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阿房宫赋》导学案【学习重点】1.落实“词类活用”等文言基础知识2.理解写景状物的常见分析角度3.结合《六国论》,进一步掌握“借古讽今”的写法一、诵记名言警句——主题名句积累“苍生为念”1.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2.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荀子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4.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杜甫5.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苏洵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7.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二、了解文学常识(一)走进作者行走江湖,纵情天下杜牧一生游历山水,足迹踏遍祖国河山。而且每到一地,他都会用诗来记载下留连山水时的感受。在他的游丿力诗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治国平犬下的情怀。比如,他曾在和州凭用乌江亭,这是当年楚汉相争吋项羽自杀之处,他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他在横江,作《题横江馆》:“孙家兄弟晋龙曝,驰骋功名作帝土。至今江山谁是主?苔矶空属钓尙郎。”夜泊芜湖,想起他和沈传师的情谊,他写道:“往事惟江月,孤灯但客船。觇山云彫畔,棠叶水声前。”不着一字,把怀念写尽。身处黄州,作《兰溪》:“兰溪春尽碧泱泱,映水兰花雨发香。楚国大夫憔悴日,应寻北路去潇湘。”(二)了解背景杜牧所处的时代,唐王朝政治腐败,阶级才盾异常尖锐,而且藩镇跋扈,吐蕃、南诏、I叫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人唐帝国已处于朋溃的前夕。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现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敬宗李湛,“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乂“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既愤慨乂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屮明白地指出:“宝历(敬宗的年号)人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以规劝当政者,要以史为鉴。三、夯实基础知识1.读课文,借助课卜-注释和工具书,给加点字注音。 (1)绳回⑵困困焉⑶辘辘⑹撫掠⑺鼎會⑻邇迤QD晓鑫(12)横血Q3)麻应2.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r使负栋之柱(1”使六国各爱其人I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厂六王毕,四海一楚人二炬,可怜焦土I黄鹤丄去不复返⑶]而或长烟二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合纵缔交,相与为一■.⑷不霁何虹⑸妃嫔媵嫡.⑼竊祈(10)尽态极咖.(14)焚廠兰(15)架梁Z橡r秦寧纷奢,人亦念其家⑵5使秦复辱六国之人I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r楚人一炬,可恃焦土L可怜身上衣正单■r廊腰纟夏回[绳立远视3.解释卜•列加点的文言虚词。c骊山北构而西折不敢言而敢怒⑴2谁得而族灭也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J学而时习之「一日乙内,一宫之间J杳不知其所乙也⑶]后哀之而不鉴之■I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r盘盘焉,囲囲焉,蜂房水涡或师焉,或不焉⑵Q且焉置土石■焉用亡郑以陪邻<积土成山,风雨兴焉■4.写出下列句中古今杲义词的古义。⑴直走咸阳■古义::今义:彳To⑵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古义:;今义:常用來。⑶而气候不齐••古义:;今义:一个地区的气彖概况。⑷复道行空古义:;今义:重复、往复。⑸矗不知乎儿千万落古义:;今义:下降;衰败。⑹燕、赵之收藏••古义:;今义:收集保藏冇价值的东西。⑺韩、魏Z经营••古义::今义:专指筹划并管理(企业层)。⑻齐、处之精英古义::今义:常比喻各行各业宝贵的人才。⑼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古义:;今义:使人怜悯。5.指出下列句中活用的词语并解释。⑴名词的活用①骊llI北构而西折②廊腰纟曼回 ③辇来于秦④族秦者,秦也 ⑤未云何龙⑥不霁何虹⑦朝歌枚弦⑧楚人一•炬⑨可怜焦土⑩鼎铛玉石,金块珠砾(1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⑵形容词的活用。①奈何取之尽錮铢①歌台暖响,春光融融⑶数词的活用。六王毕,”海一5.文言句式⑴判断句①一人Z心,千万人Z心也②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③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倒装句(3)省略句多于南亩Z农夫①五步一楼,十步一阁②儿世儿年,標掠具人③鼎铛玉石,金块珠砾⑷固定句式①奈何取Z尽锚铢,用Z如泥沙②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7•文学常识填空。《阿房宫赋》选口,作者,是唐代文学家。他与诗人在晚唐诗坛上并称”o他不仅冇不少精彩的骈文辞赋,他的抒情写景、咏史怀古的七绝诗也是脍炙人课堂•读写探究口,千古传诵。独上高楼,望尽犬涯[重点突破](-)结合老师的讲解,落实“课前•三”的文言基础知识(-)深入阅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以卜•问题1.简要分析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极力描写阿房宫的?2。这样的描写对后面的议论冇什么作用?3.本文既是借秦灭亡之事來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以六国覆灭起笔?4.请画出本文的结构示意图视野 文本深度阅读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2题。过骊山作杜牧始皇东游出周鼎,刘项纵观皆引颈。