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必修第四册 / 第三单元 人生如舞台 / 9 窦娥冤(选场) 关汉卿 / 《窦娥冤》A解析知识讲解汇编

还剩 5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窦娥冤》A解析(jiěxī)第一页,共48页。 教学(jiāoxué)目标了解元杂剧有关知识(zhīshi);分析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分析把握窦娥形象,认识窦娥的刚烈性格和反抗精神。第二页,共48页。 元代杂剧元曲(yuánqǔ)散曲(sǎnqǔ)杂剧(zájù)套曲小令唱唱+演(散曲+“科”+“白”)(一宫调一曲子)(一宫调数曲子)一、了解古代戏曲常识,掌握元杂剧常识中国古代戏曲主要指元明清戏曲,包括元杂剧、元散曲、明清传奇。第三页,共48页。 (二)结构:元杂剧一般是一本四折(类似于现代戏剧的“幕”)(也有的由五折六折zhe构成)每一折可以包括较多的场次。有的还有“楔子”,一般置于第一折之前,类似现代剧的序幕,用来说明情节(qíngjié),介绍人物;有时也置于两折之间,具有过场戏的性质。(一)题目:杂剧剧本结尾处有总括全剧情节(qíngjié)的对句,对局末句为剧名全称。如本课结尾“秉鉴持衡廉访法,感天动地窦娥冤”。元杂剧有一套比较(bǐjiào)严格的体制:第四页,共48页。 (三)、角色1、元杂剧的角色大致(dàzhì)分末、旦、净、杂(丑)四类。2、一本杂剧只限一个角色唱,其他角色只能说白。正末唱的称为“末本戏”,正旦(zhèngdàn)唱的称为“旦本戏”。也有变例如《西厢记》有张生莺莺红娘轮唱。问:《窦娥冤》为“末本”还是“旦本”?第五页,共48页。 元杂剧角色大致可分为末、旦、净、杂四类。末是男角,男主角叫正末,还有副末(次主角)、外(老)末(老年男子)、小末(少年)等。旦是女角,女主角叫正旦,还有副旦、老旦、小旦、彩旦、花旦等。净俗称“大花脸”,多扮刚勇人物或喜剧角色,性格相貌上有特异之处,如张飞、李逵。杂(丑)是俗称“小花脸”,杂角,如孤(官员)、祗从(侍从)、孛bo老(老头)、卜儿(老妇)、徕儿(小孩(xiǎohái))、细酸(书生)、邦老(盗贼流氓)等。3.元杂剧的角色(juésè)分析第六页,共48页。 (四)宫调:杂剧的每折用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组成一套曲子。宫调,即乐调,相当于现代音乐的C调D调等。乐调七声也即宫、商、角、徵、羽、变徵zhi、变宫,用来表现(biǎoxiàn)不同的感情,正宫适于表现(biǎoxiàn)惆怅雄壮的情感。曲牌,是曲调的名称,规定曲的格式、字数、平仄等。每个曲牌都属于一定的宫调,就好比词有词牌。如端正好,每个宫调可以有多个曲牌,在一起叫做套数,比如本课有十支曲子。第七页,共48页。 (五)、剧本构成:唱词(曲词)、宾白、科范(介)。曲词:剧中人物的唱词,也即曲词,按照曲牌的字数句法平仄韵脚填写,也可有衬字增字,每折一韵到底,如《窦娥冤》押的是an韵。宾白:剧中人物的说白,分为对白、独白、旁白(背过别的人物自叙心里话)、带白(唱词中的插话)。“曲白相生。方尽剧情之妙”科介:关于动作(dòngzuò)、表情和音响效果的舞台指示(动作(dòngzuò)和效果称为“科”,凡需演员表演某一动作(dòngzuò),剧本上都标明“××科”。如“再跪科”“锣三下科”)第八页,共48页。 二、鉴赏戏曲(xìqǔ)语言的方法要以曲词为主,但又必须将之与宾白、科范相结合,整体鉴赏。鉴赏古代戏曲语言,要注意理解其中的古白话词语,注意了解(liǎojiě)曲词的富于抒情性和音韵美的特点,以及常用的比喻、夸张、用典、对偶、排比等修辞方法。第九页,共48页。 三、简介作者作品: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yītóng)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 《汉宫秋》白朴《墙头马上(qiángtóumǎshàng)》《梧桐雨》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十页,共48页。 