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古瓷器》习题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词的注音,错误的一项是( )A.碟(dié)子 翘(qiào)起 蹲(dūn)着 托盘(pán)B.奢(shē)侈棕(zōng)红害臊(sào)寒碜(chán)C.嘟(dū)哝校勘(kān)糨(jiàng)糊淳(chún)朴D.羡(xiàn)慕偶(ǒu)尔糊涂(tu)斟(zhēn)满【解析】 碜,读chen。【答案】 B2.下列各项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偏爱透视荒唐忧郁B.阔气抱歉推测抱怨C.羡慕廉价滑稽娉婷D.豌豆篷勃深渊狭窄【解析】 篷—蓬。【答案】 D3.下列各项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草坪、绿篱、蜿蜒步道,景随步至,步换景异,居者各有所好又相互交融,真正做到休憩观赏两相宜。B.公众再次领略到加税争先恐后,减税却慢条斯理、扭扭捏捏“加多减少”的税收现实。C.时间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八月末,这也意味着各位同学的快乐暑假生活即将结束。D.正是缘于李大明的出彩发挥,韩国队方能占据场上的优势,最终拿到这枚来之不易的金牌。【解析】 A项,各有所好:各人有各人的爱好。指人的爱好出自人的本性,只应听其自然。改为“各得其所”。B项,扭扭捏捏:行走时身体故意左右扭动摇摆。形容举止言谈不爽快,不大方或故做姿态。C项,不知不觉: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D项,来之不易: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答案】 A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产阶层在政治家眼中被看作社会稳定的基础,在经济学家的口中则被认定为促进消费和拉动内需的主体,到了文化学者的笔下更被确认为承载现代文化的主角。B.一个孩子能否考上大学,是确定这个孩子“笨”的一个重要标准,在我国很多学校,在很多家长和教师的心目中这是金科玉律。C.确定了自己的理想后,他便对照自己的成绩和华东师范大学学前专业的考分,发现差距还不小——当时,他的排名在学校大约只有100名左右。D.正是由于从事了协助自然保护区保护的工作,他在保护区才数次看到了根本看不到的野生大熊猫,也让他更多地理解野生动物保护的问题。【解析】 B项,搭配不当。一面对两面,在“笨”前加上“是否”。C项,成分赘余。去掉“大约”或“左右”。D项,不合逻辑。“数次看到……根本看不到”矛盾,可以在“根本看不到”前加上“其它地方”或把“根本看不到”改为“难得一见”。【答案】 A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世界各国建筑史上,石质材料都有广泛而久远的应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石质文物的形式丰富多彩,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均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①成为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物②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③完好保存至今的古建筑多为石质④石质文物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⑤它们经历久远的历史年代⑥在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中A.⑤③⑥②④①B.③⑤②①⑥④C.⑥③①④⑤②D.④⑤①③⑥②【解析】 注意分析空格前后相关的内容。比如空格前,介绍的是世界建筑史上石质材料使用的广泛性,而空格后的内容主要介绍石质文物的丰富多彩性等。由此,可以分析六句话的内容:能够衔接“广泛而久远的应用”的有③④⑤⑥,然后分析这四句话的内容与前文的关系;同时注重分析六句话之间的衔接问题,比如⑤中的“它们”,可以证明这句话应该放在③或④后,而②应该放在写有“石质”的语句后,由此就可以判断出答案。【答案】 B
