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必修第五册 / 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 13 *祸兮福兮 《老子》 /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知识精讲 语文版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语文祸兮福兮知识精讲语文版一.本周教学内容:《祸兮福兮》:静察其变,静赏其真二、本讲主要内容及学习目标结合时代背景与关于老子的传说、记载,初步了解老子及其辩证思想。通过精读课文继续积累文言知识(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注意梳理本单元的知识点。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充分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三、文言知识归纳总结及考点分析1.实词:①枉则直(弯曲)②敝则新(破旧,坏)③是以圣人执一为天下式(坚守)④不自伐……不自矜(夸耀)本图宦达,不矜名节《陈情表》⑤质真若渝(改变。这里有败坏的意思)⑥大方无隅(角)⑦祸兮,福之所倚(依靠)2.虚词:①与: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其犹张弓与?(2005年北京卷)D.始而相与,久而相信与:结交●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②而: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表示修饰)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表示承接)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却,但是)(2005年广东卷)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报》(2005年福建卷)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报》(2006年辽宁卷)某所,而母立于兹《项》③以:以其无以易之(因;来)④则:慎始如终,则无败事(表示承接)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表示转折)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3.意动用法:不自是,故彰(认为正确)4.使动用法:夫唯道,善贷且成(使……完成)5.宾语前置: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6.被动句:不笑不足以为道7.古今异义: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 古:做事情今: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四、课文分析1.老子和《老子》关于老子其人,《史记》中引用了三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他是周王朝的“守藏室之史”,姓李名耳,字聃,年代稍早于孔子,据说孔子曾向他请教关于“礼”的问题;一说老子可能就是楚国的老莱子,与孔子同时;一说战国中期周室有位太史名儋,有人认为他就是老子。《老子》一书的形成年代也众说纷纭,有人认为它应当早于《论语》或大致与之同时,也有人认为它甚至迟于《庄子》。老子很可能是古代一位具有传说色彩的贤哲,并一直有关于他的故事和言论流传,这些言论可能就是《老子》一书的雏形,其年代大约与《论语》相近;大约是在战国中期,又有人对这部书加以增补,形成了今传《老子》的面貌,故其中包含有反映出战国时代社会特征的内容。一九七三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发现的帛书,是最古的本子。2.文本品读老子是哲学家,哲学家的特点是眼界向外,悲天悯人,那过多倾注于个人的,都不能算真正的哲学家。如果说与老子同时代的孔子仍然是从正面从现象着手看待问题的话,那么老子的思维方法突破了传统的思维定式,进入了从事物的反面、对立面、表象的背面来看待事物的思维模式。这也可以说是我国历史上思维方法上的一次突破,一次革命。这一思维方式的特点是:看到了事物的反面、对立面的存在和作用,并通过反面(对立面)以达到肯定正面的作用(如“无为而无不为”的命题即是如此),看到了否定和肯定的统一性等等。(1)对立面(肯定与否定)的相互依存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己;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己。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2章)在这里老子把美与丑(恶)、善与恶(不善)、有与无、长与短、高与下、音与声、前与后,皆看作为相反相成,对立面互相依存的,缺一不可的,有美就有丑,有丑即有美;有善即有恶,有恶即有善;同理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等,皆是对立然而又是互相依存的,没有“此”也就没有“彼”,没有“彼”也就没有“此”的,相反的又是相成的。正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十章)(2)肯定的东西要以否定的东西(即自己的对立面)为基础、为根本、为开端,从而才能成就其自己。如高、贵、多等等,要以下、贱、少等等为基础、为其根本。