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天天资源网 / 高中语文 / 教学同步 / 语文版 / 必修第四册 / 第二单元 诗言志 /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 《归园田居》导学案(学生案)

还剩 1 页未读,点击继续阅读

继续阅读

点击预览全文

点击下载高清阅读全文,WORD格式文档可编辑

收藏
立即下载
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天天官方客服QQ:403074932

资料简介

固原市回民中学高一语文导学案班级:小组号:姓名:课题归园田居课型新课主备人朱梅审核人高一语文集备组备课时间2016-11-23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基本特征。2、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3、体会并学习陶渊明热爱自然、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4、掌握白描、寓情于景等艺术手法。重点1、通过对诗歌意象的解读把握作品的意境。2、体会并学习陶渊明热爱自然、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格。环节流程操作方法、时间自研自探【知识链接】 1、了解作者: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田园诗人,隐逸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私谥)。又自称作“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的愉悦心情。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课前热身】话题探讨一:了解有关陶渊明的故事,你觉得陶渊明是怎样一个人?1、请同学们课前独立完成。2、课前展示组在黑板上展示,评价组课堂上评价3、时间:10——15分钟5 自研自探话题探讨二:眉目传情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田园生活,那么它的题眼是什么?2、在这个明示信息下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合作探究问题设置一:从何而归?1.从何而归?2.作者把官场比作什么?3.作者把身在官场中的自己比作什么?4.④这些诗句反映了作者对官场生活怎样的态度?问题设置二:为何而归?1、1、小组组长组长安排板书、展示及培辅讨论人员要求:人人有事做2、展示时合理使用展示语言:例如我要展示、我要质疑、我要挑战等。5 结合初中所学《归园田居(其三)》及背景知识,分析陶渊明为何而归?问题设置三:归向何处?1.诗人描写到了哪些景物(意象)?2.营造了怎样的意境?3.诗人是如何描绘田园景色的(用了哪些手法)?4.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问题设置四:归去如何?1.作者归去后的生活怎样?5 1.作者归去后的心情如何?2.结尾句有什么作用?问题设置五:艺术手法1.本诗采用了哪些艺术手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拓展延伸:归隐情结1.你怎么看待陶渊明的归隐?2.选择归隐的不止陶渊明一人,联系你所知道的与归隐有关的古代文人,谈谈你对古代文人归隐情结的理解。我的收获、我的反思1、同学们可以使用构建思维导图等方式来完成本环节。5 达标测评(09年海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的幌子。问: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5分)课后独立完成作业设置1、背诵《归园田居》其一。并课外阅读其它三首。2、以“我认为陶渊明是个……的人,因为他……”的句式写一段话。5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