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4.15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共1课时课件(语文版必修3)
哲思短章心中的顽石阻碍我们去发现、去创造的,仅仅是我们心理上的障碍和思想中的顽石。从前有一户人家的菜园摆着一颗大石头,宽度大约有四十公分,高度有十公分。到菜园的人,不小心就会踢到那一颗大石头,不是跌倒就是擦伤。儿子问:“爸爸,那颗讨厌的石头,为什么不把它挖走?”
爸爸这么回答:“你说那颗石头喔?从你爷爷时代,就一直放到现在了,它的体积那么大,不知道要挖到什么时候,没事无聊挖石头,不如走路小心一点,还可以训练你的反应能力。”过了几年,这颗大石头留到下一代,当时的儿子娶了媳妇,当了爸爸。有一天媳妇气愤地说:“爸爸,菜园那颗大石头,我越看越不顺眼,改天请人搬走好了。”爸爸回答说:“算了吧!那颗大石头很重的,可以搬走的话在我小时候就搬走了,哪会让它留到现在啊?”
媳妇心底非常不是滋味,那颗大石头不知道让她跌倒多少次了。有一天早上,媳妇带着锄头和一桶水,将整桶水倒在大石头的四周。十几分钟以后,媳妇用锄头把大石头四周的泥土搅松。媳妇早有心理准备,可能要挖一天吧,谁都没想到几分钟就把石头挖起来,看看大小,这颗石头没有想象的那么大,都是被那个巨大的外表蒙骗了。你抱着下坡的想法爬山,便无从爬上山去。如果你的世界沉闷而无望,那是因为你自己沉闷无望。改变你的世界,必先改变你自己的心态。
修身名句·意志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赏读:天体的运行强健有力,作为君子,应该以它为榜样,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赏读:统帅三军的将领可以被人夺取,但是人的意志不能被动摇,人应当有坚定的意志。君子不恤年之将衰,而忧志之有倦。——汉·徐斡《中论》赏读:君子不为年纪将衰而忧虑,而忧虑自己的意志倦怠。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晋·陈寿《三国志·陆逊传》赏读:有志行走万里的人,不会中途停止;谋取四海之大的人,不能计较小利而妨碍大事。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晋·葛洪《抱朴子·广譬》赏读:登山如果不会因畏全国艰险而止步,必能达到顶峰。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济州巨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年)进士,官至翰林学士,遇事敢言,因此屡遭贬谪。他是北宋初期首先起来反对唐末以来浮靡文风的优秀作家之一。诗文风格平易朴实,提倡“句之易道,义之易晓”(《答张扶书》),反对艰深晦涩,雕章琢句,为后来的欧阳修、梅尧臣等人的诗文革新运动开辟了道路。著有《小畜集》《承明集》等。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王禹偁第二次贬官期间。公元997年,刚即位的宋真宗把王禹偁召回京师,从而结束了他的第一次贬谪生涯。但是,王禹偁依旧直言敢谏,不畏权贵,跟宰相张齐贤、李沆产生了深刻的矛盾。所以时隔一年,正当千家万户送旧迎新、京城内外爆竹声声大年三十之时,王禹偁再一次“拜受”了贬官诏令。第二年暮春三月,他怀着无限怅恨离开了开封。公元999年的中秋佳节,身在湖北黄州的王禹偁,眼望着溶溶月色,禁不住千思万虑涌上心头,奋笔写下了此文,表达了他遭贬之后恬淡自适的生活态度和庄重自持的思想情操。
3.审美视窗平静安详的心态来自何处《黄州新建小竹楼记》写了黄州竹楼之内的“六宜”——夏宜急雨、冬宜密雪、闲宜鼓琴、幽宜咏诗、静宜围棋、闹宜投壶。这“六宜”中的前两“宜”,多少有点出人意料之外。居竹楼而逢急雨,一般说来是“不宜”的,然而王禹偁偏偏说“宜”,而且说“有瀑布声”。把一个“竹楼逢急雨”的窘迫转变为“安坐听瀑布”的从容。如若没有特别平静的心态,怎么能够品味此等清俊!“冬有密雪”如何?一般说来也美妙不到哪里。而独王禹偁曰“宜”,而且说“有碎玉声”。没有特别安详的胸怀,如何能体会如许清韵!
