出示资料“
十二岁那年,我得了一场大病,「类风湿关节炎」,不用别人告诉我,我也能从医生和父母脸上看出来,我永远不会好了!我的希望一点点幻灭,我的心一点点死去。我看着自己的关节一个个坏掉,渐渐不能走不能跳,身体的痛苦倒容易忍受,最大的痛苦是来自内心,我真的要在病床上躺一辈子,永远做一个废人吗?我告诉自己,如果三年还不康复的话,我就不要活了。”从这句话,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杏林子?3、出示杏林子面带微笑的照片。师:看着这张照片,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杏林子?[通过出示杏林子的两张照片和一段文字让学生初步感知杏林子艰辛的生命历程,鲜明的对比,引发了学生的内心情感,为学习下文,突破重难点作好铺垫。]4、自己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同一个人,前后会有那么大的转变呢?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说出三个事例。[自由读文,了解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写作思路,再以书写“小标题”的形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三)、感悟生命,触动生命的脉搏。 1、新课标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阅读。的确,书是学生读懂的,不是老师讲懂的。老师不能以自己的阅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因此,在学习“飞蛾求生、瓜苗生长、倾听心跳”这些环节中,我主要借助课件中美直观的文字指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使其在读中获得个人的阅读感受,理解课文内容。 2、 词句研读,深入领悟根据学生汇报交流的情况,引导学生细读含义深刻的句子,抓住重点词组织学生思考和讨论,
让学生反复品读,引导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把自己最先的感知、最深的感受表达出来,互相启发借鉴,共同享受并体验阅读中成功的快感。抓住“点睛”词语,转换角色,深切体会,震撼心灵:凡是生物,都有强烈的求生欲望,都极其珍视自己的生命。小小的昆虫也竟然如此,更何况是人呢?让学生充分地读书,默读——分析言中之意、感悟言中之理,朗读——表达言中之情、抒发个人胸臆,读出飞蛾强烈的求生欲,读出瓜苗顽强的生命力,读出作者积极的生命观。这样做,为学生指明了方向,也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这个教学步骤中,我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开展合作学习,从而引出“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于是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这样的生命体验。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再一次达到的情感的共鸣。让学生了解“有限的生命”、“无限的价值”所蕴含的道理。出示为人名服务的雷锋、为革命英勇献身的邱少云、轮椅上的光彩人生张海迪、双耳失聪的音乐天才贝多芬。这样设计是由书本到书外,结合身边熟悉的人物体会,真正体现了“大语文观”。(四)、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出示问题“在你的眼睛中,生命又是什么呢?”“我们应该怎样善待生命?(健康的人应该怎么做?残疾的人应该怎么做?)出示名言,启发感悟。通过思考和讨论,点拨学生感悟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进一步丰富生命的内涵,感受生命的真正价值。引进的名言都与课文的内容直接相关,都是为了促使学生深化对生命的领悟,活而不滥,活而有序,基于教材,又适度地超越了教材。
(五)拓展延伸,情感升华1、师总结:文章可以结束,但生命的长河是永无止境的。愿每一位同学都珍爱生命,珍惜时间,让人生更有意义。2、 2、布置作业:写一则读后感,题目自拟,字数不限。如:人生的启迪读《生命生命》有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