二、课内阅读阅读《古瓷器》中的“对于古瓷器,我怀有一种女性似的偏爱”到“我立刻发现她脸上笼罩着一层忧郁的暗影”,回答问题。6.文章第一自然段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先分析文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这种内容体现的作者的情感等。【答案】 介绍自己很小的时候就对瓷器充满喜爱的情感,对比看戏、看展览等,以此引出下文对瓷器的描写。7.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瓷器上的中国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可以先寻找出描写瓷器上中国画的内容,然后进行概括。【答案】 ①中国画不讲究章法和透视,画中的人物似乎在半空中漂浮着。②有带着女人面孔的男人。③画上的人物千人一面。④不论事物的体积多大,在画中的面积相同。8.文章第八段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因为是过渡段,作用比较明显。【答案】 过渡段,承上启下,由古瓷器引入对从前生活的回忆。9.文中的“姐姐”为何说到“我们的情况真是好转了”时“脸上笼罩着一层忧郁的暗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这个问题要结合全文进行分析,如今大家的生活好了,但在“姐姐”的眼中,如今的生活也没有了生活的乐趣了。
【答案】 在“姐姐”的眼中,如今富足的生活使物质生活丰富了,但缺少了过去在贫穷中的丰富的精神生活,因此,提到如今“情况好转”,“姐姐”脸上有忧郁的表情,表现出“姐姐”对过去生活的留恋之情。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长在心上的眼睛梅贻涵小驴的爸爸妈妈扔下当时才三岁的小驴进城打工的第二年,奶奶的两眼突然就什么也看不见了,走路只能拄着棍子一点一点地往前探,做什么事都得让小驴帮忙。可最近,小驴却非常惊讶地发现,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做饭切菜时,明晃晃的菜刀紧挨着奶奶的手刷刷地飞,吓得小驴直吸冷气,可奶奶手下的菜切得又细又匀,丝毫伤不到手。平时吃饭,奶奶总是将盛得满满的一碗给小驴,自己碗里的饭却浅浅的。小驴很是心疼奶奶,有时趁奶奶不注意,偷偷地将盛得多的那碗换给奶奶,可每次都会被奶奶发现。小驴以为奶奶的眼睛复明了,悄悄地将手指放在奶奶的眼睛前面晃了晃,可奶奶还是一点也感觉不到。小驴想,奶奶一定具有了特异功能吧。小驴的爸爸妈妈走后,别的不再管小驴,只是每到秋天的时候给小驴邮鞋。可这年秋天,不知为什么,鞋没有邮来。小驴脚上的旧鞋,鞋帮快穿飞了,鞋底也磨透了。可他不想告诉奶奶,他知道奶奶没有钱买,只是默默地盼着爸爸妈妈能早点把鞋邮来。秋天匆匆而去,冬天很快来了,一直不见鞋的踪影,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五个脚趾头也着急地探出头来,全都冻得成了红萝卜头。到了晚上,小驴脚痛,睡不着觉,他发现忙了一天的奶奶到了深夜也不睡,总是背着他坐着。小驴问奶奶,为什么总是坐着不睡,奶奶说:“躺着累,坐一会。”小驴想,也许过几天奶奶就能睡着了,可许多天过去了,奶奶还是每晚都坐着,有时一坐就是大半夜。
