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阿房宫赋》【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常见文言词语。2.体会赋体的特征。3.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二.过程与方法1.小组合作,依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2.加强朗读。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体会课文精彩的描写艺术及思想感情,基本背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批判封建统治者穷奢极欲、横征暴敛、劳民伤财的罪恶。【学习重难点】1.感受课文中语言的描写艺术。2.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喻的目的。【知识链接】“赋”作为文学体制,起源于楚辞,至荀况始有定名,它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才形成。关于赋的特点,《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chī]文,体物写志也。”体物写志,指赋的内容,指通过摹写事物来达到抒发情志的目的。“铺采摛文”指在语言上要使用华美的词藻。另外,赋也很讲究声韵的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于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的调式,形成一种自由而又谨严、流动而又凝滞的文体,既适合于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能保存一定的诗意。【自主学习】一、关于作者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文人耿介,不屑逢迎。曾为宣州、扬州等府署幕僚。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文学上主张“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强调文章形式要为内容服务。文、赋、诗皆工,诗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李白和杜甫称“老李杜”)。二、关于“阿房宫”根据历史记载,阿房宫东西宽三里,南北长五里,可容纳十五万人居住。里面道路纵横交错,宫殿屋宇林立。其前殿东西长五百步,南北宽五十丈,高达十数丈,可以容纳万人。而这,只是阿房宫的主体建筑。以此为中心与咸阳相连接,周围三百里内星罗棋布修建了二百七十余座离宫别馆祠堂庙宇。各个建筑之间有宽阔平整的道路或阁道相连接,直通到终南山下。整个宫殿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修阿房宫用的全是珍贵木料和质地优良的石料,参加修建的工役有七十万人之多。这些材料从千里之外的蜀地(四川)和荆地(湖北)远道运来。那时交通落后,全靠人拉马驮,其艰巨非同一般。当时有运石工人编的歌唱道:“千男呼哟万男喊,巨石大如山。渭水河啊甘泉口,石落水断流。”工程于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三十五年)始建,至秦灭亡时也未全部完工,故未正式命名。据说当时人因宫的前殿所在地叫阿房,就称其为“阿房宫”。据说秦亡后,项羽进入咸阳,焚烧秦国宫殿,大火三月不灭,阿房宫变成一片焦土! 杜牧此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自称有讽喻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之意。三、夯实基础1.给加点字注音:阿房宫(ē’páng)廊腰缦回(màn)囷囷焉(qūn)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míng)妃嫔媵嫱(pín)(yìng)(qiáng)辇来于秦(niǎn)梳晓鬟(huán)辘辘远听(lù)杳不知(yǎo)尽态极妍(yán)剽掠(piāo)鼎铛(chēng)玉石逦迤(lǐ)(yǐ)锱铢(zī)(zhū)架梁之椽(chuán)在庾之粟粒(yǔ)直栏横槛(jiàn)管弦呕(ōu)哑(yā)2.解释加点字词:(1)六王毕,四海一(一:数词用作动词,统一)(2)直走咸阳(走:趋向)(3)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如今指各自用尽心机互相排挤。)(4)盘盘焉,囷囷焉(相当于“然”……的样子)(5)辇来于秦(辇:名作状语,乘坐辇车)(6)朝歌夜弦(名词作动词,唱歌;弹琴)(7)一人之心,万人之心(心:心意,意愿。)(8)人亦念其家(念:顾念。)(9)秦爱纷奢(纷:多,繁。)(10)奈何取之尽锱铢(奈何:怎么,为什么。)(11)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假使,如果。爱:爱护。)(12)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族:名词作动词,族灭。)(13)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递:传递。为:做。)(14)谁得而族灭(得:能够。)(1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3.写出下列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焉(1)盘盘焉,囷囷焉(形容词词尾,相当于“然”)(2)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句末语气词)于(1)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介词,到。)(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介词,表比较)其(1)杳不知其所之也(代词,指宫车)(2)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代词,代六国)(3)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代词,代秦国)(4)使六国各爱其人( 代词,自己的)之(1)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动词,往,去)(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助词,的)(3)奈何取之尽锱铢(代词,代财物)(4)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代词,指秦人)4.翻译下列句子:(1)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译文:走廊曲折如宽带回环,屋檐翘起似高鸟啄食;(这些楼阁)各随地势而建,座座通连、檐角交错。(2)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河虹?译文:长桥横卧在水面上,(就如同游龙一般,可是,)没有出现云彩,怎(会有)蚊龙(腾空)?复道横空而跨,(就好像天上的彩虹,)(可是)不是雨过天晴,怎(会有)虹霓(凌空)?(3)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掠其人,倚叠如山。燕赵收藏的奇珍,韩魏聚敛的金玉,齐楚保存的瑰宝,都是多少代多少年,从人民那里抢掠来的,堆积如山。 (4)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把宝鼎看作铁锅,把美玉看作石头,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子,扔得到处都是,秦人看着,也不觉得太可惜。(5)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戍边的陈涉、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被(刘邦)攻占,楚项羽放一把火,可惜(华丽的阿房宫)变成了一片焦土!(6)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秦人来不及为自己悲哀,而后人为他们悲哀;(如果)后人为他们悲哀却不能以他们为鉴,也会使更后来的人再为后人悲哀。【整体感知】请概括各段大意?第一段:阿房宫的建筑风貌。第二段:阿房宫中奢侈铺张的生活。第三段:.秦始皇和老百姓生活状况对比。第四段:总结秦亡教训,警示当朝统治者莫重蹈覆辙。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合作探究】1、课文第1、2段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铺写阿房宫的?最后一段以秦为中心,上下延伸,总结历史教训。这一段的哪些话是作者在向当朝统治者敲警钟?第一问: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第二问: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2、课文前面对阿房宫的描写,对后面的中心主旨起了什么作用?前面部分对阿房宫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的铺陈描绘有力地显示秦王朝崩溃的必然性,为后面的议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当朝统治者切勿重蹈覆辙,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的疑问:【拓展延伸】铺叙、夸张、渲染是赋体的特征。就本文而言,把阿房宫写得越穷奢极丽,才能更有力地显示秦王朝崩溃的必然性。反复诵读本文,结合学过的《赤壁赋》等文章,举例体会赋体的特征。1、“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这一段话描写阿房宫中宫人梳妆以及出行的盛大场面。这是一组排比句,气势非凡。同时,这组排比句中的每一分句又是比喻,喻体在前,本体在后,给人以鲜明的印象;众多喻体又构成了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明星闪烁,绿云扰扰,渭水涨腻,烟雾蒙蒙,雷声乍起,这些自然界的天象变化给人以新奇惊讶的视听感受,有一种盛大的气势;然后,作为本体的事物出现了,原来是美丽妖娆的宫人们打开了梳妆镜、梳理鬓发、洗去脸上的脂粉、焚香熏衣服、乘坐宫车出行。排比兼比喻的写法,有力地突出了宫人生活的奢华靡丽。2、“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这段话写阿房宫的构件之多,又以百姓和他们的生活作为比较对象,每一句话都构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是秦始皇和阿房宫的奢侈铺张,另一方面是百姓和他们生存环境的穷困艰难,讽刺之意不言而喻。同时,这种对比又是不平衡的,阿房宫中的柱子、椽子、钉子、瓦缝、栏槛、乐声比农夫、织女、谷粒、帛缕、城郭、市井言语还要多,阿房宫中构建的数量处于强势,和百姓相关的事物的数量处于劣势,阿房宫越是豪华气派,百姓的生活就越发困苦。六个排比句铺张开来,气势流畅,对比双方的悬殊更加明显,作者的讽喻之意也更加突出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