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水调歌头作文篇一:水调歌头作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天空灰蒙蒙的,太阳正在燃烧着他最后一缕光辉,随即消逝在遥远的西方。渐渐的,天空也逐渐暗了下来。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看,那带着一金环的月儿终于赶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缕一缕的云彩,向上升着,升着,就在这一刹那间,月亮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月亮出来了!她高傲的升起来了!月亮像个硕大的圆盘,光滑平整;又像一件珍贵的玉器,珠圆玉润。她披着云朵,踩着雾气,闪烁着一丝丝的光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当我们寂寞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我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遥揣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也开始工作了,她给大地穿上了银色的礼服,给疲劳的人们一个宁静的夜。她催促鸟儿回到巢穴,催促孩子上床安眠。亮亮的月、清朗的天,清澈的情感,演奏着一曲曲天上人间合而为一的和谐乐章。我不禁感慨,沧桑的岁月年轮一圈又一圈,月亮上的嫦娥也该有一些寂寞了吧?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为什么害怕登上月亮,难道只是害怕寒冷吗?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假如我能够随风飞上月亮,我不会畏惧寒冷。我想见识一下月亮上的景物,去陪伴寂寞的嫦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皓月当空,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照耀着,使大地上泛起了一层光晕。就在这时,一层顽皮的云雾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只露出了半边脸儿,更显得月亮飘飘渺渺。晚风轻拂,一缕缕的风将夜晚衬托的格外凉爽,蟋蟀和则I虫曲正在卖力的合奏着“自然交响曲”。这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我仿佛看到了传说中月亮上美轮美奂的宫殿一一广寒宫;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嫦娥仙子;仿佛看到了可爱的玉兔……篇二:水调歌头作文倚坐在高楼的轩窗边,启窗远眺,漆黑的夜幕上是一轮皎洁的圆月。斟上一壶美酒,抿一口,晚秋的清风夹杂着酒香,飘散在月下的水乡里。远处,悠悠的古琴荡漾在漂浮着的云朵之间,随着风儿飘啊飘啊……“这玉一般的美好的月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呢?”酒后微醉,我不免突发奇想。小酌一杯热酒,举头仰望那万里之外
的明月,心中的疑惑与不解便愈发的强烈起来。都说天上有神仙,可是真有仙人居住在那天宫之上?都说“天上一日,地上一年”,那天上的今夜可又是哪一年哪一天了?翩翩浮想之中,身子似乎有些飘飘然了。遐想间,似有一阵清风将我拂起,摇晃着便把我领向那天际的玉盘,我可本就是天上下凡的仙君,今要归于天上去?刚一丝欣喜掠过,心中却又不禁担忧起来,“这风将我领向明月,可要将我置于那用玉石砌成的广寒宫?传说那儿终年的寒冷,我可是万万禁受不住的啊!”恍惚间,转念一想,又不禁一阵苦笑,那乏味无趣、冷漠凄凉的天上,哪里比得上我多姿多彩的世俗凡尘啊!于是,我对着那远在天边的明月,不觉挥起双袖,挪起脚步,忘情的跳起舞来。月下的我的影子映照在墙上,却还真像乘云御风、悠闲自在的仙人一样呢!怅望曲作文夜已深,月儿已悄悄地移到了楼阁的一边。朱红色的阁子笼罩在月色里,朦朦胧胧地闪耀着黯淡的光芒,一种恢恢欲睡之感瞬而袭人心头。月亮低低的挂在雕刻着花纹的窗头,我举着酒盏,怎却睡意全无。今又是一个中秋佳节,本是个家人团聚,朋友相会的日子,为何我又是独饮空杯酒,独赏天上月?自我调任于此,已有整整七个年头
不曾与胞弟相见,千言和万语我积于怀中,总盼望着有朝一日能与他一道把酒言欢,细说家常,怎料得今夜仍是我独自一人!苦闷与惆怅捣着涩酒在心头流淌。明月啊明月,人们赞颂你牵起了亲人的思绪,传递了爱人的想念,我本与你无仇无怨,为何要在这佳节里变得分外明亮,分外圆润,你可知我心中的已被你挤得只剩下细小的罅隙了……释怀曲作文一杯热酒一饮而尽,拭干淌在眼角的几滴泪,又仰面看那皎洁的圆月,仿佛有了些许感悟。我何必要责怪那无辜的月亮呢?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人们便免不了要经受离别之苦,相思之痛,我何德何能得以少得了受这一份罪?我却应要同情那月亮,它本与世无争,可也仍逃不了阴晴圆缺的伤痛,试想,它总比我纯洁,比我善良吧。此刻,我也不再奢望能够成全我的奢望,只是远在千里之外的弟弟啊,希望你能健康长寿,你我虽然相隔万水千山,但我们还流动着一样的血液,彼此的牵挂我们心知肚明。我们的头顶之上,还拥有着同一轮月亮,我们还沐浴着一样的月光,不是吗?清风拂过面庞,微热的脸颊倏地一阵清凉。我又一次捧起酒杯。远处的古琴音在耳边若隐若现,琴下似乎有人在唱着那样的一首歌: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
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篇三:水调歌头作文在大自然的景物里,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她很能启发人的艺术联想。一钩新月,会让人联想到初生的萌芽的事物;一轮满月,会让人联想到美好的圆满的生活;月亮的皎洁,又会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在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理想和憧憬。月亮简直被诗化了!苏轼是一个性格很豪放、气质很浪漫的人。当他在中秋之夜,大醉之中,望着那团围、婵娟的明月,他的思想感情犹如长了翅膀一般,天上人间自由地飞翔着。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上片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一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这两句是从李白的《把酒问月》中脱化出来的,李白的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几时有?”