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师说》学案一、注音句读dòu 或不焉fǒu 官盛则近谀yú 郯子tán 苌弘cháng 老聃dān二、通假字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受——授 ⑵或师焉,或不焉 不——否三、特殊句式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判断句2、不拘于时 被动句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宾语前置句四、词类活用1、吾从而师之 意动用法以……为师 2、吾师道也 名词用作动词学习3、小学而大遗 形容词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4、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 形容词用作名词,圣人,愚蠢的人5、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意动用法以……为师五、古今异义1、古之学者 古:求学的人 今:有专门学问的人 2、吾从而师之 古:跟从 今:表目的或结果的连词3、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古:一般人 今:很多人 4、小学而大遗 古:小的方面学习今:小学校5、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古:不一定 今:没必要六、一词多义(一)
于1、师不必贤于弟子 介词,比 2、而耻学于师 介词,向 3、不拘于时 介词,被 4、于其身也 介词,对于 5、其皆出于此乎 介词,从 乎1、生乎吾前 介词,在 2、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介词,比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介词,对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句末语气词,表感叹 5、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句末语气词,表疑问(二)、师:1、古之学者必有师 /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名词,老师 2、吾从而师之 / 孔子师郯子 意动,以……为师 3、吾师道也 动词,学习 4、则耻师焉 / 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动词,从师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名词,榜样。(三)、道1、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道理 2、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风尚 3、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道德学问 4、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方法 5、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说 6、道虽迩,不行不至 道路 7、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道义,正道 8、道芷阳间行 取道 9、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学说,主张(四)所以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靠他来…,表凭借。 2、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表原因(五)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指示代词,那些。
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人称代词, 他们的。 3、 其皆出于此乎? 语气副词,表揣测,大概。 4、其可怪也欤 语气副词,加强语气,真是。(六)之 1、择师而教之 代词,他。 2、士大夫之族 \ 郯子之徒 \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复指代词,这。 3、古之学者 结构助词,的。 4、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5、句读之不知 宾语前置的标志 6、蚓无爪牙之利 定语后置的标志 7、吾欲之南海 动词,到,往。七、文学文化常识 ⑴韩愈,字_退之_,自谓郡望昌黎,所以世称“_韩昌黎_”。他是唐代“_古文运动_”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明人列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中另外七个人是_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⑵“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八、课内背诵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 , ,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 ‘3、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 , , , ,如是而已。九、拓展: 韩愈名言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韩愈治学名联)·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进学解》) 5、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调张籍》)
6、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原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