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阿房宫赋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2、识记和理解“毕、儿、构、纟曼、霁、杳.適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归纳“焉、而、夫”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了解文中词语活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课前预习1、注音蜀山兀不霁()何虹妃嫔(不知架梁之椽焚椒尽态极妍()鼎铛()玉石辘辘()远听弃掷通迤()取之尽锚铢()在庾()之粟粒直栏横槛()参差管弦呕哑2、弄清何为“赋”:赋,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也就是说,诗是用来抒发主观感情的,要写得华丽而细腻;赋是用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要写得爽朗而通畅。陆机是晋代人,他的话说出了晋代以前的诗和赋的主要特点,但不能作机械的理解,诗也要描写爭物,赋也有抒发感情的成分,特别是到南北朝时代抒情小赋发达起来,赋从内容到形式都起了变化。赋比兴是诗经的最基本,最常用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Z-o赋是铺陈排比的意思,相当于现在的排比修辞方法,南宋的朱熹认为“赋者,敷陈其爭而直言者也”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川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3、解题:“阿房宫”是秦始皇在渭南营造的宫殿阿房”(读音为:cpang)是地名或山名,遗址在今西安的西南。这是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釆摘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摘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 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乂能保存一定的诗意。4、作者简介: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京兆万年(现在陕西西安人)。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杜牧工诗、赋、辞,而以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在晚唐诗坛独树一帜。人们将他和杜甫相比,称他为“小杜”;又和他同时代的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散文气势雄浑,多针眨时事;诗歌语言流丽而又风味清新,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著有《樊川文集》,清人冯浩撰有《樊川诗集注》。4、写作背景:杜牧所处的吋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界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一一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质疑探究1、作者写《阿房宫赋》,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朝政。但为什么写阿房宫被焚,却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里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的末句用了四个“后人”,分别指出每个“后人”都说的是什么人,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当堂检测一、一词多义(1)五步一楼,十步一阁()(2)六王毕,四海一()(3)合纵缔交,相与为一()(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6)靖国君之于寡人,一至于此乎(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8)初一交战,操军不利((9)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2、“爱”:(1)秦爱纷奢,人亦爱其家(2)使秦复爱六国之人((3)吴广素爱人((4)晋陶渊明独爱菊((5)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二)词类活用: 1、六王毕,四海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3、朝歌夜弦,为秦宫人()••(三)古今异义词:1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2、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3、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四)特殊句式:1、戍卒叫,函谷举()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第二课时学习目标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预习反馈1、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这样描写对表达中心有什么作用?2、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儿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合作探究1、欣赏文章的语言(1)品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儿,阿房出”一句。(2)品析“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两句。(3)品析“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一句。(4)品味“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一段。(5)品味“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一句。2、根据以上对课文语言的品析,你认为用得最多的是哪一种写法?用得较多的修辞手法有哪几种?从全文看,句式有什么特点? 3、用简洁的话概括《阿房宫赋》的语言特点。总结提升1、与《六国论》比较,两篇有何共同特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课后作业1、杜牧,字,号,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合称为“小李杜”,有文集《》。阅读下文完成2-5题: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辎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下列两句中的加点虚词含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①奈何収之尽锚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②后人哀Z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A.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不同。B.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①句的两个“之”相同,②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①句的两个“之”不同,②句的两个“而”相同。3、文屮划线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①锚铢:极言贵重的东西;③九土:即九州,指全国;⑤独夫:孤单的人;⑦楚人:指刘邦;A.①④⑤⑦B.②③⑥⑧()②南亩:泛指农出④呕哑:难听的音乐⑥戍卒:指陈胜、吴广等起义者⑧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C.①③⑤⑧D.②④⑥⑦4、根据文意“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①哀之;后人②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③而复哀后人④也”句中四处“后人”之所指是:()A.①②相同,都指秦以后的人;③是指当时的宋人(如杜牧);④是指秦人;B.①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人;④是指宋以后的人;C.①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②④相同,都是指宋以后的人;D.①④相同,都是指宋人(如杜牧),②③相同,都是指秦以后的人。5、对上述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 亡。B.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C.第二段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