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曹操短歌行
关于曹操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今安徽毫县)人。东汉末年著名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汉献帝时官至丞相,后被封为魏王,死后其子曹丕代汉建魏,追封曹操为魏武帝。有《观沧海》《龟虽寿》《蒿里行》等乐府歌辞。他的创作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的动乱和民生的疾苦,一方面表现了统一天下的理想和壮志,具有“慷慨悲凉”的独特风格。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建安文学建安是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这时期的政治大权完全操纵在曹操手里.所以那时的文学领袖大都是曹家人物,著名的七位诗人建安七子也大都死于建安年间,故称这时期为“建安文学”。“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在曹操三父子周围聚集了众多作家,他们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和慷慨激昂的风格被称为“建安风骨”,也称“魏晋风骨”。
【写作背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这年冬天,亲率八十三万大军,列阵长江,欲一举荡平“孙刘联盟”,统一天下。在赤壁大战前夕,酒宴众文武,饮至半夜,忽闻鸦声望南飞鸣而去。57岁的曹操感此景而横槊赋诗《短歌行》。
横槊赋诗:槊:长矛;赋:吟。横着长矛而赋诗。
歌行是我国古代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分为“长歌行”和“短歌行”。长歌、短歌是指曲调长短而言。一般说,长歌比较热烈奔放,而短歌的节奏比较短促,低吟短唱,适于抒发内心的忧愁和苦闷。文题理解:何为短歌行?
【思考】课文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这种基调是贯穿于始终的吗?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忧
【第一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短促的感慨,要在有限的生命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朝露——光阴易逝,人生苦短(比喻)杜康——酒(借代)
【第二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写曹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青衿借代有学识的人鹿的比兴悠悠我心—鼓瑟吹笙忧喜交织,正反对照,虚实结合
“越陌度阡”四句句意呼应第二节,仍是想象贤才归己时的欢快场面。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第三层】明明如月——贤才何时可掇——贤才难求比喻意象(思乡)忧从中来—契阔谈讌忧喜交织,正反对照,虚实结合
【第四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写曹操胸怀大志,誓要一统天下“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乌鸦比喻贤者)(借景抒情)(比喻闲士多多益善)(拟人)(比兴)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周公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用典)(类比)
抒发了作者因时光易逝、功业未就而产生的苦闷心情和招纳贤才、渴望建功立业的思想。忧人生苦短贤才难求【主旨】功业未就
【表现手法】一、引用。引《子衿》《鹿鸣》的诗句,表达求贤若渴的心情。二、比喻。用“朝露”来比喻人生的短暂。用“明月”“乌鹊”比喻贤才。用“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比喻贤才投主。用“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比喻自己渴望多纳贤才。三、用典。诗末用“周公吐哺”的典故,贴切地表达了者宽大广博的政治胸怀,永不满足的求贤之心。四、借代。以杜康代酒。以青衿借代有学识的人。
【表现手法】拟人:山海不厌——“人格化”比兴:1.“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与“我有嘉宾,鼓瑟吹笙”的比兴。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对“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比兴。意象:月的抒情意象。(常与思乡的情思相连)
建安文学的特点“三曹”和“七子”并世而立,他们共同开创了建安文学。后世把建安文学时期普遍高扬的政治热情,关注现实的深沉哀叹,人生苦短的恒久遗憾,以及慷慨悲歌,激越高亢的思想情调与刚健爽朗、清新自然的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称之为“建安风骨”。(这样的主题和形式在《短歌行》中,都有所体现。)
出自《短歌行》的成语对酒当歌:对着酒应该放声高唱。原意是人生时间有限,应该有所作为。后也用来指及时行乐。月明星稀:月亮明亮时,星星就显得稀疏了。山不厌高:山不以高为满足。比喻品行越高尚越好。周公吐哺: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作业1.熟练背诵《短歌行》2.思考:在《三国演义》和戏剧舞台里曹操的性格特征是阴险、奸诈、残暴。这和曹操在《短歌行》等诗句中透露出的情操是否有极大的反差。形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试用200至300字来论述你的观点。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