我们会产生一个疑问:王禹偁为什么被贬官还能如此从容安详?这是一个问题。往下读《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你还会发现二个问题。王禹偁借竹工之口说竹楼的寿命一般只有十年,接下来叙述自己的官场沉浮,最后写道:“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这一段话让人觉得有些突兀,表明着作者的一个认知:自己不会在黄州呆多长时间,说不定明年就离开了。这就产生了第二个疑问:他怎么那么确信自己能够很快地离开呢?
要弄清这一点就要探讨王禹偁的内心活动。而一旦弄清这一点,我们对王禹偁的认知就会攀上一个新的层面,对《黄州新建小竹楼记》解读就会豁然开朗。钥匙还在《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中。我们可以研读一下该文提供的王禹偁官场浮沉路线图。
这个路线图共包括四件事:公元995年升翰林学士,当年贬为滁州刺史,公元996年做扬州知府、公元997年恢复知制诰的职位,公元998年贬为黄州刺史。这个路线图可以简化为“升——降——升——降”。这种升升降降的顺序很可能会给人错觉,认为作者作此文时适逢“官场失意”。这种理解将会使我们困惑。首先这和作者前文所表现的怡然自得以及接下来所说的“岂惧竹楼之易朽乎”的自信潇洒难以协调。这个矛盾告诉我们:这种习惯性的理解有错误。
如果从另一个角度看一下王禹偁的官场浮沉路线图,会有助于我们对矛盾的化解。从“升——降——升——降”这个排列中,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作者几乎每升必降,每降必升。如果按照这个规律推下去,作者接下来的遭遇应该是“升”。我想作者不厌其烦地把这四次浮动一古脑地写出来是有用意的,至少是被一种潜意识推动着。这种潜意识就是对于自己所作所为的认可,进而对自己的宦途充满信心。正是这种信心使他有了在竹楼“听雨如瀑”“闻雪若玉”的从容,使他有了“岂惧竹楼之易朽乎”的自信;正是这种自信使他对频繁的调动不但不厌烦,反倒有一种欢悦和渴望。
理解到了这一点,文章逻辑上的矛盾没有了,跳断的思维也很好地连接上了。
2.找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幸后之人与我同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同志:古义,志向相同;今义,为共同的理想事业而奋斗的人3.找出下列句中有活用现象的词,并解释宜围棋,子声丁丁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围棋:名词用作动词,下围棋
4.写出下列句子的句式(1)以其价廉而工省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皆竹楼之助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亦谪居之胜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判断句(2)判断句(3)判断句
答案(1)动词,并列/动词,竞争,比拼/等到(2)代词,这样/形容词词尾,……的样子/动词,认为……正确(3)副词,完全地/动词,准备、备办(4)动词,穿/动词,打开/动词,翻阅(5)形容词,容易/动词,换/动词,改变/动词,轻视(6)副词,只/名词,次序/名词,府第
答案(1)代词,这/代词,代竹/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2)连词,因为/介词,在(3)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顺承(4)副词,于是/介词,凭借/介词,趁着
主旨归纳竹是狷介人格的象征,作者在文中没有正面描写竹、赞美竹,而是借写竹楼,表达自己虽被贬职但并不自怨自艾、不随波逐流的刚正不阿的傲岸性格。
重点突破作者为什么要以竹子、竹楼为描写对象?提示因为竹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本文采取托物言志的手法,小竹楼是作者亲手所建,它寄托着作者的理想与情操。通过写小竹楼,表明作者自己向往不朽的人生境界的崇高心志。
课文第二段中,作者在描写竹楼视听之美时,为什么略写所见之景,而侧重于从听觉角度来写声音?提示从声音角度更能体现竹楼的独特之处,由于竹的共鸣效应,竹楼里的音响效果不同寻常,作者认为这些和谐宜人的美妙声音“皆竹楼之所助也”,体现作者对竹楼的喜爱,及作者恬淡高雅的志趣;以声写静,更加突出了竹楼环境的清幽宁静,这正是作者选择在“雉堞圮毁,蓁莽荒秽”的偏僻角落里修建竹楼的原因所在,那就是寻求宁静,可见作者虽身处困境,心灵却依然平静,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持守高洁的气节和处变不惊、淡泊宁静的心态。
在课文第五段中,“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与“庶斯楼之不朽也”是否矛盾?其中蕴涵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示“岂惧竹楼之易朽乎?”是埋怨之语,四年之间,奔走不暇,可谓命运多舛,透出作者淡淡的无奈与哀怨;也是旷达之语,虽命运多舛,然居竹楼一日,就当持守淡泊清雅一日,不必忧虑竹楼之朽。“庶斯楼之不朽也”则是对后人的深沉嘱托,也是旷达语。天下际遇坎坷却不肯流于世俗、不肯丧失品格的贤士很多,竹楼为我所建,也是为天下同命运的贤士所建。
若后人知我修建竹楼的良苦用心,修葺使它不朽,则意味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贤士品格不朽。这样,无论“我”今后命运如何,都可告慰于心了。作者力图以自己在艰难中对淡泊清高的执着去感动天下贤士,使得这种品格得到升华。——竹楼不朽,贤士的精神不朽!