《窦娥冤》被评为“元曲四大悲剧(bēijù)”之首。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十一页,共48页。 元杂剧的四大(sìdà)爱情剧关汉卿--《拜月亭》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qiángtóumǎshàng)》郑光祖--《倩女离魂》第十二页,共48页。 关汉卿,号一斋,老年又号已斋叟,大都(今北京)人,生活于1210左右--1300左右年间,一生创作的杂剧有六十多种,他是我国戏剧的创始人,数量超过了英国的戏剧家“戏剧之父”莎士比亚,被称为中国的莎士比亚。我国最早的也是古代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被誉为“梨园领袖(lǐnɡxiù)”、“杂剧班头”,195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关汉卿最杰出(jiéchū)的杂剧首推《窦娥冤》,其他代表代表作《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第十三页,共48页。 关汉卿在《南吕·一枝花·不伏老》中自述:“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当当一粒铜豌豆……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嘴、瘸了我腿、折she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兀自不肯休。则除是阎王亲自唤,神鬼自来勾,三魂归地府(dìfǔ),七魂丧冥幽。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可见他狂放不羁、坚韧不屈、与世抗争的个性。关汉卿的戏曲作品题材广泛,大多暴露封建统治的黑暗腐败,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反抗斗争,性格鲜明,结构完整,情节(qíngjié)生动,语言本色精练,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第十四页,共48页。 悲剧(bēijù)原型四、窦娥原型和写作背景山东省郯城县城东不远处,有座高20米、周长150余米的孝妇冢,冢上芳草萋萋,四周松柏(sōnɡbǎi)葱郁、冢前的石碑上刻记着一位东海孝妇的事迹,冢中所埋的孝妇,就是我国元代戏剧家关汉卿在他的代表作《窦娥冤》中所塑造的窦娥艺术形象的生活原型.据《郯城县志》记载:汉代东海郡郯tan城有一位年轻女子,结婚后不久丈夫就病死了,她不愿改嫁,坚持靠自己的劳动奉养婆婆,人们都称她为“孝妇”。后来婆婆也多次劝她改嫁,她都婉言谢绝,因为她知道若自己改嫁,年老的婆婆生活就要失去了依靠,这样过了十几年,孝妇就已经三十多岁了。有一天,她的婆婆对邻居们说:"媳妇伺候我这样苦,又守着寡,等我老了以后,她无依无靠怎么办,我不能再这样连累她了。"这不久,婆婆为成全孝妇上吊自杀了。听说老母上吊死了,她那已出嫁的女儿便到官府告状,说孝妇逼死了母亲,县吏便将孝妇捕去,施以酷刑逼供,孝妇最后被屈打成招,当时有个当郡曹的于公受理了这一案件,他得知孝妇敬养婆婆十几年,又经过调查断定孝妇的婆婆是自杀,第十五页,共48页。 于是如实禀报了,但太守却不听于公的正确意见,坚持判孝妇死刑。于公十分痛心,他抱着卷宗在公堂上大哭,然后辞职回家,最后太守竟然杀了孝妇。恰好东海郡在此后连续大旱了三年,新的太守上任后,于公主动向他陈述了孝妇冤案,并说大旱的原因是因为屈杀了孝妇。新太守便杀牛率众到孝妇冢前祭典,并为孝妇昭雪,此时天空忽然下起大雪,此后三年这里风调雨顺。