周日的早晨,小驴早早地爬起来,来到村外的山上。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小驴用一把小铲子扒开积雪,挖出藏在雪下的一种草根根,宝贝似地装进随身带的一个红色塑料袋里。这种草根很少,小驴四处寻找着,一棵又一棵地挖着。不知什么时候,小驴露在外面的脚趾被树枝扎破了,洁白的雪地上留下鲜红的血迹,可小驴仍不停地寻找着,挖着。塑料袋里的草根越来越多,小驴脚上的鞋也磨得没有了底。回来的路上,小驴遇到了同学大胖。大胖看着地上的血迹,不解地说:“你真傻啊,怎么大冬天的穿个没底的鞋四处跑?”平时,小驴就怕别人说他傻,因为他听人说,因为他傻,爸爸妈妈才不要他了。可这次小驴没生气,他用手摸了把冻出来的清鼻涕,呵呵笑了笑,转身一瘸一拐往家跑。回到家,小驴一进门就举着装着草根的塑料袋,冲奶奶喊:“奶奶,这是给你的药,吃了晚上就可以睡着觉了。”奶奶赶紧接过来用手摸了摸,非常惊讶地问:“驴儿,你这是在哪弄的?”小驴兴奋地说:“我在山上挖的。王爷爷说,这草能治失眠的。”奶奶急忙弯腰下去抓小驴的脚。小驴赶紧往后躲,但还是被奶奶抓住了。她用颤抖的手脱去小驴脚上那双破得实在不能再穿的鞋,将小驴那两只冻得通红的脚放在自己的衣服里暖着。过了会,奶奶放下小驴的脚,从床头柜上拿起一双棉鞋来给小驴说:“穿上试试,看合脚不?”小驴以为是爸爸妈妈邮来的,可仔细一看,发现这双棉鞋是做的。小驴突然明白了,原来奶奶夜里坐着不睡,是在黑暗中一针一线地给他做鞋。他双手捧着那双又厚又结实的棉鞋,流着泪说:“奶奶,你是不是有特异功能?”奶奶摇摇头。“那你怎么看到的?”“用心。”“心上也长着眼睛?”小驴惊奇地问。“是的,每个人的心上都长着一双眼睛。”奶奶笑了笑肯定地说。(选自《短小说》,2012年第8期)10.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最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篇的“奶奶的眼睛似乎复明了”一句中的“似乎”表现了小驴对奶奶切菜的熟练程度、发现饭碗满浅等的疑惑,表达了小驴对奶奶的关注、热爱。B.“小驴脚上的鞋急得张开了嘴”使用了比拟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小驴脚上鞋的破旧,直接引出下文奶奶深夜给小驴做鞋和小驴在雪天给奶奶找药的情节。C.文章在描写小驴为奶奶在山上找药的内容时,使用了很多的动词,如“扒”“挖”“装
”“寻找”等,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小驴找药的辛苦、艰难。D.人物大胖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大胖的眼睛真实地再现小驴鞋的破旧程度,交代小驴父母不要小驴的具体原因,反衬小驴对奶奶的深厚情感。E.小驴不让奶奶抓住自己的脚,是因为小驴的鞋确实烂的不成样子,怕奶奶知道事情真相,这个动作表现小驴是个懂事的孩子,但也能推测出小驴的愚昧、无知。【解析】 B项,奶奶给小驴做鞋晚上不睡觉,引出小驴给奶奶找药,由此可以看出小驴的鞋破没有直接引出小驴给奶奶找药的情节。D项,“反衬”错误,通过大胖的眼睛看到小驴的鞋,以此反映出小驴对奶奶的爱。E项,不能够推测出小驴的愚昧、无知,这个动作更能表现小驴的聪明、善解人意。【答案】 DE11.“鞋”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回答这个问题要思考小驴的鞋子与奶奶形象的刻画、情节的推进有何关系问题,由此可以推断出“鞋子”是小说的线索;然后分析线索在文中的表现有哪些,并简要分析即可。【答案】 “鞋”是小说的线索。①因为鞋子的问题,交代小驴的父母对待小驴的态度。②用小驴的父母今年没有给小驴邮寄鞋子,引出奶奶给小驴做鞋的情节。③描写小驴的鞋子都烂了的情节,通过对比表现父母对小驴的忽视以及奶奶对小驴的爱。12.“山上的雪很大,到处白茫茫的,地上的草木全都盖上了厚厚的大被子”这句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注重分析这句话描写的内容以及与描写的人物小驴和奶奶有何关系,与下文有何关系等问题。比如可以思考为何写雪很大,与小驴的鞋子有无关系、与奶奶做鞋有何关系等。【答案】 这句环境描写营造了一种大雪封山、无比寒冷的氛围,以此表现小驴为奶奶寻找治疗失眠的草药的艰辛,对奶奶的爱等;同时引出下文奶奶因为鞋子问题而熬夜,以此推动情节的发展。13.有人认为小说的题目“长在心上的眼睛”不如“奶奶的眼睛”题目好,你的观点是什么?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探究题目的优劣,可以从题目涵盖的文本内容、使用的写作手法、表达的情感、体现的主题意义等角度分析。比如“长在心上的眼睛”,“心上的”表现出来的奶奶对孩子的爱,小驴对奶奶的爱等,体现了小说的主题。