如《老子》说:“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39章)“九层之台,作于垒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敞则新,少则得,多则惑。”“重为轻极,静为躁君。”(26章)这即是说,贵的,高的,大的,盈的,多的,新的等等,皆要以它的对立面贱的、下的、小的、洼的、少的、敝的等等,为自己的存在的基础或根本或开端。这是说,肯定的东西要以自己的对立面作为自己的基础和根本。或者说,肯定的东西是在自己对立面的基础上存在和发展的。这就要比上述的对立面互相依存的思想又前进了一步。(3)对立面的转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一切事物中都包含着相反的动向。老子讲“反者,道之动”。对立面向自己的相反方面的转化是“道” 运动的结果。不仅“道”的运动是这样,万物亦然,皆存在着向对立面转化的法则,《老子》说:“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共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福是可转化的,正可转化为奇,善可转化为妖,可见,向对立面转化是事物运动的普遍法则。这确实是一种微妙的智慧,这是柔弱战胜刚强的谋略,这种辩证否定思维方法,是一种通过否定来达到肯定的辩证方法。确立具有最高智慧的存在——“道”《老子》中有两个著名的句子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25章)和“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40章),“道”乃是老子从天地万物中抽象出来的与天地万物有着共同本质但却具有最高智慧的存在。“道”的存在方式,是宇宙万物的自然状态,也是宇宙万物的应然状态。它是老子思想的逻辑起点,也是老子思想的必然结果。第六节选文将“天道”与“人道”做对比,具有明显的批判现实的意味。“天道”损有余补不足,维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而“人道”相反,损不足补有余,违反自然规律,加剧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指明“道”的运动方式即天地万物共同遵循的客观规律——“反”所谓的“反”,即指事物发展到极点,必将走向其反面。我们要正确认识事物现在所处的状态,也就是学会从静止现状与发展趋势两个角度来认识事物的性质。3.提出“道”的存在方式即天地万物的最佳方法——“自然守弱”“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利”,第八章中也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既然任何事物的性质均是相对的,且走向极端时均会发生根本性质向相反方向的转化,那么,最有智慧的“道”,是如何防止这种转化的呢?老子明确地告诉我们,“弱者道之用”。何为“弱”?所谓的“弱”,乃是指逆于大势,甘处相对于大势来说的弱势位置。按照老子的逻辑,“道”是具有最高智慧的存在,是天地万物效法的对象,那么,“道”之“自然”与“弱”,即是老子所提倡的方法论的称谓与实质。“道”之“弱”乃是老子对“自然”的设定,“弱”本身即是“自然”。电影《卧虎藏龙》里有句话,紧握拳头什么都没有,松开你的手便拥有一切。这说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无为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以柔克刚。柔是一种韧性。这种韧性使得生命有一种厚度,不容易夭折,不容易被困难和挫折所消解。这是一种与刚性相对应的柔性,是一种生命的弹性。儒道对话:道家所肯定的是返璞归真的自然主义,返回到璞、素、真。这是道家的基点。儒家则是伦理教化的人文主义。中国文化是阴阳之学。阴阳是一对基本矛盾。中国文化有儒有道,就是这个矛盾的两个方面。近代最早提出这个观点的是魏源。他讲,中国文化是阴阳文化。后来是林语堂。林语堂讲儒道是中国人灵魂的两面,缺一不可。冯先生在《新原道》一书中,把“极高明而道中庸”视为中国哲学之精神。“极高明”就是玄虚精神,超越精神。“极高明”就是谁贡献最大?是道家。“道中庸”就是现实主义,重视社会,即入世精神。这一点是儒家贡献最大。两者的统一就是中国哲学的精神。从思想上掌握这个在个人以外的世界,总是作为一个最高目标而有意无意地浮现在我的心目中。——爱因斯坦【模拟试题】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君子固穷文质彬彬踌躇满志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B.为渊驱鱼游刃有余大器晚成朽木不可凋也C.巧言令色出尔反尔大音希声损不足以奉有余D.以德抱怨目无全牛切中肯綮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A.社稷(jì)庖丁(páo)直而不肆(shì)B.祭祀(sì)肯綮(qĭng)大方无隅(ŏư)C.仓廪(bĭng)自矜(qīn)质真若渝(yù)D.不赡(shàn)彷徨(fāng)庠(xiáng)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杨继宗,字承芳,阳城人。天顺初进士,授刑部主事。囚多疫死,为时其食饮,令三日一栉沐,全活甚众。又善辨疑狱,河间获盗,遣里民张文、郭礼送京师,盗逸,文谓礼曰:“吾二人并当死。汝母老,鲜兄弟,以我代盗,庶全汝母子命。”礼泣谢,从之。文桎梏诣部,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成化初,用王翱荐,擢嘉兴知府。以一仆自随,署斋萧然。性刚廉孤峭,人莫敢犯。而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大兴社学,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遇学官以宾礼,师儒竞劝,文教大兴。御史孔儒清军①,里老多挞死。