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教师课题《阿房宫赋》课型新授逦迤()锱铢()架梁之椽()庾之粟粒()横槛()不霁()何虹妃嫔()尽态极妍()管弦呕哑()3.翻译课文(要求:逐字翻译,能写出字义、词义和句义)二、能力提升部分:1、划分结构,概括大意。一(1—2):由到,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二(3—4):由及,铺写秦始皇骄奢淫逸,终于导致灭亡,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分析第一段(一)补充解释: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作动词,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而:表顺接的连词。北、西:名词作状语。走:达。3各抱地势抱:适合,随着。4盘盘焉焉:……的样子。5矗不知其几千万落落:量词,座,所。6复道行空行空:横跨半空。7不知西东西东:互文见义,指各个方向。8歌台暖响响:声响,指歌声和乐声。9而气候不齐而:然而。气候:天气(风雨晴雪),指情况。齐:相同。(二)分析内容:1前四个3字句:写出秦始皇一统天下的豪迈气概,也写出阿房宫兴建营造的非同凡响。2第二句:从全景写阿房宫的雄伟壮观。3第三四句:写阿房宫依山水而建,突出它利用自然,巧夺天工的气派。4第五句:由实写楼阁、廊檐到虚写长桥复道。5第六句:用夸张、衬托的手法,借写歌舞的冷暖来陪衬它的宏大宽广。分析第二段。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描写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增加了深度的写作特色。过程与方法: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教学重点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教学难点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基础知识达标部分:1.杜牧(803~852),字,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人、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2、“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2.读准下列字音,同时读顺全文。阿房宫()廊腰缦回()囷囷焉()蜂房水涡()媵嫱()梳晓鬟()剽掠()鼎铛玉石()高二语文分层导学案班级:时间:课节:
(一)补充解释:1辞楼下殿辞:离开。下:走下,名词作动词。2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着辇车。3朝歌夜弦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夜晚。弦:名词作动词,弹弦,奏乐。4为秦宫人为:成为。5绿云扰扰,梳晓鬟也绿云:黑发。6雷霆乍惊乍:突然。7杳不知其所之也之:动词,往,到。8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收藏、经营:动词作名词,金玉珍珠。9齐楚之精英精英:出类拔萃的人。10金块珠砾块、砾:名词作动词,当土块、当石子。(二)分析内容:1第一句:照应“六王毕,四海一”。2第三句:写宫人梳妆打扮,着力表现其明艳动人。3第四五句:写宫人的凄惨生活,揭示秦始皇生活的骄奢淫逸。4第六七句:由写人的被欺辱转而写物被践踏。5小结:写阿房宫里的美人和珍宝,揭露秦朝统治者奢靡的生活,为下文的议论做准备。分析第三段。(一)补充注释:1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心:心意,意愿。2秦爱纷奢纷:多,繁华。3人亦念其家念:顾念。4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5多于南亩之农夫于:比。南亩:田间。6多于周身之帛缕周:全。帛缕:借代衣物。7戍卒叫,函谷举举:被攻占。(二)分析课文:1前四句:对比人心事理,质问秦统治者的贪婪与残暴。2第五句:比喻、排比,揭露了秦王朝的奢靡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3第六七句:写“不敢言而敢怒”的“天下之人”同“日益骄固”的统治者进行较量,结果阿房宫成了一片焦土。4小结:由描写转入本段的议论抒情,逐渐显示文章旨意。四、分析第四段。(一)补充注释:1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2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如果。爱:爱护。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4谁得而族灭也得:能够。5秦人不暇自哀哀:哀叹。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二)分析内容:1第二句:阐明兴亡自取的道理。2第四句:申述论据,指出爱民与长治久安息息相关。3第五句:用“后人”委婉地提醒唐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意味深长。4小结:总结六国和秦灭亡的历史教训,向当世统治者发出警告。五、总结全文1.揭示主题:不爱人民的统治者必将导致灭亡。2.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六国论》、《过秦论》在写法上与本文的异同。分析: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政者要引以为鉴。各篇的独创性是:(1)、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先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2)、苏洵论六国之亡,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这些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等多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3)、《阿房宫赋》,可以说是用赋的形式来写议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有独创性;其次,作者选择了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始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始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的方式更具有特色。(三)名家评析
