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必修第五册 / 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 11 论民本 《孟子》 / 《论民本》课件1

《论民本》课件1

  • 2022-06-20
  • 47页
  • 2.24 MB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哲思短章无愧天地,快乐之枕每一个不曾快乐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现代人都在寻找快乐,寻觅幸福,寻求属于自己的一片安静的天地,怎样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快乐幸福呢?我以为能做到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坦坦荡荡,清清明明,快乐就会如源头活水一样,源源不断,自心里汩汩而出。无愧天地人,就是拥有了快乐之枕。 康德说,人世间有两样东西让我敬畏,一是头顶无比深邃的星空,一是人间道德法则。心灵上有所敬畏,头上放有三尺神明,为人做事就会有所忌惮,不超越做人的底线,不越过欲望的雷池,不践踏人性的尊严。君子勇于慎独严己,才会获得恒久的大安详,觅得人生的大安静,获得人生的大快乐。东汉名臣杨震,有人夜半送礼,杨震严词予以拒绝,来人说,这件事没有任何人知道。杨震厉声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曰不知?杨震,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这就是他一生行事的准则,做人的高标,快乐安详的枕头。 抵御诱惑,不趋炎热,守住灵魂,砥砺品格;有坚持,有担当,有勇气;以良心为人生之塔,以良心为处世之基,始终坚持人间正气,保持一生清白,恪守心灵的底线,所以在宦官专权吏治混乱的东汉,杨震犹如一脉清流,而他“四知”之金玉良言更是掷地有声,永著史册,警戒后人。当年路易十五说,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从某种意义上讲,当一个人像路易十五那样思考的时候,他唯一的可能就是成为暴民。现实有人也正如此,他会心安理得地把三聚氰胺混杂在牛奶中卖出,而不屑一顾一个个大头婴儿痛苦的面容。“毒奶粉”、“瘦肉精”、“地沟油”、“彩色馒头”、“绝育黄瓜”、“爆炸西瓜”频频发生,这些人,鼠目寸光,只要眼前!竭泽而渔,忘乎所以!良知泯灭,肆意践踏的正是人性的底线!等待的必将是法律之剑,快乐也自然消遁隐形!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善待天地,坚守良知,快乐就永远在。如果每个人躬身自问:怎样才能仰不愧天,俯不愧地,中不愧己?或许那就是我们内心真正要寻找的温柔快乐的人生之枕? 赏读:孟子说:“依靠天时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依靠地理上的有利条件,不如依靠人们和谐一致的有利条件。”赏读:孟子说:“获得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多;失去道义的人,帮助他的人就少。很少人帮助的人,连他的亲朋故旧也会背叛他;而那种得到多数人帮助的人,整个天下的人都会顺从他。” 赏读:孟子说:“老百姓生活和生产上的事不可不急切地对待啊。”赏读:孟子说:“天下的基础是国,国的基础是家,家的基础是每一个人。”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孟子(约前372—前289),山东邹城人,名轲,字子舆。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2.写作背景《孟子》是一部全面反映孟子思想的语录体散文集。《孟子》共七篇,即《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又都分上、下两篇。《孟子》是《论语》之后儒家最重要的著作,汉文帝时列为博士科目。宋代被列为十三经之一。到南宋时,朱熹取《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明清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都来自“四书”。 3.审美视窗手捧战国典籍,目视诸侯纷争,想他在尘埃蔽日时横空出世;他用洪钟般的嗓音,吟出历史沉浮的沧桑。他不愧于天、不怍于人的伟岸,他威武不屈、朗照乾坤的品质,足以令世间小人畏惧;他稳重矫健的身姿,他如椽大笔的慧启,足以让他在纷争中全身而退。虽然历史决定了他只能做思想的传播者,不能做“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君王,但他没有卸下肩头沉甸甸的使命,因为他知道成大事者要有坚忍不拔之志,风雨之后会迎来彩虹。他,就是孟子。 jìzīchénɡkuànɡquèzhāniézhòuxiánɡxùbānxiàotìcùgǔyèwūpiǎo “爵”通“雀”“无”通“毋”,不要“颁”通“斑” 方法道义、正义学说、主张指宇宙的本体及其规律志向说取道引导道路 指女子被婆家休弃回家返回,回来归还辞官回家归依,归属年景,年成,收成年年龄 介词,依,按,提示动作行为的凭借或前提介词,把,拿连词,因为连词,则,那么,表条件关系连词,才 形容词作动词,危及,危害名词作动词,称王名词作动词,栽树名词作动词,归罪名词作动词,穿 6.