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儒怒,继宗入见,曰“为治有体,公但剔奸弊,劝惩官吏,若比户稽核,则有司事,非宪体②也。”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濒行,突入府署,发箧视之,敝衣数袭③而已。儒惭而去。中官④过者,继宗遗以菱芡、历书。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⑤。”中官咋舌不敢受。入觐,汪直欲见之,不可。宪宗问直:“朝觐官孰廉?”直对曰:“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九载秩满,超迁浙江按察使。数与中官张庆忤。庆兄敏在司礼,每于帝前毁继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钱之杨继宗乎?”敏惶恐,遗书庆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闻母丧,立出,止驿亭下,尽籍廨⑥中器物付有司。惟携一仆,书数卷而还。服除,以右佥都御史巡抚顺天。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按行关塞,武备大饬。星变,应诏陈言,历指中官及文武诸臣贪残状,且请召还中官出镇者,益为权贵所嫉。治中陈翼讦其过,权贵因中之,左迁云南副使。(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七》)【注】①清军:清理军籍。②宪体:御史的本分职事。③袭:量词,指成套的衣服。④中官:宦官。⑤印券:盖有官印的凭证。⑥廨:官吏办公的地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礼泣谢,从之谢:辞别B.儒不能难,而心甚衔之。衔:怨恨C.民间子弟八岁不就学者,罚其父兄就:完成D.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爱:吝啬 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汪直欲见之,不可②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B.①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②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C.①遇学官以宾礼②是以圣人方而不割D.①益为权贵所嫉②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5.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杨继宗“清廉刚正”的一组是( )①时时集父老问疾苦,为祛除之。②继宗榜曰:“御史杖人至死者,诣府报名。”③继宗察其非盗,竟辨出之。④发箧视之,敝衣数袭而已。⑤中官索钱,继宗即发牒取库金,曰:“金具在,与我印券。”⑥畿内多权贵庄田,有侵民业者,辄夺还之。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②④⑤⑥ D.①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朝成化年间,各地官署厅前都写着天下四大清官的名字,杨继宗名列第一。他虽仅官至按察使,但却名著青史,成为后世敬仰的一代名臣。本段选文的内容勾勒出了其“廉中之廉”的风貌。B.杨继宗大兴社学,并注意落实到实处,尽管他的“罚其父兄”的做法看似不很合理,但这一罚却功在百姓,利在百姓。C.杨继宗生性“刚廉孤峭”,但他对学官却礼貌有加,待之以宾客之礼。他作为地方长官能尊师重教也是当地“社学大兴”的原因之一。D.杨继宗廉洁清正,这正是他敢于公开批评御史孔儒胡作非为,敢于抵制宦官敲诈勒索的力量来源,汪直说“天下不爱钱者,惟杨继宗一人耳”,意思是说明朝上下官吏除了杨继宗之外全都腐败透顶,这既是对他的赞美也是对时政的批评、对朝臣的失望。7.请翻译下面一段文言文: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老子》)8.请用/为下面一段文言文断句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1.答案为CA.“常”改为“长”B.“凋”改为“雕”D.“抱”改为“报”2.答案为C.廪(bĭng)应改为lĭn;矜(qīn)应改为jīn;渝(yù)应改为yúA.肆(shì)应改为sì;B.隅(ŏư)应改为yú;D.彷(fāng)应改为páng3.B(A感谢C去,走近D喜欢)4.A代词(B给;跟,和C用;因D被;是)5.C6.D7.参考译文:圣明的人永远没有主观偏见的意志,他只以百姓的意志为意志。 对善良的人(有能力的人)以善良相待他, 对不善良的人(没有能力的人)也以善良相待他, 这是有德之善啊。对守信用的人信任他,对不守信用的人也信任他,这是有德的信任啊。8.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争/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附录:《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適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脩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脩道而养寿也。自孔子死之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曰:“始秦与周合,合五百岁而离,离七十岁而霸王者出焉。”或曰儋即老子,或曰非也,世莫知其然否。老子,隐君子也。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