这篇文章的一开头就很不平几,请看:“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真是突兀有力,如泰山压顶。读了这四句,使人想起李白的《蜀道难》的开端。想一想,如呆取消了这四个句子,直接以描绘开始,那不但使人觉得平板无力,对于这篇赋的意义也会有所损减。作者不知道花了多少心血,费过何等的匠心,才锤炼出这十二个字。这四句话,头两句写出了秦帝国统一天下的气概,接下的两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宏伟规模和建造它的辛苦,上下意义衔接,但两句又各自独立。气魄多么雄伟,意义多么重大!时代的形势,帝王的奢侈和野心,一齐跃然而出。这里面隐含着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统治者的讽刺。——臧克家《诗人之赋——读杜牧的〈阿房宫赋〉》1.赋的文体特点是什么?2.本文所体何物?3.从哪几个方面写“阿房宫”,找出相关句段。建造:宫廷生活:财宝收藏:被焚毁的原因:焚毁:2.从作者用墨(或曰详略安排)来看,写建造只用了两句12个字,写焚毁只用了一句14个字,写被焚毁的原因也只数句而已,大量笔墨花在写宫室建筑,宫廷生活和财宝收藏上,为什么这样安排。:3.语言与手法上有何特点?:4.总结前三段。前三段体物。阿房宫是一种象征。作者从阿房宫的建造直至毁灭,看出的是天下治乱、家国兴衰的道理。5.写何志?:不爱人者必爱国。(正反两反面)毋使后人复哀后人(借古讽今,写作目的)”一、古今异义1、钩心斗角2、明星3、经营4、精英5、可怜6、隔离7、直走8、气候二、常见实词归类1、一:①六王毕,四海一()③黄鹤一去不复返()②楚人一炬,可怜焦土()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⑤合从缔交,相与为一()2、爱:①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③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3、取: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4、族:①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②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5、缦:①廊腰缦回()②缦立远视()6、尽:①一肌一容,尽态极妍()②奈何取之尽锱铢()7、使:①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②使秦复爱六国之人()8、为:①朝歌夜弦,为秦宫人()②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三、文言虚词1.焉:(1)盘盘焉,囷囷焉()(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2.而:(1)骊山北构而西折()缦立远视,而望幸焉()秦人不暇自哀,而后()(2)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后人哀之而不鉴之()3.其:(1)杳不知其所之也()几世几年,摞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2)使六国各爱其人()4.于:(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5.之:(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3)奈何取之尽锱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三、词类活用1名词用作动词2名词用作状语3数词用作动词4.动词用作名词5.动词意动用法五.文言翻译
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译文: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译文: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5.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依叠如山.《阿房宫赋》导学案答案赋的文体特点是什么?答:铺采摛文,体物写志。1.本文所体何物?问:明确:阿房宫2.本文如何体物?即从哪几个方面写“阿房宫”,找出相关句段。自由讨论问:明确:建造(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宫室建筑(覆压三百余里……而气候不齐。)宫廷生活(妃嫔媵嫱……有不见者,三十六年。)财宝收藏(燕赵之收藏……亦不甚惜。)被焚毁的原因(嗟乎!一人之心……日益骄固。)焚毁(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3.从作者用墨(或曰详略安排)来看,写建造只用了两句12个字,写焚毁只用了一句14个字,写被焚毁的原因也只数句而已,大量笔墨花在写宫室建筑,宫廷生活和财宝收藏上,为什么这样安排。讨论问:明确:极写纷奢。铺陈为议论蓄势;议论使描写有深度。4.语言与手法上有何特点?问:明确:比喻、夸张、排比、对偶、押韵(铺采摛文的体现)5.总结前三段。前三段体物。阿房宫是一种象征。作者从阿房宫的建造直至毁灭,看出的是天下治乱、家国兴衰的道理。6.写何志?问:明确:不爱人者必爱国。(正反两反面)毋使后人复哀后人(借古讽今,写作目的)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