答题时,注意分析相关内容的逻辑关系,要展现出答题者的思路等。比如认为“奶奶的眼睛”好,就要表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这个题目的好,好在哪里等。【答案】 (示例一)题目是“长在心上的眼睛”好。①含蓄地点明奶奶是盲人的现实。说奶奶的眼睛长在心上,是说明奶奶是盲人。②表现小驴对奶奶能够在眼盲的状态下为自己做鞋的深刻理解。作为盲人的奶奶,能够感觉到小驴没有棉鞋穿,所以就在夜晚给小驴做鞋,这种对孙子的爱体现在内心深处,小驴感受到了奶奶对他的爱。③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体现了作者的情感倾向。用这个题目概括了小说的主要情节,表现了对奶奶给小驴做鞋的赞美。④概括了奶奶的高尚品格。奶奶对孙子的爱是无私的,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还想着孙子,给孙子做鞋,表现了奶奶高尚的品格。⑤引发读者阅读的兴趣等。(示例二)题目是“奶奶的眼睛”好。①文章以“奶奶的眼睛”为题,更为朴实,能够直接表现文章的主要内容。故事就是通过奶奶摸索给孙子小驴做鞋的情节,表现了奶奶对孙子的爱,用这个题目,能够直接表达这种情感。②更易于抒发小驴对奶奶的热爱、感谢的情感。小驴为了治疗奶奶的失眠,穿着露出脚趾的鞋子在大雪中为奶奶寻找药材,表现了小驴对奶奶的爱。③以此对比小驴的父母对小驴的态度。同是长辈,小驴的父母因为小驴的笨拙而忽视了小驴,甚至是忘记了小驴,但奶奶虽然已经盲了,但时刻没有忘记小驴。④能够很好的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用“奶奶的眼睛”做题目,能够很好的表现作者对奶奶的无私的赞美之情。四、语言表达14.阅读下面的材料,给“筑”下一个恰当的定义。要求:语意连贯,逻辑严密,语句通顺,不超过60字。
筑是古代的一种击弦乐器,在两千年前就非常流行,是用竹尺击打其上的5根弦发出不同的声音,演奏时一只手持筑,一只手拿着竹尺击打。最初是人们用一截木头绷上弦后拿来击打发声,由于其声慷慨激昂,非常适合人们和歌时击打节奏,因而得以流传广泛。这种呈棒状的击弦乐器今虽已失传,但不少史籍中为我们留下了与它有关的只言片语,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而歌送荆轲的故事。东汉许慎所著《说文解字》对其也有注解:“筑,以竹击之成曲。五弦之乐也。从竹,从筑。筑,持之也。竹亦声。”《汉书·高帝纪》应劭对“筑”的注解是:“状似琴而大,头安弦,以竹击之,故名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解答下定义的题目要注重筛选出语段中所有重点的信息,特别是有关“种差”的信息。比如这个语段,与“筑”这个乐器相关的信息有:古代的一种乐器、现已失传,主体是一个棒状的木头、上面有5根弦,是击打乐器、演奏是用竹尺击打,发出的声音慷概激昂、适合人们和歌等。然后找一个带有种属概念的语句(如,筑是一种古代的击打乐器),再把相关信息放入这个句子即可。【答案】 (示例)筑是用一截棒状木头绷上5根弦用竹尺击打能够发出慷慨激昂、适合人们和歌声音的古代流传很广而今已经失传的一种击弦乐器。15.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一段话。要求:使用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河,欢快地流淌,不被截断;鸟,快乐地飞翔,不被束缚;人,自由地生活,不被灾难打断。这就是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注重分析题干的要求和示例的特点。题干要求另选话题写一段话,“另选话题”的意思不再使用“幸福”这个词语,但话题不是随便选的,要与“人的幸福”相关的内容,情感是相似的,对象是相关的。修辞的手法、句式的要求是硬性的规定,不能改变。仿写时可以思考哪些内容能够体现人类的生活状态:前两句是自然的,后一句是人的,最后一句是总括。【答案】 (示例)云,悠闲的飘浮,不被吹散;蜂,优雅地采蜜,不被驱赶;人,自在地活着,不被逆境困扰。这就是快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