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教学简案-4外国诗二首(一)4外国诗二首(一)教材: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单元:番石榴飘香板块:教学简案迷娘曲教学目标1.了解歌德在德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坛上的地位,了解他的代表作品和创作成就。2.体会迷娘思念家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赏析诗歌采用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教学重点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涵的美好情感。教学难点体会复沓叠唱结构技巧的妙处。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搜集诗人歌德的相关资料,对歌德及其创作有所了解。2.给学生印发资料,介绍歌德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故事梗概,了解《迷娘曲》的创作背景。二、课堂教学(一)检查预习1.搜集诗人歌德的相关资料,对歌德及其创作有所了解。(学生发言,汇总信息。教师用课件补充。)1
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教学简案-4外国诗二首(一)[多媒体展示]歌德全名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德国伟大诗人,伟大的剧作家、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恩格斯称其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也是世界范围内称得上“伟大”的少数文学家之一。歌德生活的时代,正是西方思想史上巨人云集的时代,卢梭、康德、黑格尔等都是他的同时代人。早期的歌德是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性作家,他的作品充满了狂飙突进运动的反叛精神。晚年之后,他把主要精力用于对整个人类发展的思索方面,使得他的创作超越了自己的时代,具有了永恒的价值。代表性作品有中篇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长篇诗剧《浮士德》、自传性作品《诗与真》、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方和东方的合集》等。歌德一生创作了两千五百多首诗,其中有很多珠玉之作,不仅是德国诗歌的瑰宝,在世界文坛上也是一笔最宝贵的文学财富。歌德是德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创作把德国民族主义文学提高到了欧洲乃至世界的先进水平,并对欧洲和世界文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歌德不仅属于德国,也属于世界。2.介绍歌德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故事梗概,了解《迷娘曲》的创作背景。(学生复述歌德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故事梗概。教师用课件补充。)[多媒体展示]《迷娘曲》是歌德创作的自传体长篇小说《威廉·麦斯特》的第一部《威廉·麦斯特的学习时代》中的人物迷娘歌唱的一首插曲。迷娘是马戏团里一个走钢丝的演员,后来被主人公威廉·麦斯特赎买,收留在身边,是小说中最动人的人物。她是一位性格内向、身体瘦弱的少女,却有着谜一样的性格魅力。她出生于意大利,是一个贵族与自己的妹妹私通生下的孩子。她很小的时候就被人诱拐到德国,过着饥寒交迫、颠沛流离的生活。她的父亲后来流落街头,以弹琴卖艺为生,后来也被威廉·麦斯特收留。迷娘自从遇到麦斯特,便过上了最美好最幸福的日子,并且强烈地爱上了麦斯特。可是由于疾病,她不久就去世了。《迷娘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一首委婉优美的诗歌。(二)导入新课导语:故乡永远珍藏在人们心灵的最深处,它不会因世事沧桑而改变,那浓烈的乡愁即使经受岁月的漂泊依然散发着萦绕不去的芬芳。这也许就是《迷娘曲》2
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教学简案-4外国诗二首(一)之所以能广泛流传且久唱不衰的魅力所在吧。下面就让我们一同走近这首曾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三)研读文本,品味鉴赏1.听课文录音,感受诗歌的美好意境。2.反复诵读,初步感知。(1)注意朗读时的节奏和感情。(2)把自己想象成迷娘,体会本诗的内容与情感。3.整体把握诗歌内容。(1)了解这首诗每节正歌的内容。这首诗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第一节正歌部分,表现了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第二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第三节正歌部分,描述了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这条路既是她当初的离乡之路,也是她将来的归乡之路。)正歌部分借助不同场景的描述,表现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2)体会这首诗副歌的作用。这首诗的副歌部分,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通过“走呵!走呵!”的重复,表达了迷娘不可遏制的思乡之情。