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我们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更推进了一层。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不知道在月宫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琼楼玉宇”,语出《大业拾遗记》:“瞿乾佑于江岸玩月,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可随我观之。'俄见月规半天,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教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明写月宫的高寒,暗示月光的皎洁,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壁赋》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然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词互相印证。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的身影。“起舞弄清影”,是与自已的清影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李白《月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脱胎出来的。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一个“我欲”、一个“又恐”、一个“何似”,这中间的转折开阖,显示了苏轼感情的波澜起伏。在出世与人世的矛盾中,他终于让人世的思想战胜了。“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多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人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我们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下片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着屋里失眠的人。“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诗人埋怨明月说:“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这是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
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几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作了高度的概括,很有哲理意味。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健在,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把彼此的心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通空间的阻隔。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古人有“神交”的说法,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不能见面,却能以精神相通。“千里共婵娟”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我看,“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认为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这是一点也不过分
的。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它的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我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篇四:水调歌头作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天空灰蒙蒙的,太阳正在燃烧着他最后一缕光辉,随即消逝在遥远的西方。渐渐的,天空也逐渐暗了下来。人们常说“月到中秋分外明”,这话是很有道理的。看,那带着一金环的月儿终于赶来了,她先是金黄金黄的,徐徐穿过一缕一缕的云彩,向上升着,升着,就在这一刹那间,月亮的颜色变浅了,浅了,变白了!月亮出来了!她高傲的升起来了!月亮像个硕大的圆盘,光滑平整;又像一件珍贵的玉器,珠圆玉润。她披着云朵,踩着雾气,闪烁着一丝丝的光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S当我们寂寞时,月是我们忠实的伙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是我们对家乡的深深思念。“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月是我们对人类起源的遥遥揣测。“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月亮也开始工作了,她给大地穿上了银色的礼服,给疲劳的人们一个宁静的夜。她催促鸟儿回到巢穴,催促孩子上床安眠。亮亮的月、清朗的天,清澈的情感,演奏着一曲曲天上人间合而为一的和谐乐章。我不禁感慨,沧桑的岁月年轮一圈又一圈,月亮上的嫦娥也该有一些寂寞了吧?“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为什么害怕登上月亮,难道只是害怕寒冷吗?每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升上夜空,清澈的月光洒满大地,让人产生无数情思遐想。假