斗转星移,东海孝妇的故事(gùshì)在民间越传越广,最后经历代劳动人民的口头加工,变成的最流行的说法是:孝妇在临死的时候当众说:“我如果有罪,死而无冤,血当下流;如果有冤血当逆流,大旱三年。”当孝妇被行刑时,一腔白血直冲云天,流淌成河,最后在郯城西南一地方汇成一大片水洼,被称为白血汪。白血汪面积至今达十亩,紧靠汪边的村庄因此而叫白血汪,直到五十年代那里才更名为白溪汪。至元代,戏剧家关汉卿便据此故事(gùshì)写成了其流传千古的悲剧《窦娥冤》。第十六页,共48页。 写作时代背景元王朝实行民族压迫(yāpò)政策,把全国人民划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叫色目人,也就是西域各族和西夏人;第三等叫汉人,就是原来在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叫南人,南宋统治下的汉人,汉人和南人受到百般歧视。在残酷的阶级压迫(yāpò)和民族压迫(yāpò)下,各族劳动人民都过着悲惨的日子。贪污横行,冤案多得数也数不清。元世祖死后,元成宗时期,这种贪赃枉法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同时高利贷非常严重,百姓苦不堪言。第十七页,共48页。 课文欣赏(xīnshǎng)五、阅读课文,思考问题:“窦娥冤”她为何而冤?简述故事梗概。第十八页,共48页。 书生窦天章因连本带利欠蔡婆四十两银子(yínzi)被迫把七岁的女儿抵给她做童养媳,然后进京赶考去了。(序幕)楔子作用:说明情节(qíngjié),介绍人物(字音字词)第十九页,共48页。 第一(dìyī)折窦端云嫁入蔡婆家(pójia)张驴儿巧救蔡婆婆(开端(kāiduān))第二十页,共48页。 第二折张驴儿药死老驴儿昏县官(xiànɡuān)乱判葫芦案(发展(fāzhǎn))第二十一页,共48页。 第三折窦娥临刑发誓(fāshì)愿千古奇冤杀窦娥血溅白练六月(liùyuè)飞雪亢旱三年(高潮)第二十二页,共48页。 第四折窦娥冤魂诉实情(shíqíng)千古奇冤得申雪窦天章考取进士,官至肃政廉访使,到山阴考察吏治。窦娥的鬼魂向她父亲诉冤(sùyuān),窦天章查明事实,为窦娥昭雪了冤案。(结局)第二十三页,共48页。 六、第二课时(kèshí)重点赏读课文第三折:剧本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遭杀害(shāhài)的悲惨情景,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1、问:第三折戏可分为几个场面?2、问: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冤”又是如何(rúhé)造成的?第二十四页,共48页。 1、问:第三折戏可分为几个(jǐɡè)场面?三个场面(chǎngmiàn)。押赴刑场——婆媳诀别——三桩誓愿2、问:本文篇名“窦娥冤”,其冤在何处(héchǔ)?又是如何造成的?冤,即无辜受屈。窦娥怕连累婆婆而屈招,可恨的是官府竟偏听偏信,毫不作调查研究,更不作情理剖析,严刑逼供,草草结案。造成窦娥冤案的是官府的昏庸和残暴、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第二十五页,共48页。 共出现(chūxiàn)10个曲牌,都属于正宫调。3、根据10个曲牌和故事情节,可以把课文分成几个(jǐɡè)层次?各层大意是什么?第1层([端正好][滚绣球]两个(liǎnɡɡè)曲牌) 窦娥指斥天地鬼神。10个曲牌,可以分成3个层次。第2层([倘秀才]至[鲍老儿]四个曲牌)窦娥告别婆婆。第3层([耍孩儿]至[煞尾]四个曲牌)窦娥在刑场上发下三大誓愿。第二十六页,共48页。 赏析第一部分(bùfen)押赴刑场:1《端正好》表现了窦娥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表现了窦娥满腹冤屈与怨恨。2“游魂先赴森罗殿”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提示:讳饰,实际是说被杀头而死。