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水调歌头苏轼
中秋词自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废。——清·胡仔《苕溪渔隐丛话》
宋词简介词,诗歌的一种,源于唐而盛与宋,原为和乐演唱,因此也称曲或曲子词。和诗比较,词的句子大多是长短不齐的,因此,也叫长短句。词有许多不同的调,每种词调,各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如《水调歌头》、《西江月》等。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市)人,中国北宋文豪,“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又与陆游并称苏陆;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作者简介
苏轼因在朝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出守外郡,任密州太守。而与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子由)长达七年未能相见。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赏月,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因此写了这首词。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这是序言,“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丙辰年中秋节,苏轼畅饮到第二天早晨,喝得大醉,加上怀念子由,特写下这首词。
明月什么时候会出现啊?举起酒杯去问青天。上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化用李白《把酒问天》中的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不知有着宫殿楼阁的天上,今天晚上是哪一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想要乘借风力返回天宫,又怕在那洁白玉石修筑的月宫里,那么高的地方,一定寒冷得受不了。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面对自己清爽的影子,站起来尽情起舞,又哪里像在人间发生的事呢。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这说明苏轼愿意在地方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上片抒发自己对政治的感慨。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上片小结
月光照遍华丽楼阁,低低照进雕花的门窗,再照到难以成眠的我。下片: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光不应当有什么怨恨,为什么要经常在人们别离时候出现圆月呢?
人们都会有悲哀、欢乐、分离、会合,月亮也有显现、隐没、浑圆和残缺的时候,这类事情从古至今都难以圆满解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人们都能够长久平安,就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共同欣赏美好的月色啦!进一步自我安慰,自我解脱,使全诗顿时开朗,表现作者旷达、乐观的精神境界。
下片对月怀人,抒写对兄弟的怀念之情,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下片小结
问题思考1、这首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作者在词中问天,实际是在问人生,抒发对人生的感慨,反映了作者政治上失意,幻想超然物外,但积极的处世态度终于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他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
2、词中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向往天上宫阙,不愿留在人间?为什么?“我欲乘风归去”在人间,作者孤独、寂寞,感受到的只是失意与别离的折磨。3、词中的哪些句子写出了词人的醉意朦胧?“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一天,神宗问现在外面最流行的曲子词是什么,太监便把这首词抄给了神宗。神宗看到“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等几句时,深有感慨地说:“苏轼终究是爱戴君王的。”于是下诏把苏轼调到离京师比较近的汝州。苏轼因这首词的创作而得以迁往内地,也算是因词得福吧!
拓展欣赏——写月的诗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再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