如我能够随风飞上月亮,我不会畏惧寒冷。我想见识一下月亮上的景物,去陪伴寂寞的嫦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皓月当空,闪烁着灿烂的光辉,照耀着,使大地上泛起了一层光晕。就在这时,一层顽皮的云雾遮住了月亮的身子,只露出了半边脸儿,更显得月亮飘飘渺渺。晚风轻拂,一缕缕的风将夜晚衬托的格外凉爽,蟋蟀和虫曲虫曲正在卖力的合奏着“自然交响曲”。这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梦幻之中。我仿佛看到了传说中月亮上美轮美奂的宫殿一一广寒宫;仿佛看到了美丽的嫦娥仙子;仿佛看到了可爱的玉兔……“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亮像饱经风霜的老人,不紧不慢的梳理着月光;月亮像一个含羞的少女,时而躲进云雾里,时而又撩开面纱。夜深了,宁静的天空漆黑一片,几颗星星从云缝里挤出来,眨眨眼睛,来到了月亮身边,真是众星捧月呀。夜色像一位丹青妙手,把天空涂上了神秘的色彩,让它显得那么有魅力,月光这时又锋锐了起来,像一把利剑,突破了重重浓雾,再次放射光芒!夜色如水,涤荡着人们的心,让人睡意全消。“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我们的生活是幸福的,与亲人相聚在一起,每天都幸福美满。可苏轼呢?苏轼与自己的亲人相隔万里,他恼恨月亮在他与亲人分开的时候,却又大又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是呀,人间的事,又哪有十全十美的呢?不论是生活,学习,我们总会遇
到很多困难。人生不如意十常八九,倘若心为物役,患得患失,就只会被悲观绝望窒息心智,人生的旅途就注定是举步维艰了。我们应该珍惜人生中那如意的十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举头望明月,天空中银河灿灿,繁星点点。我祝愿天下所有人,不论相隔千里万里,都能得以相聚,都能共同拥有这一轮明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篇五:水调歌头作文三更半夜,做完作业,大乐,作此篇,兼怀周公。作业何时无?把笔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我欲一觉睡去,又恐作业没完,晚时不胜困,泼水弄清醒,简直在地狱。十二点,还没完,吃不消。不应有困,何时才能上床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昼夜未完,此事古难全。但愿作业少,梦里见周公。由于太短复如下作文三更半夜,做完作业,大乐,作此篇,兼怀周公。作业何时无?把笔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我欲一觉睡去,又恐作业没完,晚时不胜困,泼水弄清醒,简直在地狱。作文十二点,还没完,吃不消。不应有困,何时才能上床睡。月有
阴晴圆缺,人有昼夜未完,此事古难全。但愿作业少,梦里见周公。三更半夜,做完作业,大乐,作此篇,兼怀周公。作业何时无?把笔问青天。不知北京时间,现在是几点。我欲一觉睡去,又恐作业没完,晚时不胜困,泼水弄清醒,简直在地狱。十二点,还没完,吃不消。不应有困,何时才能上床睡。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昼夜未完,此事古难全。但愿作业少,梦里见周公。篇六:水调歌头作文宋词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而苏轼的词在词的发展中,一洗唐代
以来宫体词脂粉香泽之气,首创豪放派之先河,我们可以说,在词的发展史上,苏轼的词是一座丰碑。下面,我仅就《水调歌头》一词,浅析一下苏轼的豪放词风。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一首在月光下思念弟弟的词,读完上阙,我不禁首先为词人的新奇想象所折服。自古以来,写中秋赏月的诗词不少,但许多作者往往把自己置于月外,仅仅从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描述月色。而东坡则不然,他竟然把自己置于月宫主人的位置,他在饮酒赏月中,逸兴神飞,神游月宫,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读到这里,就不由让我们同样产生了豪迈的感情,深深地被词的意境所吸引,尤其是那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大有使人飘飘欲仙的感觉。中国文学史上,若谈起浪漫的想象,当首推屈原、李白,他们在诗中常能不为世俗所羁绊,而能扬起长袖、高歌呐喊,畅游寰宇。现在读到苏东
坡的词,又使我们看到了同样的形象。不过,当我们读到“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时,又感到东坡又胜一筹。他虽然政治上也遭受过种种挫折,但还感到“人间”更为可爱,他这种屡遭贬斥仍然热爱生活的精神,更使我们感动。这正是苏词豪迈的根源。这是他百折不挠精神在词中的体现。这一点在词的下阙中同样可以体会到。下阙中,作者一开始就寥寥几笔勾勒出了诗人彻夜不眠的情景。“转”、“低”两字充分体现了时间的缓慢流逝,更衬托出作者思念弟弟子由的深情,这也反映出了东坡在用词上的高超技巧。往下,诗人并不是在词中洒泪哀叹,而是笔峰一转,用“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有阴晴圆缺”的自然规律来劝慰自己,表现了诗人深晓生活的规律和开阔的胸怀。读到这儿,就会使我们的心胸也豁然开朗。最后,又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来表现诗人美好的愿望。这立即使我们眼前一片光明。就是这样的希望,能使人不怕挫折,去奋斗,去战胜一切困难。从这儿也可以看出,豪放派词的关键之处,就是不管抒发什么样的忧愁烦恼,总是满怀着希望,所以也总有鼓舞人们的力量。后人评价苏轼写词“以诗入词”,说他“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东坡这首词,正是以诗入词的典型,既表现了深情,又写得很庄重,十分有气概,彻底地扭转了人们对“诗庄词艳”的看法。此外,不难看出,苏轼词中的豪放气概,正是
篇八:水调歌头作文夜下、一位诗人举杯邀月,醉意之中对影三人;月下、一位诗人仰望苍穹,朦胧之中思绪悠扬;云下、一位诗人举目不语,思念之中不知与谁共赏这一轮明月。或许,他在对越诉说,诉说自己心中的那份愁与思。为官仕途,感到迷茫,千百度中不知自己何去何从,乘风归去?才知高处不胜寒。愁自己不能被朝廷重用•••当我在奋斗的路上,当我赶到了迷茫的时候,我便停下来,对着天空,对着大地,对着明月,来缓解自己,因为它在我看来,它有苏轼的气息,它足以净化我心中经时间的推移,所沉淀在我心灵深处的污物。当你身心充满欣然,充满轻松的时候,你又可以上路了。我时不时地想象这诗人写下《水调歌头》时的场景,感受着他内心深处那种悠悠伤感,有时自己也会被感染,望着明月高悬、吹着凉风阵阵,心中不知思念这谁。“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对人生的感悟,在月的启发下,对世态的思考;又是对亲人的思念,孰不知,明月下又有多少人寄情于它,又有多少人传达着相思之意。我知道,不仅诗人一人将这种相思之情寄到明月之上,再融合到月光里,撒到月光所能照到的地方。
曾几何时,我将思念寄到月上,恐怕明月也载它不下了吧?透过云层,我看得见月亮上雕刻的《水调歌头》我能听到苏轼的吟诗、斟酒的声音,我能闻见空气中散出的酒香,我能感受到他眉皱下的愁与思。诗依旧吟,还是那份情感;月一直明,只是圆了又残,残了又圆,反复着,轮回着。天空、夜下、明月、枯树、微风•••我读懂了《水调歌头》。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