1.文本审美(1)象征手法的运用。和四大名楼的高华富丽相比,竹楼实在寒碜至极,然而高华富丽中藏污纳垢,有说不尽的浮华庸俗,为“吾所不取”;小小的竹楼却有千般雅趣,万种风情。这里用了象征手法,四楼之高华象征着朝廷的腐败;而竹楼却是当下作者自身地位的写照:地位虽如竹楼一样卑小,但拥有竹的高洁、昂然自信和恬然自安。
(2)通篇写黄州之竹楼,处处写自我之心潮。在叙述竹楼存留时间一节中,首先引用竹工的话,紧接着用一“噫”字抒发自己的人生之叹,叙述自己频繁迁徙的经历:“吾以至道乙未岁,自翰林出滁上……岂惧竹楼之易朽乎?”件件数来,千钧压顶,耐人寻味。这里的叙写构成了一对情感矛盾:通篇皆谓挚爱竹楼,此处却说“岂惧竹楼之易朽乎”。
其实这是愤极之语。前后四年间,作者马不停蹄,奔走不息,不知道明年又将在什么地方,哪里用得着去担心小竹楼容易毁坏和倒塌呢!表露了对世事无凭的哀伤。但毕竟竹楼为作者亲手所建,还寄托着作者的理想和情操,因此最后又说:“幸后之人与我同志,嗣而葺之,庶斯楼之不朽也。”这寄托了作者的殷殷厚望,从表面看,他希望后之与己同道者,能继续修葺竹楼,使其至于不朽;而实际上,是希望后之“同志”理解自己的心志,即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信念,官位名利皆可朽,惟有意志可以不朽。
2.写作迁移【角度】课文借写竹楼表达自己刚正不阿的性格,历史上不少文人墨客都喜欢写竹、赞竹,有关竹的诗文名篇很多。你对竹有什么认识?请你写一个片段,谈谈自己的看法。
【示例】历史文人对竹子为何如此钟情、偏爱,常以竹子的特性喻人的高尚品格?其原因:一、竹子颜色青绿,竹林环境清幽,象征其清高淡雅,比喻人品高洁;二、竹子空心,喻其虚怀谦恭,胸怀宽广,能容万物;三、竹子有节,既喻其坚定不变的气节和坚忍不拔的风骨,又喻其节节高升、不断向上的积极上进精神;四、竹子生长正直,从不弯曲,竹之挺拔,如山之昂首,喻其从不曲私阿世,正道直行的品格。故这清风正气傲苍穹的竹子,一直是历代文人咏吟之物品和自喻之偶像。
【漫漫古典情】小桃无主自开花戴复古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晚鸦。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宋·戴复古《淮村兵后》
村前的一株小桃树,没人欣赏,独自开着粉红色的花;黄昏里,雾气弥漫,满眼是迷离的春草,空中还不时传来几声鸦啼。往日炊烟袅袅、人畜兴旺的村落,如今见到的只是残垣废井。
说 荷文 美无数次邂逅荷,从未像现在这样令我的心灵震撼。这个夏天,天大旱,烈日炙烤着大地,热浪蒸腾着大地。渐渐地,碧波荡漾的湖泊干涸了……此时此刻,荷临危不惧,坦然自若,正满面春风地迎接着更严酷的考验的到来。
这是怎样一番惊人的情景!往日蓄得一池清洌洌碧水的荷塘滴水不见,在早已焦渴得干巴巴龟裂的土地上,一群群壮硕挺拔的荷昂扬如常地站立,周围还有倔强地从地缝中钻出尖尖角的小荷。原来在水里生水里长的荷,虽无雨洗尘、无水滋润,田田荷叶依然绿干亭亭翠叶如盖,片片相连相拥相依,充溢着一派勃勃生机;一枝枝饱满的花蕾、粉荷初露的莲花,在灼灼阳光下,显得出奇的艳丽、鲜亮,婀娜多姿地摇曳在清新、生动的碧绿中,丰润鲜灵有流香。