“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感情一次比一次强烈,三种称呼的转换,把迷娘对麦斯特复杂的情感和思乡之情交织在一起,让读者深刻地感受到迷娘对故乡深沉的热爱和对美好世界的执著追求。4.体会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复沓叠唱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我国的《诗经》里早就被熟练运用。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句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想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个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一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感情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5.探究:关于诗中的倾诉者和被倾诉的对象。预设问题:诗中的倾诉者是迷娘还是谁?而被倾诉的对象是同一个人还是三个不同的人?(让学生自己探究,言之成理即可。)【预设答案】倾诉者就是迷娘,三个被倾诉的对象是同一个人,就是麦斯特。3
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教学简案-4外国诗二首(一)迷娘在内心深深地爱着他,可是又知道这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就转而称呼他为“亲爱的人”、“我的保护人”、“我的父亲”。这三种称呼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麦斯特怀有一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这种炽热的爱被升华为一种美好的对父亲的爱,又和思乡之情扭结在一起,让两种感情都得到了升华和强化,但又互相掩映,具有哀婉、含蓄而又深沉的美感效果。6.小结:这首诗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前后三节构成了一种递进关系,把迷娘思念故乡的美好情感充分地表现了出来。每节诗副歌中的“走呵!走呵!”又是催促又是呼唤,把迷娘无法自抑的思念之情推向极致。【附】板书设计迷娘曲歌德正歌部分——迷娘对故国的热爱与思念。故国意大利的美好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迷娘被拐到德国的沿途风景。副歌部分——“走呵!走呵!”“亲爱的人,我愿和你同去。”“我的保护人,我愿随你前往。”“动身吧,父亲!我愿和你前往!”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教学目标1.了解华兹华斯的创作特点和他对英国诗歌发展的贡献。2.理解“水仙”的象征意义。体会诗人追求理想世界的执著精神。4
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教学简案-4外国诗二首(一)3.体会对比手法在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教学重点理解“水仙”的象征意义。领会诗歌的主题。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追求理想世界的执著精神,引导学生不断追求人生理想。教学步骤一、课前准备1.搜集华兹华斯的相关资料,对华兹华斯及其创作有所了解。2.给学生印发资料,介绍华兹华斯的生平经历和艺术成就,了解《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的创作背景。二、课堂教学(一)导入新课在东方,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以气质高雅、清香四溢而博得人们的喜爱。“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在中国诗人杨万里的眼中,水仙花是落入凡尘的天仙。在遥远的西方,水仙花又会带给人们怎样的审美享受呢?就让我们跟随独自漫游的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去寻访那大片盛开的曾温暖他心灵的水仙。(二)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1.走近作者,知人论世威廉·华兹华斯(1770—1850)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湖畔派”(他们曾在英国西部山地的湖畔聚居,其诗作又多描写湖畔而得名)的代表人物,1843年被宫廷奉为“桂冠诗人”。1798年,不到28岁的华兹华斯与塞缪尔·柯勒律治合作出版了一本小诗集《抒情歌谣集》,标志着英国浪漫主义文学的真正崛起。华兹华斯将大自然视为灵感的源泉,认为自然美景能给人力量和愉悦,具有心理治疗作用,使人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他注重吸收民间诗歌的艺术特色,采用民间生动、淳朴的口语,这使他的诗独辟蹊径,呈现出清新、质朴、天然成5
