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必修第五册 / 第四单元 越世高谈 自开户牖 / 11 论民本 《孟子》 / 《论民本》习题3

《论民本》习题3

  • 2022-06-20
  • 6页
  • 42.5 KB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论民本》习题一、基础训练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社稷(jì)粢盛(zī)走圹(kuànɡ)症结(zhènɡ)B.沟壑(hè)仓廪(lǐn)奚暇(xī)狗彘(zhì)C.孝悌(tì)庠序(xiánɡ)忖度(cǔn)不赡(shàn)D.驱爵(què)囹圄(yǔ)碑帖(tiè)所恶(wù)2.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牺牲:祭祀用的牲畜B.苟为不畜,终身不得畜:指平日积聚,储藏C.河内凶凶:凶恶D.王无罪岁罪:归咎,归罪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桀纣之失天下也②申之以孝悌之义③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其”字也相同B.①②两个“之”字相同,③④两个“其”字不同C.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其”字也不同D.①②两个“之”字不同,③④两个“其”字相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C.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5.下列句子的句式与“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相同的一项是()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B.夫晋,何厌之有 C.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D.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二、课堂练习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故为渊驱鱼者,獭也;为丛驱爵者,鹯也;为汤武驱民者,桀与纣也。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虽欲无王,不可得已。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苟为不畜,终身不得。苟不志于仁,终身忧辱,以陷于死亡。《诗》云:‘其何能淑,载胥及溺。’此之谓也。”。6.与“得天下有道”一句中“得”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虽欲无王,不可得已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C.所识穷乏者得我欤D.苟为不畜,终身不得。7.与“今之欲王者”中“者”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B.项伯者,项羽季父也C.言之,貌若甚戚者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8.对下列“之”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桀、纣之失天下也②所欲与之聚之③民之归仁也④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⑤诸侯皆为之驱矣⑥今之欲王者⑦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⑧此之谓也A.①③/④⑦/⑤⑥/②⑧B.①③/④⑦/⑤/⑥/②⑧C.①③/④⑦/②⑤/⑥/⑧D.①③/④⑦/⑤⑧/②⑥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 (2)今天下之君有好仁者,则诸侯皆为之驱矣。三、课外拓展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孟子见梁惠王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孟子·梁惠王上》)10.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何必曰利必:必然。B.亦将有以利吾国乎有以:有什么办法。C.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弑:杀害。D.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遗:丢弃。11.下列对原文有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孟子拜见梁惠王时,梁惠王直言所谈之利,并不完全是一己私利,这从“利吾国”中可以看出。B.孟子回答的“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及时抓住梁惠王的话题,说之以“仁义”之利。C.正是因为梁惠王怀有谋利之心,孟子才说以“仁义”之大利,用来消除梁惠王所贪图的眼前之小利。D.孟子认为,讲“仁义”的人不会抛弃父母,不会不顾念自己的君王,因此,“仁义”足以立国。12.把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2)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四、语言运用13.阅读下面文字,根据文意,补出有关的内容。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其中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回来提交考察报告。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中,它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糟,甚至已到了极点。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刚好相反,它说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儿光明,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听了不同的报告,火神对第一支火把说:“”圣人何尝不是火把,他们不断地在世界上寻找光明。五、直击高考14.比较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回答问题。春闺思(唐)张仲素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①。东栏梨花(宋)苏轼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注:①渔阳:唐时征戍之地。 (1)《春闺思》使用叠字有什么艺术效果?(2)两首诗都写了春天的自然景象,各有什么作用?答案与解析1.A(A项“症结”中的“症”应读zhēng。)2.C(“凶”这里指“谷物收成不好,荒年”。)3.D(①中的“之”取消句子独立性,②中的“之”代词,③④句中的“其”都是“它的”,代词。)4.B[A项“养生”古义是“供养活着的人”;C项“以为”在句中理解为“以(之)为”;D项“无罪”在句中意为“不要归咎”。]5.B(都是宾语前置)6.D(A项,能够;B项,求得;C项,通“德”,感激。)7.A(B项放在主语后面,引出判断;C项用作“若”“似”“如”的宾语,译为“……的样子”;D项放在后置的定语后面,相当于“的”。)8.C[①③助词,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④⑦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放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②⑤第三人称代词,他、她、它(们)。⑥用在时间词或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后面,凑足音节,没有实在意义。⑧指示代词,这,此。]9.(1)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们厌恶的不要强加给他们罢了。(2)如果现在天下的国君有施行仁政的,那么诸侯们就会替他把百姓赶来。10.A(A项,“必”的意思是“一定”。)11.A(A项说法不当,虽然梁惠王说的是“利吾国”,但这不能证明他不是为了一己之私,因为在封建社会,国家是君主的国家,天下是君主的天下。) 12.(1)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2)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3)如果轻视义重视利益,他们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这三句话翻译的重点分别是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同时要注意句式上的特点。“远”,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远;“交”,互相;“苟”,假使;“餍”,满足。)参考译文:孟子拜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你不远千里而来,一定是有什么对我的国家有利的高见吧?”孟子回答说:“大王何必说利呢?只要说仁义就行了。大王说:‘怎样使我的国家有利?’大夫说:‘怎样使我的家(大夫的封地)有利?’一般士人和小官吏说:‘怎样使我自己有利?’上上下下互相求取利益,国家就危险了!在一个拥有一万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其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大夫;在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杀害其国君的人,一定是拥有一百辆兵车的大夫。这些大夫在一万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千辆,在一千辆兵车的国家中就拥有一百辆,他们的拥有不算不多。可是,如果轻视义重视利益,他们不夺取全部就不满足。反过来说,从来没有讲仁的人却抛弃父母的,从来也没有讲义的人却不顾君王的。所以,大王只说仁义就行了,何必说利呢?”13.示例:也许你该好好地问一问自己:有多少黑暗是我自己造成的?14.(1)“袅袅”写出柳条柔软细长随风摆动的情态,“青青”写出了桑叶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字生动地摹写出柳条、桑叶的情态、颜色,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2)《春闺思》写春意盎然的城郊景象,不仅为女主人公的情思提供了典型环境,而且以乐景衬哀情,有力地衬托了她深切的思夫之情。《东栏梨花》借写东栏梨花盛开的美景,抒发了春光易逝、人生短暂的无限感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