特殊句式(1)故为渊驱鱼者,獭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非我也,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五亩之宅,树之以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申之以孝悌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断句,“……者,……也”表判断判断句,“……也”表判断状语后置句,应为“以桑树之”状语后置句,应为“以孝悌之义申之”状语后置句,应为“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矣”宾语前置句,应为“未有之也” 7.近义辨析(1)偶然·偶尔 偶然: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偶然”侧重形容词性,与“必然”相对。偶尔:间或,有时候。“偶尔”侧重副词性,与“经常”相对。例句1:“中国金花”郑洁李娜晋级澳网四强绝非________,这与她们平时科学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例句2:他经常写散文,________也写点诗歌。偶然偶尔 (2)合计·核计 合计:指总计,共计。计算的目的是为了知道总数。一个动作。核计:指核实计算。计算的目的是为了核实,核对某个数目。核对、计算。两个动作。例句1:平安寿险给付了公司成立17年来最大单笔人身险赔案,金额________640余万元。例句2:年终,公司薪资将依学历、职位等________本薪,并视个人表现及公司效益核发奖金。合计核计 主旨归纳课文节选部分集中论述了孟子的民本思想:得民心者得天下,民有反抗君主虐政的权利,为民制产应该让百姓“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提示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用“为渊驱鱼”“为丛驱爵”来比喻暴政“为汤武驱民”,形象地表达了“得民心”与“得天下”的关系。考点链接论证方法解读①举例论证 ②道理论证 ③对比论证 ④比喻论证 ⑤归纳论证 ⑥演绎论证 ⑦类比论证 ⑧因果论证 提示核心是“为民制产”,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必要的田产,包括“五亩之宅”和“百亩之田”;一是学校教育,即对百姓进行伦理教化。 提示孟子民本思想的进步性:第一,平民性。孟子的学说是平民利益的代表,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有尊重民权的意味;强调统治者应尊重民心、民意,将人民置于国家和个人之上。第二,批判性。孟子依此来批判不义之战和暴政,对后世督导君权、激励贤良及封建社会的自我完善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三,进步性。孟子重视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提出制约君权的思想和许多以利民为本的仁政王道的具体措施,显示了其高度的人文关怀精神和理性主义精神,具有进步意义。孟子民本思想的局限性:孟子的理想目标是使统治者成为“民之父母”,把君民关系由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转化为父慈子孝的伦理关系。同时,孟子毕竟是封建士大夫,他的学说客观上对百姓有利,但其出发点仍是为了巩固君王的政权。 1.文本审美(1)善用比喻用比喻说理,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进行论辩,不仅增加了文章的形象性,使文章富有情趣,引人入胜,而且也使文章显得简洁明白,更有说服力。比如“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一句,生动形象地说明了百姓归顺仁者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为渊驱鱼”“为丛驱爵”的比喻,则生动地说明了失民心则失天下的道理。 (2)善于引用孟子的散文善于引用,尤其是对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论及《诗经》《尚书》等经典著作中的语句的引用,在文中信手拈来,使得文章论辩有理有据,更有说服力。(3)结构严谨孟子的文章从表面看,铺张扬厉,似乎散漫无纪,实则段落分明,层次井然,而且环环相扣,不可分割。文中第三部分(《梁惠王上》节选)三个层次的末尾,依次用“寡人之民不加多”、“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斯天下之民至焉”,既对每一层次的内容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又体现了各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全文各层次连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4)气势充沛孟子的文章具有雄辩的气势,表现在语言上是使用整齐的排偶句式。如文中第三部分(《梁惠王上》节选)第三层孟子畅谈“使民加多”的道理时,连用四组排偶句,音节铿锵,气势充沛。 2.写作迁移【角度一】孟子的智慧和直达人心的品格力量【示例】也曾心怀高远理想,头顶鸿鹄之志,跋涉求索于人生之山,无奈总是山重水复、阴霾难尽的苦日居多;也曾思虑忧悒、胆怯畏惧旅途中的迷雾浓云、恶风苦雨,为一己之追求尚且如此艰辛,遑论为民为国乎?