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必修第四册 / 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 / 14* 原君 黄宗羲 / 高中语文 16原君名师导航 语文版必修4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16 原 君名师导航内容感知黄宗羲是明末清初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思想家。《原君》既是一篇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宣战书,又是一篇民主理想的宣言书。作者敢于冒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皇帝的尊严,对历来被视为金科玉律的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伦理观念,进行痛快淋漓的指斥,表现出一种极其可贵的反传统的叛逆精神。作者继承并发展了孟子“民贵君轻”的思想,把君主降低到“一人一姓”,以至可以推翻的地位,不仅在当时是石破天惊之见,而且开启了以后资产阶级思潮的先河,对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产生过深远影响。不过也应当看到,《原君》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时代的局限性。文中把自私自利、好逸恶劳视为人类的天性,视为君主制度产生的根源,这并不符合人类和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实际。作者无情地鞭笞后世君主,但并非要彻底铲除君主制,只是寄希望于君主的开明,这仍然是无法实现的改良主义思想。当然,这些局限比起他的民主思想的精华来说是瑕不掩瑜的。基础梳理一、字音夫人(fú)       摄缄縢(jiānténg)固扃鐍(jiōngjué)曾不惨然(zēng)视之如寇雠(chóu)二、词义有生之初:人类社会开始的时候。居:居处,处于……地位或状况。屠毒天下之肝脑:残害天下人民,使他们肝脑涂地。屠毒,杀害,残害惨然:悲伤的样子。花息:利息。规规焉:死板板地。废然摧沮:灰心丧气。废然,丧气的样子。摧沮,沮丧。唐虞之世:指虞和舜的时代。唐尧、虞舜都是将天下禅让给有才有德之人才致使太平盛世。唐,尧的封地,这里指尧。虞,舜的祖先的封地,这里指舜。绝尘:超绝尘俗。意为没有后继者。三、古今异义夫人  古义:众人。今义:指妻子。虽然古义:虽然这样。今义:转折连词智力古义:智谋和力量。今义:指理解事物的能力。四、一词多义 五、文学常识黄宗羲(1601~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世称梨洲先生,浙江余姚人。明末曾参加过复社,反对阉党。明朝灭亡后,他曾组织义兵抗清,还担任过鲁王的监察御史。又先后渡海及走宁波结山寨,坚持抗清斗争。他晚年隐居讲学,专心著述,是明清之际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南雷文案》《宋元学案》《明儒学案》和《明夷待访录》等。后人编有《黄梨洲文集》。六、名篇名句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有人者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此其人之勤劳必千万于天下之人。2.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天下有公利而莫或兴之,有公害而莫或除之。译文:人类社会开始之后,人都是自私的,也是自利的。社会上对公众有利的事却无人兴办它,对公众有害的事也无人去除掉它。剖析:这里的“自私”“自利”与我们通常意义上的“自私”“自利”不同,并不是指人性上的自私自利,而是说当初没有国家和君主,所以每个人都自己处理自己的事情,而公共的事情却没有人来为大家处理,既没有人为大家来发展对公众有益的事情,也没有人来处理社会上出现的对公众有害的事情2.夫以千万倍之勤劳,则己又不享其利,必非天下之人情所欲居也。译文:拿出千万倍的勤苦辛劳,而自己却又不享受利益,这必然不是天下常人之情所愿意的。剖析:这一句黄宗羲认为当一个君主就是要能够为百姓谋利除害,一个人要想为百姓谋利除害,他就要付出比一般人多出千万倍的辛苦,但是从人性出发,任何人都不会愿意付出千万倍于常人的辛苦而得不到丝毫的利益的事。所以才会有后面的句子所说许由、务光不愿意接受帝位的举动。3.汉高帝所谓“某业所就,孰与仲多”者,其逐利之情,不觉溢之于辞矣。译文:正如汉高祖所说的“我的产业所达到的成就,与二哥相比,究竟谁多呢”,他的追逐利益的心情,不知不觉已流露于言辞了。剖析:此句以汉高祖刘邦的事情来举例说明后世的 君主已经不同于先前的君主是费尽千万倍的辛苦为百姓谋利除害,而是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让天下人为自己谋利除害。