3《滚绣球》中有一句是说命运不由自己掌握,这句话是哪一句?它采用了什么诗歌(shīgē)手法?提示:“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采用了兴的手法。第二十七页,共48页。 4、引用“盗跖、颜渊”的典故有何作用?提示:这里是用以指责天地好坏不分,黑白颠倒。5、《滚绣球》中有一句话揭露了社会(shèhuì)的严重不公,是哪一句?提示: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6、概括地说,《滚绣球》一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提示:既表达了对天地不公的不满,又表现了主人公的反抗精神。第二十八页,共48页。 7、思考:窦娥是被昏官屈判死罪的,她为何在《滚绣球》一曲(yīqǔ)中斥责天地鬼神?窦娥受神权思想影响,开始也相信“青天大老爷”能主持正义,赏善罚恶。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她觉醒了。窦娥对神权的大胆(dàdǎn)谴责,实质上是对封建统治的强烈控诉和根本否定。她那似岩浆迸射如山洪决堤般的愤激之词,反映了女主人公的觉醒意识和反抗精神。反抗(fǎnkàng)的窦娥第二十九页,共48页。 欣赏第二(dìèr)部分婆媳诀别8、思考:在押赴刑场时,窦娥要求走后街,这一细节对塑造窦娥形象和表现主题有何作用?(1)自己已走在通向死亡的路上,想到的还是如何不使年迈孤寂的婆婆伤心,这是何等的善良啊!而作者越是刻画她的善良,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2)善良的窦娥被判为杀人凶手,突出社会的黑暗残酷,激起人们对窦娥的深切同情。(3)侧面反衬当时社会对劳动人民的压迫(yāpò)深重,这一细节的描写不仅使窦娥这个形象更加丰满动人,也使作品对封建社会的批判更为有力和深刻。善良(shànliánɡ)的窦娥第三十页,共48页。 9、窦娥临死前反复叮嘱婆婆(pópó)要祭奠她,是出于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问题可从这几方面考虑:①这正是体现窦娥难以舍别婆婆,表现了她对婆婆的挂念;②安排婆婆做这些事,是让婆婆有所寄托,以免婆婆孤独痛苦或生轻生之念;③可以(kěyǐ)增强悲剧气氛;④白发人送黑发人,白发人祭奠黑发人,更加突出社会黑暗,无公道可言。第三十一页,共48页。 赏析第三部分(bùfen)“三桩誓愿”10.课文第三层中运用(yùnyòng)了哪些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wàngdìtíjuān)、六月飞雪、东海孝妇第三十二页,共48页。 11、每桩誓愿窦娥的希望是什么(shénme)?表现她怎样的性格?第一桩:血溅白练希望:刑场上的人们(rénmen)立刻了解她的冤情性格:不屈服的性格第二桩:六月飞雪希望:自己的冤屈能在天上得到反应性格(xìnggé):坚强不屈、宁折不弯的性格(xìnggé)第三桩:亢旱三年希望:上天能惩治邪恶性格:勇于反抗的坚强性格不屈的窦娥反抗的窦娥第三十三页,共48页。 12、窦娥所发的三桩誓愿都能应验(yìngyàn),问:在现实生活中这是否可能?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在现实生活中,这三桩誓愿都不可能实现。这是作者运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显示了正义(zhèngyì)抗争的强大力量,并寄托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人民伸张正义(zhèngyì)、惩治邪恶的愿望。这也是本剧最成功的地方,是全剧刻画主人公形象最着力的一笔,使悲剧气氛更浓烈,人物形象更突出,故事情节更生动,主题思想更深刻。