荷,在恶劣的环境中创造着生命的奇迹,它勃发的英姿,是对肆虐旱魔的冷冷嘲讽,更是不言屈服的顽强抗争。早就听说过荷的故事。一颗在地层深处沉睡几千年的古莲子,一经挖出,只要给它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它便奇迹般地生长出绿叶,绽放花朵,结出果实。这就是生命不甘泯灭的勇敢而执著的荷。惟有想象它在风风雨雨的岁月中,卓然傲立,风吹不退缩,雨淋不着痕,一副以不变应万变的王者风仪。生命的高贵、圣洁与它不屈不挠的精神伟力相伴相随。
每有狂风袭来,静静的荷便如千万勇士高举着盾牌,凝聚起强大的力量,战无不胜。最终,狂妄的风在它的面前乖乖地败退。荷,静立如山,依然故我。若遇暴雨突至,秋雨绵绵,站成一林舞姬的荷,便如玉指纤纤弹起无数古筝,那顿挫有致、浸透着生命高贵气息的缕缕清音,似一朵朵初绽的音符,挟着荷空灵、洒脱的美韵轻轻飞扬。“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活得精精神神,活得清清白白,即使红颜青春不在,生命的歌也是回肠荡气,掷地有声。
当凛冽的寒风裹着雪片飞来,在荷的周围疯狂地咆哮、翻卷时,荷的叶,被撕碎了,荷的枝,被折断了。荷还是不肯摧眉折腰,还是不肯跪倒于地,惟见冰天雪地屹立着它独立自尊、不馁不屈的铮铮傲骨。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在百般磨砺的锤炼中,荷,洗尽铅华,风清骨俊,矫健中自有别样的典雅端庄、柔媚明艳,真正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它不受风尘诱惑的潇洒出尘,那一派清远的标致与神韵,不知令多少爱荷的人如醉如痴!
据记载,远古,荷还不被西方人认识时,它却早已赢得了中国人民的赏识与喜爱。那些精神的种荷者,更是将荷看作高尚人格的化身和楷模。他们远离物欲横流的凡俗社会,隐居山间,徜徉在去俗清雅的荷塘浅吟低唱,赞荷、咏荷、赋荷,借荷出泥不染、刚正不阿的高风亮节,抒发自己不慕荣华不求高贵不媚不谄恪守淡泊的品格和情操。那些闪烁着高尚思想灵魂的荷,早早地就在《诗经》中绽放了:“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
而后“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众多的荷姗姗而来,纷纷娉婷玉立在诗人华美、隽永的诗章中,尽展君子的襟怀、佳人的风采,至今还在荷皎皎如玉的花瓣上熠熠生辉,轻轻叩动着红尘人的心扉。楚楚动人的荷,永远是一首迷人的旋律。穿行在画屏般的荷塘,风吹绿叶送爽,缕缕荷香盈袖。今夜,不知谁会沉醉忘却归路,在这高雅、脱俗的净地,细拂心尘,顿开茅塞,静静聆听一次有关生命真谛的诉说?
荷,不答,只有被它感动得宠辱皆忘的人,才能走进它满载生命之花的梦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