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第9课《劝学》课标要求考纲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注重在阅读实践中举一反三。掌握文章立论的方法,注意其严密周详的论证逻辑,以及由此产生的说服力量。1、理解B(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2、分析综合C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中心合理论证的能力。2.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3.理解荀子有关学习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4.背诵全文,并掌握实词的多义性,积累文中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重、难点】 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文中的特殊句式的翻译,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理解荀子有关学习意义、作用和学习应持态度的论述。第一课时【预习案】【任务一】利用十分钟时间,把你认为重要的知识画出来并掌握它们。1、作者简介荀子(前313年-前238年)名况,战国末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是先秦儒家的最后代表人物,继承了孔子学说,又能扬弃其消极成分,并批判吸收各学派的思想学说,成为先秦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代表人物。时人尊号为“荀卿”。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后人多认为,荀子的文章代表了先秦时期散文最高的艺术成就。荀子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人类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以趋吉避凶。他反对迷信、天命、鬼神,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在认识论方面,他认为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首先要通过感觉器官和外界事物接触,强调“行”对于“知”的必要性和后天学习的重要性。有朴素的唯物思想。在政治上,他针对孔子、孟子效法先王的思想。提出“法后王”,主张应该适应当时的社会情况去施政,要选贤能,明赏罚,兼“礼”“法”“术”实行统治。他的许多思想为法家所涉及。在人性问题上,他不同意孟子的性善论,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善人的恶的本性,所以他主张“明礼仪而化之”。荀子认为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可以使人的本性改变,因此,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功能的重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论证严密,分析透辟,气势浑厚,语言质朴,句法简练绵密,多作排比,又善于比喻。《荀子》是战国末期的典籍,关于他的学派归属一认为是黄老道家,另一个认为是儒家。该书是记录荀子思想的主要著作,全书一共32篇。一般认为其中最后5篇,即《宥坐》、《子道》、《法行》、《哀公》、《尧问》不是他本人的著作,而是他和弟子们整理或记录他人言行的文字,但其观点与荀子的一贯主张是一致的。在前27篇中,也有几篇,如《议兵》、《大略》等可能是他的学生整理而成的。2、文题解读 “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劝”是“鼓励”的意思。一般用“力”作形旁的字,多数有“勉励”的意思,如“励”“努”等,而在现代汉语中,“劝”解释为“劝阻”,词义已经转移了。作者在这篇以“劝学”为题目的文章中,勉励人们要坚持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增长知识,发展才能,培养高尚的品德。《劝学》是荀子的代表作之一,是《荀子》的第一篇。内容分前后两部分:第一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着重阐明学习的方法。课文节选自前一部分。3、文章背景荀子认为人性本来是恶的。他从人性恶的观点出发,说明人的知识、道德不是先天赋予的,而是后天经过学习、教育逐步培养的。只有懂得了礼仪,人性才能改变。为此,荀子写下了著名的传世之作《劝学》,勉励人们学习,“积善成德”,成为君子【任务二】自主学习:朗读1、2、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1、初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疏通1、2、3大意,勾画自己的疑问。2、熟练背诵1、2、3自然段并准确默写。3、给下列字注音。木直中()绳輮()以为轮槁()暴()就砺()参()省()须臾()跂()彰()生()非异跬()步骐()骥()驽()马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螯()蛇鳝()4、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金就砺则利()(4)不如须臾之所学也()(5)吾尝跂而望矣()(6)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7)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我的疑惑: 【探究案】【合作探究】1、翻译。(请同学们用笔圈出得分点)  (1)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第2段是如何论述学习的意义的?3、第3段论证了什么问题?运用了什么说理方法?其论述层次是怎样的? 3、我的收获、总结:第二课时【预习案】【自主学习】朗读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题。1、初读课文,对照课下注释,疏通4大意,勾画自己的疑问。2、熟练背诵4自然段并准确默写。3、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意思。(1)风雨兴焉()()(2)锲而不舍()(3)金石可镂()(4)用心躁也()我的疑惑:【探究案】【合作探究】 1、翻译。(请同学们用笔圈出得分点)(1)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2、文章的最后一段可以分为几个层次?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3、《劝学》就探讨了有关学习的问题。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阐述这个论点的?各部分之间有什么关系?4、本文的设喻有哪些特点? 我的收获、总结:第三课时【训练案】1、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君子生非异也:2、写出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及字义。(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2)其曲中规:(3)故木受绳则直:(4)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5)不如登高之博见也:(6)假舟楫者,非能水也:(7)积善成德:(8)上食埃土,下饮黄泉:(9)用心一也:3、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冰,水为之,而寒于水:(3)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5)用心一也:(6)用心躁也:4、整理古今异义和一词多义,并默写《劝学》。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