既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又充满着奇异的浪漫色彩,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了。第三十四页,共48页。 13、合作(hézuò)探究:你怎样理解剧作家在这折戏的结尾安排的“三大奇愿”这样的情节呢?A、三大奇愿层层深入,感动天地,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bǎixìng)有口难言,这三愿充分揭露了当时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又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B、它着力表现了主人公至死不屈(zhìsǐbùqū)的斗争精神,这种精神甚至产生了感动天地的力量。C、三桩奇愿充分体现了人民伸张人间正义,杀尽贪官污吏,洗雪冤屈的良好意志与愿望。浪漫的手法,现实的含义第三十五页,共48页。 14、探讨交流(jiāoliú):曲词中,除叙述窦娥的冤情外,还表露了窦娥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具体曲词进行分析。除了“冤”贯穿(guànchuān)全篇外,还有“怨”、“悲”、“恨”的思想感情。第三十六页,共48页。 窦娥押赴(yāfù)刑场婆媳(póxí)诀别三桩誓愿(shìyuàn)指斥天地鸣冤叫屈后街相见诉说冤情怨气冲天冤情昭然怨悲恨反抗精神温顺善良反抗、不屈第三十七页,共48页。 七、人物形象分析(fēnxī)1、窦娥窦娥的基本性格特征:坚强刚烈(gāngliè)、勤劳正直、淳朴善良、富有反抗精神。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是被压迫、被剥削、被损害的妇女的代表,是社会底层的善良、坚强而走向反抗的妇女的典型。2、蔡婆婆善良、逆来顺受、懦弱、动摇(面对(miànduì)张驴儿父子的强娶动摇不定,间接导致了窦娥的悲剧)第三十八页,共48页。 八、合作探究:读剧本,看戏曲,要注意其矛盾冲突。问:本折戏中冲突双方是谁?本剧的主题(zhǔtí)是什么?从表面上看,冲突的双方是窦娥和桃杌wu太守、张驴儿等人。其实,从窦娥的曲词和宾白来看,受冤的不仅仅是窦娥一个人,而是整个生活在黑暗社会中的劳动人民;屈打成招、滥施刑罚、草菅人命、贪赃枉法(tānzāngwǎngfǎ)的也不仅仅是桃杌等人,而是整个社会的腐败吏治。由此,本剧的主题可这样概括:通过写窦娥被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hēiàn),歌颂了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第三十九页,共48页。 九、拓展(tuòzhǎn)探讨:善良而坚强的窦娥就这样无辜的被送上了刑场,这样的结局着实让人痛心惋惜愤恨,我相信在座的每一位都希望(xīwàng)窦娥能幸福的生活着。这样的心愿终于在明代人叶宪祖那儿得到实现,叶宪祖把《窦娥冤》改编成《金锁记》:窦娥的丈夫并没有夭折,而是在赴京赶考途中,落水黄河(huánɡhé),被龙王招为驸马。三年后又入京参加科举考试,一举状元及第。而窦娥也在行刑时,因天降大雪,提刑官惊骇,急令刀下留人,窦娥得以不死。最后窦天章平反冤狱,窦娥得以昭雪获释,与丈夫蔡昌宗舟中相遇,父女夫妻欢庆团圆。正是“翁做高官婿状元,夫妻母子重相会”。叶宪祖这样一改,真正符合了大家的愿望,不知大家有何感想。讨论: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第四十页,共48页。 不好。因为如此(rúcǐ)一改,虽然符合了人们的愿望,但削弱了原剧的战斗性,而流于一般戏曲的大团圆结局的俗套。这样改,说明叶宪祖没有读懂原剧作的意思,或者是他有意篡改愿意,拍封建统治者的马屁,把一出控诉封建统治者迫害无辜百姓的悲剧,蜕变成一出歌颂神明、歌颂清官的庸俗喜剧。第四十一页,共48页。 浪漫主义手法(shǒufǎ)的拓展1.