刘邦竟然用整个天下来与自己的二哥个人的产业作比较,并为此洋洋得意,实在是可悲可气。4.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使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译文:但小儒死守旧义,认为君臣间的关系存在于天地之间,难以逃脱,甚至像夏桀、殷纣那样残暴,竟还说商汤、周武王不应杀他们,而编造流传伯夷、叔齐的无从查考之事,把千千万万老百姓的死,看成与老鼠的死没有什么两样。剖析:此句把那些迂腐的读书人骂作小儒,说他们总是规规矩矩地遵守儒家学说,认为君臣之道不管在何时都要遵守,就算是桀、纣那样残暴的君主,也埋怨汤、武不该谋反杀死他们,并且还编造出伯夷、叔齐为了君臣的道义,在武王杀了纣王建立周朝之后,不食周粟而死这样的无稽之谈。黄宗羲说这些读书人这样做,分明就是把天下百姓的性命当作儿戏,把天下因为君主的残暴而死去的百姓看作死老鼠一般,简直是可恨。5.摄缄縢,固扃鐍,一人之智力,不能胜天下欲得之者之众,远者数世,近者及身,其血肉之崩溃,在其子孙矣。译文:于是用绳捆紧,用锁加固,但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并不能战胜天下要得到它的众多的人。远的不过几代,近的就在自身,他们血肉的崩溃,就应在子孙的身上了。剖析:此句用“摄缄縢,固扃鐍”形象地说明后世的历代君主把天下当作自己的产业,为了守住江山,简直恨不得将整个国家用绳子捆紧,然后锁起来藏着,就担心别人来抢夺。但是由于当皇帝有太多的好处,所以总有很多人在觊觎皇帝的宝座,皇帝一个人的智慧和力量怎么可能抗拒得了那么多想要当皇帝的人的智慧和力量呢?就算是能够阻止得了一时,难道能够阻止得了一世么?所以从中国历朝历代来看,有些维持得久的,传了好几代,如汉、唐;有些维持不久的,不过就一两代而已,如秦、元。更有甚者,在皇权的争夺之中,牺牲了无数人的性命,自己的命搭上不算,还让自己的儿子、女儿、孙子、孙女等等有关联的人也为此死去。二、重点语段1.“后之为人君者不然”至“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剖析:本段首先从后世君主的思想本质谈起,指出他们违背了设立君主的本意,荒谬地认为,决定天下一切利害的权利就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因而,他们就可以“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使天下之人不敢自私,不敢自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同时,作者还形象地分析了后世君主这种自私自利思想的演变过程。刚开始将天下人的东西视为自己的东西时还有点愧疚和不安,到了后来,竟然就心安理得起来,恬不知耻地把天下视为自己的产业,自己还把它传给后代的子孙,“享用无穷”,究其思想本质,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当作“主”,把百姓当作“客”,客随主走,一切都要听从自己的。接着,文章从其思想本质出发,分析后世君主夺取政权前后的思想行为及其给天下人民带来的危害:在谋夺最高权力的过程中,他们不惜残害百姓,把天下的人搞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当他们夺取了政权后,又为了自己享乐,增加赋税,选秀女,拉壮丁,更加变本加厉地残害百姓,让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并且还公然厚颜无耻地说:“这些都是我该得的,天下既然是我的产业,那么我所获得的一切就是我的产业生出的利息罢了!”至此,作者的情感再也按捺不住了,他胸中的愤慨之情喷薄而出:“天下最大的祸害,就是君主!”最后又用一句感慨深沉、启人深思的反问作结:“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2.“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至“至废孟子而不立,非导源于小儒乎”。剖析:本段从一开始便指明,古代的人爱戴自己的君主,把他们“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因为那时的 君主一心为百姓的利益着想,为天下人兴利除害,自己勤劳万分,却不享丝毫利益,这不是只有父母的爱才能达到的程度吗?这不是像天那样润泽万物,却不求丝毫那样伟大吗?而现在的人仇恨自己的君主也在情理之中,因为现在的君主把天下当作自己的,让天下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饱尝妻离子散之苦。随之,作者笔锋一转,直斥那些迂腐不堪的、做事行为规规矩矩的小儒。“小儒”们以“君君臣臣”的关系为天下的大伦,他们死守这个伦理,竟然认为一个君主再残暴也是君主,也应该尊如父、尊如天。这些小儒的荒谬学说正好给了君主一个好借口,把自己比作父、比作天,阻止别人对自己的产业进行窥伺。