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9*外国诗两首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的生平及创作情况,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过程与方法】1.了解两首诗的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揣摩诗歌中优美精练的语言。2.在品读诗歌的基础上,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和哲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提高学生对人生的认识,培养健康的人生观。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前准备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料和优质音频资料。生:预习课文,圈记疑难问题。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人们常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用苏轼的词叫“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用著名诗人普希金的诗则叫“生活欺骗了你”,今天,让我们走进《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感悟诗人的人生态度。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镇静(zhèn)忧郁(yōuyù)瞬息(shùn)怀恋(liàn)(2)理解词义①忧郁:忧伤,愁闷。②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③向往:因热爱、羡慕某种事物或境界而希望得到或达到。④瞬息:一眨眼一呼吸的短时间。⑤怀恋:怀念。2.作者简介普希金(1799-1837),俄国伟大的诗人、小说家,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同时也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被誉为“俄国文学之父”。代表作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等,小说《上尉的女儿》《黑桃皇后》等。3.背景探寻本诗选自《普希金诗集》。本诗写于诗人被沙皇流放的日子里,以赠诗的形式写在他邻居的女儿的纪念册上。那时俄国革命正如火如荼,诗人却被迫与世隔离。在这样的处境下,诗人并没有丧失希望与斗志,他热爱生活,执着地追求理想,相信光明必来,正义必胜。整体感知
1.诗歌的两部分各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第一部分写如果身处逆境,不必悲伤,要耐心等待,快乐的日子一定到来;第二部分写要永远向往美好的未来,现在虽身处逆境,当时过境迁,往事都将成为亲切的回忆。2.怎样理解“生活欺骗了你”? 这是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而身处逆境。作者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这是他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专制扼杀正义,沙皇镇压革命,所以说,人生经历着苦难,生活遭遇着不幸。这是生活对热爱她的人的一种“欺骗”。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这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也是一种面对噩运时的崇高境界。这也是这首诗能够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所在。文本探究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指的是什么?“你”指的是谁?“假如生活欺骗了你”特指在生活中因遭遇艰难困苦甚至不幸而身处逆境,诗人写这首诗时正被流放,是自己真实生活的写照。“你”指的是遭遇艰难困苦的人。2.“忧郁的日子”为什么“须要镇静”?“镇静”也是乐观吗?一是当时沙皇统治十分严酷,革命势力一时还不能与之硬抗,所以暂时保存实力,耐心等待,当时机成熟时,将完全彻底爆发;二是生活中,当人们遭遇不幸时,往往会无所适从,或灰心丧气,或暴跳如雷,常常会失去理智,做出傻事,这时最需要的是冷静沉着,而不是盲目争强好胜,所以须要镇静。“镇静”就是不慌乱,不急功冒进,镇静才能保持清醒,才能看准时机,都是为了更好地抗争,所以说,“镇静”也是表达诗人乐观的人生态度。3.怎样理解“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可从多角度理解。一方面强调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坚信这一切(困境)一定会过去。当这一切成为过去之后,再回过来思量这一困境中勇敢地面对现实,执着追求理想的过程时,你将会为自己的坚定、顽强、不屈不挠而深感欣慰,倍感亲切。另一方面,诗人阐明自己对人生的看法,人生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每一种经历及其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正如七色彩虹那样,少一种色彩都是残缺的,尤其在逆境中的磨砺,更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更能锻炼生活中的勇士,更能铸就出彩的人生,这是人生的真谛。与古语“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4.一般诗词都以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将主题含蓄地暗示给读者,但这首诗词却是直抒胸臆,诗人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这首诗直抒胸臆,劝说别人,也是鼓励自己。这种构思更有利于表达诗人乐观的思想。5.诗人不仅直抒胸臆,而且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你举例并分析其作用。诗人以现在“忧郁的日子”和未来“快乐的日子”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要珍惜现在、展望未来的生活态度。板书设计课后作业
1.反复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人生的积极态度。2.仿照课文中的写法,写一首短诗。第二课时温故探新普希金在《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一诗中的叮咛与嘱咐使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人生的道路不止一条,长长的一生中,我们有时不得不遭遇选择的尴尬和困惑。该怎么办?美国诗人弗罗斯特在《未选择的路》这首诗中表达了他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基础梳理1.字词清单(1)生字注音萋萋(qī)幽寂(jì)路径(jìng)延绵(yán)(2)理解词义①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范围。②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③幽寂:幽静;寂寞。④延绵:延续不断。⑤回顾:回过头来看。2.作者简介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等。3.背景探寻1912年弗罗斯特38岁,这一年他做出了一个重要的选择:放弃他在一所师范学校教书的职业,放弃本来可能更平坦、安稳的生活,而选择了诗歌。他对自己说:“写诗吧,穷就穷吧。”这首诗写的就是这一重要的人生选择。整体感知1.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2.全诗一共四节,每一节各写了什么?第一节——写诗人站在岔路口,遭遇道路选择的尴尬与无奈,陷入沉思——一经选择,便无从回头。第二节——写诗人选择了一条极富挑战的道路,这条道路“绿草茸茸,等待人去践踏”。第三节——写诗人踏上自己选择的路,但他却留恋着那条未走的路,担心踏上一条错误的路而难以返回。第四节——写诗人对未来的遐想。将来回顾往事,那条未选择的路是不是比已选的路更好呢?但是现实已经不能回头了。3.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我们:在生活中,人会面临许多选择,只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人才能正确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文本探究1.为什么重点写那一条“未选择的路”?诗人虽然写了选择的路,但重点却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原因有二:人生的道路有许多条可供人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选择的路,才更让人想念和留恋,此其一。未选择也就是一种选择。正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于已选择的不满,才更加产生了对未选择的怀恋,
此其二。诗人重点写未选择的路,是对人生的真实写照,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人深思。1.诗人为何会“在那路口久久伫立”?诗人站在交叉路口,他对两条路都很向往,但不能同时都走,必须选择一条,而一旦选定了一条,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因为时间无法倒流,人生之路是无法回头的,所以诗人为选择而犹豫,“久久伫立”。“久久伫立”也意在说明对人生之路的选择须慎重。板书设计拓展延伸普希金名句集锦课后作业1.请你仿照本文的写法写一首现代诗。2.课后阅读普希金的作品。教学反思这两首诗是诗人经过人生的大悲大苦之后写就的,所以对人生经历和阅历都有限的七年级学生,作过多过深的要求是有点不符合实际的。如果我们过于纠缠诗歌的写作背景,则又会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忽视了诗作本身的指导意义。故指导学生学习这两首诗,恐怕只能“不求甚解”了,其领悟的程度也不能强求划一和相同了。学生能在朗诵中体会诗中所蕴涵的感情,能开始对人生有更多的思考,能思考怎样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能思考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进而正确地选择和把握自己的人生之路就是很大的收获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