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必修一课文朗读相关作品课文讲解课文背景作者影像介绍主页长沙狂人工作室制作QQ391852265点击关闭声音跳到最后
作者影像与介绍毛泽东1924年在上海毛泽东(1893-1976)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36~1976),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1943~1945)和中央委员会主席(1945~1976),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1949~1954)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954~1959)。下一张
作者影像与介绍毛泽东1936年在延安毛泽东(1893-1976)1893年12月26日生于韶山冲一個农民家庭。早年就读于长沙湖南第一师范,即开始革命活动,接受并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1921年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历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等职。平生于政务、军旅之暇,喜爱诗词、书法,用功尤勤,造诣甚深。著有《毛泽东选集》5卷,遗墨辑有《毛泽东书信手迹选》、《毛泽东题词墨迹选》、《毛泽东诗词手书》、《毛泽东手书古诗词选》。下一张
作者影像与介绍完
课文朗读1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课文朗读点击朗读
课文朗读2课文朗读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词朗读时的节拍停顿(1)主语和谓语之间要停顿。如:鹰/击长空,鱼/翔浅底。(2)动词与宾语之间要停顿。如: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3)领字后面要停顿。如:看/万山红遍;恰/同学少年。(4)四字句按“二二”停顿。如:湘江/北去;层林/尽染;完
课文背景课文背景1911年,18岁的毛泽东来到长沙,开始了他在此地长达13年之久的求学和革命斗争生活。1913—1918年,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常和同学在橘子洲一带游览游泳;1918年与何叔衡创立了新民学会;“五四”时期,主编了湘江评论。1925年10月,毛泽东从韶山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径长沙,重游橘子洲头,面对绚烂的秋景,回忆往昔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相关作品相关作品知识关于词的常识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兴起于唐代,盛行于宋代。词的标题有两类:一类只有词牌,一类还有题目。词牌决定词的形式,限定一首词的阕数、行数、字数、韵脚;题目决定词的内容。一首词可以没有题目,但必须有词牌。词一般都分两段,叫做上下片或上下阕;按篇幅长短,词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又叫慢词(91字以上)。
课文讲解1课文赏析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整体感知:1、以诗人的活动为主体,找出表现全词线索的动词。2、词的上下阕主要写什么?
课文赏析课文讲解2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上阙鉴赏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请阅读上阙内容,思考:1、开头三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2、一个“看”字管到哪里?3、景物描写的视角变化和写景顺序是怎样的?4、写景诗句中哪些动词用得好?为什么?5、写景诗句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提出有什么联系?6、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毛泽东笔下的“湘江秋景”。读下面两组描写秋景的诗句,试着说说毛泽东笔下的秋景和中国传统诗词中的秋景在感情色彩上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古人多悲秋怨秋之作,为何毛泽东笔下之秋却“别有怀抱”、与众不同?这和诗人的哪些方面有关?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楚辞》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曹雪芹《红楼梦》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廖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1929.10)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清平乐.六盘山》(1935.10)
课文讲解3课文赏析沁园春•长沙下阙鉴赏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请阅读下阙内容,思考:1、上阕提出“谁主沉浮”这一问题,下阕回答了吗?哪些话是回答?抒情回答慷慨激昂2、“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这两句的正常语序是怎样的?3、下阕中的哪个字是领字,一直管到哪里?4、“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这一句是在问谁?“击水”一词有何深意?
课文讲解4课文赏析全词小结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毛泽东如果说上阕侧重写景,那么下阕侧重什么?侧重抒发诗人的革命豪情。通过回忆往昔不平凡的岁月,表现了诗人和战友们为了改造旧中国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和壮志豪情,且形象、含蓄地给“谁主沉浮”作答:主宰国家命运的,是以天下为已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中国的革命青年。上阕:写景提出 谁主沉浮远眺 远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 近景-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仰视 高景-鹰击长空俯瞰 低景 鱼翔浅底下阕:抒情回答 慷慨激昂战斗岁月:携来百侣曾游,峥嵘岁月稠年龄气质: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精神状态: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战斗行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意象”简释创作者的思想感情意象作品中的客观物象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融合形成意象意境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课文讲解4.5课文赏析
从空间:山上的“层林”,江中的“百舸”,空中的雄鹰,水底的游鱼从状态:静态的火红的枫林,动态的“争流”的“百舸”等或广博,或宏伟,或雄峻竞相向上、生机勃勃与毛泽东积极向上,昂扬奋进的立意契合。以壮景抒豪情《沁园春长沙》的意象课文讲解5一、意象美来自景物的选取课文赏析
诗人笔下的意象不应是客观的白描,而应是“灌注了生气的形象”(康德语)“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中的“万”“层”“漫”以及“遍”“尽”“透”这些词在范围、程度、层次等方面,使红绿两色更为突出,更为丰富,更为浓艳鲜明,令人感到可爱。山红水绿的静景的色彩美事物动态的雄壮美“百舸争流”中的“争”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中,“击”“翔”准确而生动地刻画出了在万里长空中鹰飞的矫健和在清澈见底的江水中鱼游的欢愉自在,“万类霜天竞自由”中的“竟”字,有力地突出了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由衷赞美。课文赏析二、意象美来自意象的表达课文讲解6《沁园春长沙》的意象
课文讲解7看:山、林、江、舸、鹰、鱼忆:指点、激扬、击水、浪遏飞舟动静搭配,远近结合,从而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色图”,描绘了一幅生气勃勃的“少年学子图”。辐射式诗人(我)胸怀博大的看景人也便成了“风景”,形成一幅气势磅礴的“伟人图”!看忆万类同学少年各种并置景物各种并置活动《沁园春长沙》的意象课文赏析三、意象美来自意象的组合并置式完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