是先生“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也。求之有得,得之有命”、“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等振聋发聩之语如当头棒喝,让我猛醒。眼观世风日下,目睹一个个受物欲浸染愈深的生命个体变得面目全非,是先生“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道在迩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为我及时指点了迷津。当倍觉生命卑微、小我难逞大志惰性随之滋长之时,是先生“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让我了悟了人生进退的法度。当慨叹人际间藩篱高筑沟通艰难灰心失望之时,是先生“推己爱人”的精深思想与“信任多数人,不害任何人,爱所有人(莎士比亚)”的博爱理想恰如两盏高悬的明灯照亮了我的心扉,也使整个人类前行的路不至于昏暗,我深信这灯必将照耀千古!只要能秉承一点先生的“生无所息”精神真谛,屈指可数的人生时日又怎能虚度一日?沐浴着每天都是新的太阳,我会默默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是新的。 【角度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示例】悠悠几千年,有多少明君名臣、仁人志士上下求索: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就像鲁迅先生说的,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而这些变法、革命最终或失败或被暴政淹没,化作历史的尘埃,让后人叹惜长久……仔细观之,这些历史上的改革不能不说是好计谋好策略,但为何不能走得长远?失之民也!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历朝历代的当权者和改革者都未完全认识和实践这个道理,其所谓的变法,实质是“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其间虽有清醒者,如道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但其后继者并未能真正“后继”,腐化堕落,与民相背,江河日下、国家衰败。 近代的“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也是如此,没有深入民众,争取民意,所谓新法,昙花一现,最终,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王朝没落,民不聊生,外敌入侵,百年耻辱,文明古国,痛苦遭殃。 【漫漫古典情】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陆 游上片写的是梦境。先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关塞风光画面,然后交代这里“梦游”之景,“梦游”只因王师还未北定中原,收复故土。这压着作者的心病,迟迟未能解除。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以冷落的环境,反衬出作者报国雄心的火焰却在熊熊燃烧。梦境和实感,上下片呵成一气,有机地融为一体。 仁政不能靠施舍顾婷婷施行仁政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当年“亚圣”孟老夫子不辞辛劳,周游列国,游说诸侯,竭力向国君们推销他的仁政主张,但在崇尚武力、力图争霸的战国时代,这种思想的市场是很成问题的。孟老夫子奔波几十年,劳而无功,无可奈何只得退回故里,与弟子们著书立说,企盼后来的统治者能采纳他的思想。 秦国一统天下,既得天时地利,又得几分人和,因为天下统一太平符合绝大多数人的愿望。可惜秦朝统治者很会骑在马上夺天下,却不太懂得骑在马上不能治天下的道理。延续过去争霸天下的思维,以为单凭武力也能稳固自己的统治。他们夺取天下之后所采取的许多措施,几乎是把百姓当作了敌人。种种愚民措施,种种严刑峻法,哪有丝毫的仁政可言?其迅速灭亡也在情理之中了。 西汉政权建立以后,如何巩固自己的统治当是统治者的头等大事。好在“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刘氏政权及时吸取了秦二世灭亡的深刻教训,多少采纳了贾谊、陆贾等人的建议,给人民施舍了一点所谓的“仁政”。但统治者压迫剥削人民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生活的本性是很难改变的,没多久就故态复萌。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日趋严重,大量农民沦为奴隶。于是农民起义再度爆发,西汉统治成为历史。鲁迅先生将中国历史概括为“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观点,真是振聋发聩! 因此,仁政不能靠施舍。想依赖封建统治者的良心发现,节制他们的种种欲望,从而让百姓过上温饱的生活实在是不可靠的。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封建社会“家天下”的制度从本质上说是落后的、腐朽的。人民群众只有做了社会的主人,制定先进的制度和法律,依法治国,才是真正的“仁政”。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