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李莉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解说。一、说教材   (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   《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它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此为其第一首,写的是自己辞别官场,回归田园之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漏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二)说学情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朴素、简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课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所谓“知人论世”,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3、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归隐,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文意。2、提炼能体现陶渊明人生志趣的重点诗句诵读、品味。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教法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所以,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当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会适当地予以点拨。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走进诗歌,走进诗人,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三、说学法我所任教的班学生基础较好,思维活跃。所以,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采取诵读,赏析,背诵的步骤来一步步地走进诗歌,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计划一课时完成,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导入新课。本节课从欣赏、赞颂陶渊明的诗歌开始,引起学生对陶渊明的兴趣和关注。   【步骤二】引导学生对陶渊明的生活经历做大致的了解,以此来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情感,之后老师再补充陶渊明的相关知识。   【步骤三】诵读诗歌。由全体学生诵读,初步感受诗歌意境, 之后由老师纠正在诵读过程中出现的读音错误,然后老师范读。教师的参与,会让课堂更生动、更真实。之后全体再齐读,以加深同学们对诗歌的印象。   【步骤四】师生课堂互动,分析诗歌内容,突破重难点    学生上一环节通过充分感受诗歌,已经有较深印象。本环节主要用讨论法,点拨法来理解诗歌内容。这个环节总的方法是:老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交流,选代表发言。最后,老师作相关的补充小结。这样的师生互动能让课堂更活跃,最重要的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我设定了以下几个问题:1、全诗的题眼是什么呢?2、诗人为什么要归?他要归到哪里去呢?归去之后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3、诗人为何而归呢?试着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4、诗人要归向何处呢?试着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5、诗人归去如何呢?用诗中的语句来回答。【步骤五】小结,得出本文的主旨。【步骤六】探究:你是否赞同陶渊明面对人生的态度?为什么?此题目的设置旨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思辨能力。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观点认识,教师适时地进行引导,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步骤七】布置作业:背诵课文,进一步感知诗人的思想感情。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