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教学简案-4外国诗二首(一)趣的特点,被称为伟大的“自然诗人”和“诗的风景画家”,从而结束了英国古典主义诗学的统治,对英国诗歌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他的主要作品有长诗《序曲》《远游》、组诗《露西》等,此外还有《我们是七个》《丁登寺》《孤独的收割人》等收在《抒情歌谣集》的著名抒情诗。2.解读题目,了解创作背景《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这首诗写于1804年,发表于1807年,是华兹华斯抒情诗的代表作。这首诗更集中反映了诗人孤独的心理和善于哲思的精神。华兹华斯8岁丧母,13岁丧父,寄宿学校,长期与兄弟姐妹们分开生活,童年缺少的亲情却幸运的在家乡附近的湖区的自然风光中得到了补偿。他对大自然有着非常虔诚的爱,把大自然看成是自己的精神家园,将自己的道德情感与大自然的外在美景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三)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这首诗的叙事线索是比较清楚的,即当诗人在独自漫游的时候,他突然看见了一大片怒放的金灿灿的水仙,这千万朵水仙翩翩起舞的景象让诗人看了又看,心中有所感悟,十分欣喜,但还说不清自己为什么会感到喜悦,这中间有什么样的价值和意义。后来,当诗人在精神世界里漫游,感到神思恍惚或者陷入沉思,感到寂寞时,眼前便会浮现出那些水仙,并且全身心都变得满怀欢愉,像要伴随水仙翩翩起舞。(四)研读文本,品味鉴赏1.揣摩诗中意象——水仙(1)诗中的水仙花有什么特点?【预设答案】艳丽(“金黄”“辉映着,闪烁着”),浓密(“密密麻麻,连成一大片”、“千万朵”),欢快(“起舞翩翩”“在欢快的舞姿里频频点头”),它们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奔放热烈。(2)诗人是怎样描绘水仙花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什么效果?【预设答案】①绘形绘色,动静结合。金灿灿的水仙花在碧波粼粼的湖畔随风轻舞,频频点头,多角度浓墨重彩的描写,展示了一幅恬淡快乐的大自然美景。②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描绘了一个灿烂夺目、充满活力的水仙世界,晶莹如星,快乐起舞的水仙让诗人油然而生向往。6
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教学简案-4外国诗二首(一)(3)看到这么热闹的水仙,孤独的“我”(诗人)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预设答案】欣喜——迷茫(迷惑)——安慰、欢愉(4)诗中的水仙花有什么寓意?【预设答案】当诗人处在寂寞孤独的时候,那一大片在湖畔怒放的水仙,不禁让他心旷神怡,暂时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诗中的水仙是美好事物的象征,以水仙花为代表的大自然的自由、纯洁、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正是丑恶的资本主义社会没有的,也暗喻了诗人对城市文明所带来的丑恶的否定。(注意:在诗人的心中,水仙已经不是一种植物了,而是一种象征。水仙代表了自然的精华。可以象征远离城市文明的自然世界,也可以象征纯洁自由的灵魂,也可以象征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的情怀,也可以象征找到精神归宿的诗人自己……)2.把握诗人形象诗人是一个执著地追求理想世界的探索者形象。他一开始是以一个孤独的漫游者的形象出现在读者面前,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朵孤独的流云,孤单而寂寞地在高高的天空飘荡。当他遇到如满天繁星般闪烁、沿着湖湾向远方伸展的大片水仙时,诗人不禁沉浸在这美妙的景象中,苦闷的心情仿佛得到安慰。他开始陷入沉思,灵魂在自然之美中获得了寄托。每当他在精神世界里漫游,感到寂寞的时候,就会想起这些曾温暖他心灵的水仙,也会马上变得欢愉起来。3.体会诗中的对比手法水仙的世界和诗人的漫游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诗人是独自一人,而水仙却有千朵万朵;诗人是漫游的,而水仙是“定居”在湖边、树阴下的;诗人是寂寞的,而水仙则是欢快起舞的。水仙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多么充满活力,让孤独的诗人感到由衷的向往。当诗人的心灵和水仙的景象融合在一起时,人与自然也就达成一致与和谐。4.如何理解华兹华斯的“独自漫游”精神上的漫游是诗人永恒的状态,华兹华斯经历了法国大革命的全过程,他的心情由初始的兴奋到失败后的幻灭,再到退隐湖区,寄情于山水,只有极少的人能理解他,而且更多的是贬斥他的声音。他需要用新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来抚慰自己孤寂的灵魂。7
语文出版社(高中)语文教学参考(5)-教学简案-4外国诗二首(一)5.探究:这首诗,有的版本翻译为《咏水仙》,对比这两个题目,你认为哪个好,为什么?【预设答案】两个题目各有所长。从表达精神漫游主题的角度看,《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这个标题好,他更能表现诗人对精神的不懈追求。(从主题角度考虑即可。)如果从咏水仙,表达象征意义和借物抒怀主题的角度讲,《咏水仙》这个题目好。(从体裁和手法的角度考虑即可。)就看诗的落脚点或者重心在哪里。6.小结:《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是一首富有浪漫气息和浓烈的象征主义色彩的抒情诗。诗中通过对水仙花的赞美和讴歌,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强烈的挚爱之情,也表现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理想,获得安慰,寻觅人性最后归宿的情怀。【附】板书设计我独自漫游,犹如一朵云华兹华斯水仙:艳丽,浓密,欢快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奔放热烈——远离城市文明的自然世界纯洁自由的灵魂欢快、美好、淡泊和充实的情怀找到精神归宿的诗人自己……诗人:欣喜——迷茫(迷惑)——安慰、欢愉8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