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生命生命》第一课时说课稿一、教材分析《生命生命》是四年级下册第五组“感受生命的美好”主题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开头首先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下面的内容却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从飞蛾求生、砖缝中长出瓜苗、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中,抒发作者对生命的感悟: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作者还表达了自己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一定要珍惜生命,决不让它白白流失,使自己活得更加光彩有力。二、学情分析1、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课文有一定的难度,文科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较多,而学生对生活的阅历和积累又相对较少。因此不可进行成人式的程式化教学。要以读促悟,要结合生活实际。2、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虽然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在对课文认识升华方面还需教师的引导,所以教师应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生命是什么”,感受作家热爱生命、珍惜生命,进而让学生将这种感悟内化为自己对生命的认识,从而树立生活信念。3、四年级的学生还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彰显个性,教师要有意识地给予学生关注与关怀,给学生充分地鼓励和引导,另外四年级的孩子还善于表现、敢于想象,所以课堂上留给学生充分的表现、合作和想象的空间,从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实践能力。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扰、诊”等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弹”,掌握“震撼、欲望、糟蹋、骚扰、茁壮、有限”等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文中三个引发对生命思考的事例。过程与方法:抓住关键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教学准备】1.课件。2.搜集有关生命的名言。3.收集有关杏林子用自己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价值的名人资料。课前谈话。交流珍惜生命的名言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句子含义。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1页,共5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五、教学方法为实现以上教学目标,我预设以下几种主要的教学方法:教法方面:1、朗读教学法,以读为主,指导学生多种方式地认真研读课文,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去感受文字所要表达的内在含义,不要拔高,重在积累、感受、领悟。2、情境教学法,通过想象情境等手段,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所要表达的理念,感受生命意义和价值。3、对话式教学法,通过学生与文本,学生与教师的对话,调动师生两方面的能动性,教师引导,学生即兴创造,表达对生命的认识。让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之后进行思考,在阅读实践中实现不断的自我建构。学法方面:1、预习法。事先让学生自主预习课文,打破与文章的陌生感,掌握基础知识,理清文章线索,有利于问题思考意识的养成。2、自主探究。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发挥合力想象,在学习的基础上创新,有自己独到的思维、想法和见解。六、教学过程为了达成上述目标,我将安排如下五大板块开展教学。第一板块:读书小擂台,激趣又反馈,第二板块:认识杏林子,设疑引全文,第三板块:探究文本,感悟生命启示,第四板块:再探生命,总结全文,第五板块:作业超市下面具体讲讲我的教学设想,具体的教法学法也体现在教学流程中。1、读书小擂台,激趣又反馈(1)学生已经预习本篇课文,“读书小擂台”是让学生读,学生评价,教师引导形式进行。这样设计既检查了预习情况,在反馈中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同时也在课堂上进行了生字词的学习与巩固,为整篇课文的教学打下基础。同时也发挥学生的主动性。(2)(出示)解决生字词。(自愿读、开火车读)。疏通了字词,扫除阅读障碍。2、认识杏林子,设疑引全文(1)快速度课文,想想文中一共出现了哪三件事物。(生答并板书:飞蛾、瓜子、心跳)。抓住课文的写作特点,关键点。在这个基础上引出本文作者杏林子的介绍出示杏林子简介1:即杏林子的成就。(了解了她的成就你有什么感受?可你们知道吗,杏林子可是个几近瘫痪的人啊!)出示杏林子简介2:即杏林子的不幸人生和坎坷命运。成就的介绍让学生佩服这位作者,而真正触动心灵的是杏林子坎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2页,共5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坷命运的介绍,让学生从心里敬重这位作者,为文章的学习奠定了感情基调。(2)言语渲染,出示课题。你知道是什么使杏林子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在绝望中明白了生命的意义,勇敢地站起来与病魔作斗争,勇敢地用手中的笔来表达对璀璨生命的热爱,最终成为一位受人喜爱的作家的吗?就是飞蛾、瓜子、心跳这三件普通地不能再普通的事物啊。