结构图解主旨探讨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原君》对古代设立君主的目的和君主的真正职责,进行了探讨和论述。它大胆地痛斥了后世君主把天下当作私产,给人民带来无穷灾难,并对眼光短浅的儒生死守儒家教义的做法,进行了嘲讽。2.文章提出了天下以人民为主,以君主为客,而作为君主其职责就是为天下兴利除害的主张。表现出可贵的民主主义色彩。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美鉴赏《原君》鉴赏文章结构严谨,逻辑严密,观点鲜明,见解透辟。这除了由于作者的思想先进外,还得力于托古论今、层层对比的论证方法和充分而典型的史实论据。作者颂扬三代以前的君主是“托古”。托古不是目的,而是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参照物,为论今提供了立论的依据,意在用托古之箭来射论今之的。这样,“古之人君”与“今之人君”的反复对照,就成为全文的基本论证方法,并具体体现在文章的各个层次、各个方面:通过古之人君为天下“兴利”“除害”与今之人君“利己”“害人”的对比,更清晰地辨明了君主的真正职分;通过古之人君“以天下为主,君为客”与今之人君“以君为主,天下为客”的对比,更充分地揭露出后世君主专制独裁的本质;通过古人把君主“比之如父,拟之如天”与今人把君主“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的对比,十分鲜明地显示出后世君主狰狞贪暴的面目;通过“俄顷淫乐”与“无穷之悲”的对比,则又十分精警地说明了专制给君主自身带来的惨痛后果。这些对比,意理绾联,又汇集于“以天下为公”还是“以天下为私”的根本对立,从而使君主必须以天下为公的中心思想得到了集中而充分的阐发。显然,托古论今、层层对比的论证方法,不仅通过对比双方的相互反衬,使文章的总论点和分论点都十分鲜明,而且通过对比双方的相反相成,将全文凝聚成一个内在逻辑十分严密、中心旨意十分突出的艺术整体。文章引经据典,征用史实,论据十分充分,这些例证看似信手拈来,实际上是经过精心选择的。为了打破君权神圣不可侵犯的传统观念,作者选取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这一愚忠典型来加以批驳,并以汤武之贤、桀纣之暴为依据,孟子的名言为印证,这就造成举一见三、纵横捭阖的气势,十分有理有力。引布衣皇帝刘邦的话来披露君主“逐私利”“家天下”的本质,用崇祯失国、杀女、自缢的史实来佐证君主难以逃脱“血肉崩溃”的惨痛下场,也都收到了点睛传神、窥一斑而见全豹的效果。论据的充分、典型,不仅使论点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而且使文章血肉丰满,增强了形象性和感染力。问题探究 问题:近代民主主义思想的启蒙者、爱国者黄宗羲在《原君》一文中,评判指责了当时至高无上的统治者皇帝的所为,在那个封建思想浓厚的时代里,这是难能可贵的。那么,作为当今时代的我们,该如何看待君主的问题呢?导思:对古代帝王的评判,这是历代文人墨客避而不谈、望而却步的问题。而《原君》一文则不然,它既是一篇对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宣战书,又是一篇民主理想的政治宣言书。作者黄宗羲敢于冲破封建政治制度和封建伦理观念的金科玉律,对君主制进行了指斥、评价。通过比较,试着分析他们的观点。探究:第一步,搜集有关古人对君王的观点,相互交流。第二步,品读课文,辩证地品评文章内涵,相互交流,整合信息。第三步,事例剖析,对古代君王谈出历代名人的观点,试着借鉴。伯夷是被儒家称颂的贤人,是典范式的人物。1.《原君》一文中,对伯夷的观点:“古者天下之人爱戴其君,比之如父,拟之如天,诚不为过也。今也天下之人怨恶其君,视之如寇雠,名之为独夫,固其所也。而小儒规规焉以君臣之义无所逃于天地之间,至桀、纣之暴,犹谓汤、武不当诛之,而妄传伯夷、叔齐无稽之事,视兆人万姓崩溃之血肉,曾不异夫腐鼠。岂天地之大,于兆人万姓之中,独私其一人一姓乎!是故武王,圣人也;孟子之言,圣人之言也。”2.孟子在其《万章下》第一章中说道:“伯夷,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恶声。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横民之所止,不忍居也。思与乡人处,如以朝衣朝冠坐于塗炭也。当纣之时,居北海之滨,以待天下之清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3.孔子多次称颂他,《伯夷列传》中所记述的伯夷、叔齐让国和不食周粟,饿死于首阳山的事故。都是儒家倍加称颂的事情。4.《论语·述而》第十五章: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第四步,大胆客观地提出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交流。第五步,拓展探究:充分利用网络或阅览室的有效资源,然后,大胆质疑,选择角度,写一篇评价古代帝王的文章,不少于800字。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