削平天下实辛勤,却为道旁穷百姓。黔首不愚尔益愚,千里函关囚独夫。牧童火入九泉底,烧作灰时犹未枯。1•请从杜牧的《阿房宫赋》小找出与画线诗句内容相一致的句子。2.简要概扌舌分析本诗的主旨及立意。[文本索材运用]学完《阿房宫赋》后,你发现文本屮哪些素材(包括作者)可以用到写作Z屮呢?仿照下面的示例,写岀你对文本索材的发现和运用过程。[运用示例]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历史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大至一个朝代的政权,小至一个政府的官员,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能否得到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关系自身生死存亡的重要因索。帝王李世民深谙“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的道理,所以他说:“天了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现实的惨痛教训也同样验证了上述道理。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相继落水没顶的一批批贪官污吏,他们的蜕化变质和违法犯罪,多半都是从脱离人民开始的,直至走向人民的对立面,遭遇“覆舟”的灭顶之灾!你的发现和运用:《阿房宫赋》参考答案[课前]三、KDmdn(2)qun(3)lu(4)ji(5)ylngqidng(6)piao⑺cheng(8)11yi(9)zizhu(10)ydn(ll)huan(12)jian(13)duya(14)jiao(15)chuan 1.(1)让,动词/假使,连词/使者,名词⑵喜爱,动词/爱护,动词/吝惜,动词⑶统一,动词/数词/一旦,副词/全,都,副词/专一,形容词/一体,名词⑷灭族,动词/类,名词⑸叹惜,动词/怜悯,同情,动词⑹无花纹的帛,名词作状语,像绳一样/久,形容词2.⑴连词,表假设/连词,表转折/连词,补足关系/连词,表并列/连词,表递进⑵……的样了,义同“然”/句末语气词,不译/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何/兼词,于之,于此⑶结构助词,的/动词,到……去/代词,指秦灭亡的事/宾语前置的标志,助词。3.⑴趋向。⑵指宫室结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⑶天气。⑷双层,双重。⑸座,所。(6)此为动词作名词,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7)本谓营造,引申为筹划营谋(语出《诗经•大雅•灵台》),此处动词作名词,指苦心经营积累的金玉珍宝。⑻本为事物的精华部分,此比喻金玉珍宝。⑼可惜。4.(1)①北、西:名词作状语。从骊山向北,向西②腰、纟曼:名词作状语。像人的腰一样,像鳗一样③辇:名词作状语,乘辇车④族:名词活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全族的人⑤龙:名词活用作动词,出现龙⑥虹:名词活用作动词,出现虹⑦歌、弦:名词活用作动词,唱歌,弹琴⑧炬:名词用作动词,放火⑨焦土:名词用作动词,成为焦土⑩“铛”“石”“块”“砾”都是名词分别用作动词,当做铛、当做石、当做块、当做砾(11)鉴:名词意动用法,以……为鉴⑵①尽: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尽②暖: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充满暖意⑶一:数词活用作动词,统一5.(1)①②③均为“……也”表示判断。⑵介宾短语后置句⑶①五步(冇)一楼,十步(有)一阁(省略谓语)②儿世儿年,擦掠(于)其人(省略介词“于”)③(以)鼎(为)铛(以)玉(为)石,似)金(为)块(以)珠(为)砾。⑷①“奈何”,固定词组,此外表示反问,可译为“怎么”“为什么”。②“足以”,固定词组,表示有能力有条件做某事,用在动词前血,可译为“能够”“可以”。6.《樊川文集》杜牧李商隐小李杜[课堂](二)1。课文从三个方面來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Z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Z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1.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 而铺陈阿房官规模人,宫索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Z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木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Z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而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1.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乂以六国衰亡为铺垫。六国何以会灭?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从何看出六国不爱民呢?“燕、赵Z收藏,韩、魏Z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標掠其人,倚穆如山。”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锚铢不留。“六国”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然而“蜀山兀,阿房出”,秦王朝山此乂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盖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铺采搞文体物言志借古讽今拓展读练1.答案:独夫之心,H益骄固。戊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解析:根据历史事件,联系课文内客回答。2.参考答案:诗屮用通俗的语言对秦始皇进行辛辣的讽刺,既肯定他削平六国、统一天下的艰辛,又批评他不知体恤百姓,一味残暴,以至断送天下的愚邈。末两句写秦始皇苦心经营的坟慕,到后來被牧童失火烧毁,他白己只落得个尸骨不全的可悲下场。这是对秦始皇梦想独霸天卜I刀世为君的深刻讽刺。这首诗的主题思想和《阿房宫赋》相似,也是借古讽今,劝谕当政者不要胡作非为,以免引起人民的反抗。解析:从思想内容和作者农达的感情方面分析。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