(指板书)正是这些,让杏林子写下了这个名篇《生命生命》(出题、读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为什么用两个生命,去掉一个行吗?)“该出手时就出手。“这时候出题、读题,达到了“情已生,言未尽”之意境,也为下文研读课文做好了铺垫。(3)想知道飞蛾、瓜子、心跳这三件普通得在普通不过的事物为什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吗?究竟这三件普通的事物让杏林子看到了什么?给予了杏林子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去探究一下。强烈的对比,不屈的杏林子,孜孜的求知欲,是这一环节的设计可谓“一石二鸟”。既让学生认识了作者,也巧妙地设下了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探求的欲望,为下文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探究文本,感悟生命启示(1)探究飞蛾之启示a、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做读书记号,说说你读懂了什么?b、学生初步反馈。(教师引读指导)c、师生交流讨论:你又感悟到了什么?d、小结引读。(师读前面,生读:生命生命!读出力量)(2)探究香瓜子之启示a、默读第三自然段,你认为那几句话特别好,说说你读懂了什么?b、学生朗读,教师指导说说你初步读懂了什么?c、情境创设,师生导读,让学生来做那粒种子。(种子原本应该在肥沃的土壤里,享受灿烂的阳光。可你们却不小心掉进了没有阳光、没有泥土的砖缝中,你们怕吗?你们这样坚持值得吗?)d、那么现在你读懂了这粒瓜子给了作者什么启示了吗?(随机板书:不屈向上)再次引读课题:生命生命!情境创设,开展语言交际活动,让学生融入情境,融入文本,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去读书,去思考,去感悟,做到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味,许多难题都将在融情融境的言语交际中迎刃而解。(3)探究心跳之启示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3页,共5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谈话引入:一只再脆弱不过的小动物,一粒在普通不过的小种子,都有如此顽强不屈的生命力,于是作者想到了自己的生命。b、再次出示作者的生平简介,联系作者生平再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作者从心跳中读懂了什么?领悟到了什么?c、指导学生读好、理解好“我可以好好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一切全由自己决定,我必须对自己负责。”让学生联系生活,联系作者实际,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说说“好好使用它”具体可以指什么,“白白糟蹋它”又具体指什么。(随机板书:自强自立)语文教学必须植根于生活的沃土,必须有机地联系生活。对于抽象的思维,深奥的语言,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就是联系生活,联系实际,举生活的事例,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4)自然引读第五自然段。a、教师引读:“飞蛾、瓜子、心跳,这些小小的事物,但却如此如此顽强地生存,于是作者明白了,虽然——(生读);于是作者下定了决心——(生读)b、延伸反复读。指明读。于是你明白了,虽然——。于是你下定了决心——。学生齐读。于是你们明白了,虽然——。于是你们下定了决心——。全班齐读。于是我们明白了,虽然——。于是我们下定了决心——。反复地读、由延伸地读,由作者到读者,有文字到精神,由现象到本质,这是一个情感内化的过程。c、再次读课题。感受着心脏有规律地跳动,感受着心脏传递出来的的生命的勃勃生机,作者又一次领悟到了生命的意义,她此时此刻真想对着可爱的世界大声喊道——生命生命(生读课题)4、再探生命,总结全文(1)提问:到此时此刻,如果老师问你们生命是什么(板书:生命是什么)你可以告诉我了吗?指导学生读好板书:生命是誓死抗争;生命是不屈向上;生命是自强自立。小结课文,与开头的设疑相呼应。是对文本的一个小结。同时也提取文本的精髓。(2)生命的答案还有许许多多。(在新课程中,教师的目光不能仅仅停留在“用教材”这一程度上,要敢于超越教材,敢于去创生教材。这是对教学内容的拓展,加入了不同人队自己生命不同的诠释和时间,进一步丰富“生命”的意义,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价值。然后又进行大胆的再创造,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作了一首关于生命的诗歌。这既是对文本中心的再提炼、再升华,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4页,共5页-----------------------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新颖、生动、扎实的语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3)生命的答案有许许多多,但生命的行动只有一个,那就是——(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师板书:珍惜生命!)七、设计理念1、抓住语文本色,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课程是母语教学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习语言、发展语言,是阅读教学责无旁贷的任务。教学本课力求达到在赏析语言中感悟生命内涵,在感悟生命中习得语言,提高学生语文素养,2、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重视体验感悟。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体验感悟,正成为阅读教学新的增长点。八、板书设计教学本课,我的板书计划如下:19、生命生命飞蛾求生求生欲望强烈砖缝中长出香瓜苗生命力顽强倾听心跳对自己负责,珍惜生精品学习资料可选择pdf第5页,共5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