《孔雀东南飞》兰芝焦仲卿化为双飞鸟《梁祝》祝英台和梁山伯化为蝴蝶翩翩飞舞,给人们以美好的幻想和安慰。2.《罗密欧与朱丽叶》死后埋葬在一起,化解双方家族仇恨。3.神话传说,比如牛郎织女的故事(gùshì),七仙女与董永的故事(gùshì),西游记等。特点:运用丰富想象和联想,大胆的夸张。第四十二页,共48页。 对浪漫主义的再认识《窦娥冤》以其深刻揭露封建吏治腐败,反映当时社会黑暗而成为中国古典悲剧题材的典范,从而成为关汉卿的抗鼎之作。而窦娥临终前所发的三桩誓愿更为论者津津乐道,被视为成功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不仅表明了窦娥冤屈的深重,反抗的强烈,而且显示了愤怒抗争的强大力量,寄托(jìtuō)了作者鲜明的爱憎,反映了当时人民的反抗情绪和伸张正义、惩治邪恶的理想。”(《教师用书》语)此说明无误的传达出这样一种解读:这一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是《窦娥冤》戏曲的成功之笔,有利于作品悲剧意义的表达。果真如此吗?笔者细察全剧,反复品读,得出的感觉却与此大相径庭:这种所谓的浪漫主义手法,不仅无助于悲剧意义的充分表达,而且大大削减了作品的悲剧批判力量,淡化了窦娥的反抗意义。第四十三页,共48页。 之所以得出这一判断,是基于以下解读:一、三桩誓愿于该剧前文【滚绣球】一曲中指斥天地神灵(shénlíng)的内容相冲突。在【滚绣球】一曲中,窦娥愤怒发出了“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作天”的质问,使其反抗上升到对天地神灵(shénlíng)的公正性、对现存秩序合理性的怀疑,从而成为窦娥及作品本身思想认识上的一大亮点。然而三桩誓愿的发出以及实现,却又反映出窦娥的反抗。从【滚绣球】的基点上大踏步后退,也就使得前文中的反抗只是一时的情绪化宣泄,而非真正意义上对天地的否定。第四十四页,共48页。 二、这种浪漫主义手法达成了社会矛盾解决的理想化,削减了对封建法制、封建制度本身的批判力度。联系全剧的最后结局,使人更坚定了对这一判断的自信。《窦娥冤》的结局为窦娥之父窦天章做了高官,女儿托梦示冤,使窦天章复审此案,替女儿报了仇。从而使《窦娥冤》所揭示的尖锐的社会矛盾得到了理想化的圆满解决。无疑向人们传递出这样一个信息:窦娥式的悲剧产生(chǎnshēng)于贪赃枉法的官吏之手,又昭雪于“青天”式的官吏之手——矛盾产生(chǎnshēng)于封建吏治,又解决于封建吏治。这意味者窦娥们的冤屈,罪不在制度,而在于官吏自身的素质。同时表明封建社会内部还有较强的自我调节机制。如此,作品对封建制度层面的批判基本上被消解了。三、这种浪漫主义的处理,迎合了中国民众传统上对“大团圆”式结局的偏嗜。这从另一方面表明作者和广大受众承受悲剧能力的脆弱,无法承受悲剧给人内心造成强烈撕扯而产生(chǎnshēng)的痛苦,只好借助浪漫主义来平抚伤口,稀释痛苦。其最大消极后果是对人产生(chǎnshēng)一种误导;第四十五页,共48页。 不管现实中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多少罪恶,人们总相信冥冥中有一种超现实的神力(shénlì)实现人间的因果报应。从而寄希望于上天,放弃人自身变革社会的主观努力。这就使《窦娥冤》式的悲剧,其要旨不再震撼人的心灵,反思悲剧产生的根源,质疑现存制度的合理性,并由此产生强烈的变革社会的责任意识,而是坐等罪恶遭受“天谴”。因此,从揭示悲剧意义和社会批判效果计,《窦娥冤》式的浪漫主义实为作品的一大瑕疵。这种悲剧给人的不是一种理性精神的烛照,而是耽溺于自我麻痹、自欺欺人的幻境中的“流泪的消遣”。第四十六页,共48页。 下课下课第四十七页,共48页。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xiūgǎi),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第四十八页,共48页。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