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邻居们》《山地回忆》【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邻居们》《山地回忆》《宝黛初会》和《巨翅老人》二.学习目标教学目的:(一)理解人物在故事情节发展中展示出的性格特征。(二)体会作品背后深刻的文化内涵。(三)体会作者描写人物的方法三.知识归纳总结1、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集《赶集》等。其《骆驼祥子》问世后蜚声文坛,标志着老舍现实主义风格的形成,达到了他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曾先后被译成十几种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长篇小说《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集《贫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艺作品集《三四一》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作品,主要有长篇小说《正红旗下》,长篇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散文杂文集《福星集》,剧本《龙须沟》、《茶馆》等。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以讽刺幽默和诙谐轻松的风格,赢得了人民的喜爱,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2、孙犁(1913~2002)现、当代小说家、散文家,被誉为“荷花淀派”创始人。原名孙树勋,河北安平人。1936年参加工作,任安新县同口镇小学教师,1939年后参加抗日工作,曾任河北抗战学院教官,晋察通讯社、晋察冀边区文联、晋察冀日报社及华北联合大学编辑、教师,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教师,《平原杂志》编辑。1944年在延安发表《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引起了文艺界的注意。此外,还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三集),中篇小说《铁木前传》,文学评论集《文学短评》。《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的一部小说和散文合集,其中的《荷花淀》《芦花荡》等作品,成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品。1949年后历任天津日报社副刊科副科长、报社编委,中国作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市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协第一至三届理事、作协顾问,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顾问、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文联荣誉委员。3、《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溪、芹圃。祖籍辽宁辽阳(一说河北丰润),祖先原为汉人,后为满洲正白旗“包衣人”(“包衣”系满语音译,意思是家奴)。曹雪芹一生正好经历曹家盛极而衰的过程。13岁前曾经在南京过了一段“锦衣纨绔”、“饫甘餍肥”的生活,13岁迁居北京以后,据红学家考证,初在宗学工作了一个时期,这时他结识了敦敏敦城兄弟。乾隆十五年左右迁居北京西郊黄叶村(现为曹雪芹纪念馆),“蓬牖茅椽、绳床瓦灶”,“举家食粥酒常赊”用心爱心专心 ,贫病无医,又加上幼子夭折,生活更加悲凉。他由贵族上层一下跌入社会底层的巨大变化中,饱尝了世态炎凉。生活上的困顿并没有消磨曹雪芹的志气,相反更促使他嗜酒狂狷,对现实表现出傲岸不屈的态度。曹雪芹最大的贡献就是他的传世名著《红楼梦》,这本书创作过程十分艰苦。在小说第一回里说:“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减五次”,真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夭折,感伤成疾,就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曹雪芹逝世年份在乾隆二十七年壬午除夕(1763年);另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八年癸未除夕(1764年),还有一说认为他死于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岁首(1764年初春)。曹雪芹死后,只留下“琴剑在壁”、“新妇飘零”,几个好友草草埋葬了这位伟大的作家。曹雪芹《红楼梦》的未完成稿题名《石头记》,基本定稿只有八十回。八十回后的一些稿子,不及整理便已“迷失”。这八十回开始在为数很少的朋友中传阅,凡三十年之久。到了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伟元、高鹗第一次以活字版排印出版,已是一百二十回,书名亦由《石头记》改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续成的。4、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是20世纪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哥伦比亚作家,记者。1971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文学博士称号,1972年获拉美文学最高奖——委内瑞拉加列戈斯文学奖,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和哥伦比亚语言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加西亚·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重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1967)《家长的没落》(1975)、《霍乱时期的爱情》(1985)。在《百年孤独》发表之前,马尔克斯在拉丁美洲文坛之外并不广为人知。《百年孤独》甫一面世即震惊拉丁美洲文坛及整个西班牙语世界,并很快被翻译为多种语言。马尔克斯也一跃成为炙手可热的世界级作家。《百年孤独》的故事发生在虚构的马孔多镇(马尔克斯称威廉·福克纳为导师,显然深受其影响),描述了布恩蒂亚家族百年七代的兴衰、荣辱、爱恨、福祸,和文化与人性中根深蒂固的孤独。其内容涉及社会和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说是拉丁美洲历史文化的浓缩投影。《百年孤独》风格独特,既气势恢宏又奇幻诡丽。粗犷处寥寥数笔勾勒出数十年内战的血腥冷酷;细腻处描写热恋中情欲煎熬如慕如诉;奇诡处人间鬼界过去未来变幻莫测。轻灵厚重,兼而有之,被公认为魔幻现实主义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二十世纪现代文学中不容错过的精品。《百年孤独》的英译本在数十种外文版中被公认为最佳。以此为基础的中译本(高长荣译,十月文艺出版社,北京)也为几种中译本中的佼佼者。《百年孤独》另有从西班牙文直接翻译的版本:黄锦炎等合译的上海译文出版社版与吴健恒独力翻译的云南人民出版社版。四.课文分析《邻居们》1、课文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她怕,她得想办法”)这是明先生与明太太两大主人公的出场介绍。第二部分(从“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邻居的葡萄”至“这些议论使她消了不少的气”)写明家和杨家如何处理“明先生的小孩偷了邻居的葡萄”这件事。第三部分(从“夫妇们正这样碎叨唠着出气”至“‘恨’有那么一点儿佩服的气味在里头”)写送错信事件之后,两家各自的反应。第四部分(最后一段)一个讽刺性很强的结尾,揭示小说主旨:人与人之间隔阂很难消除。说明:课文结构分析可以结合课后练习题一,有层次地展开。例如,阅读后思考:小说主要写了哪几件事来突出邻居之间的隔阂?明确:两件事情。一件是围绕明家的孩子偷了杨家的葡萄,两家大人的反应;另一件是对两封信(包括杨先生写给明先生的信和明先生同伙写的并且邮递错的信)两家人的表现。这两件事因果上并不关联,但是它们共同带动了两家人情绪的发展,使得大家尽情表演,个性充分呈现,构成了小说颇有喜剧色彩的情节。用心爱心专心 这样的概括能训练学生宏观把握故事情节脉络的能力。在把握文章两大主体部分的基础上,将开头(人物出场)和结尾(主旨呈现)独立出来,分别成段,结构已很明晰。2、人物形象分析(一)明太太形象分析小说一开头介绍“明太太的心眼很多”“大缺点,不认识字”,这应该可以算作性格中的两大特点。这些都为下文很多情节埋下了伏笔,如果不是她心眼多,在明先生面前总是编排是非,就不会有两家不断的纠葛和冲突。如果不是她不认识字,从而多疑,拒收信件,那么送错信事件也不会演化成一场风波。小说第一部分,通过一些细节体现了明太太脆弱的心理和可悲的家庭处境。表面上看起来,“对于儿女,对于丈夫,她无微不至的看护着”,但这分明用了欲抑先扬的手法,在“无微不至”背后是一份让人心酸的小心翼翼,是卑微家庭地位的反映——她不仅仅随时可能失去妻子的名分,甚至连做“母亲”的正当名分都随时可能被剥夺。从这个角度来看,明太太是畸形社会里处于弱势地位的被压迫的可怜的人。但是家庭中夫妇、母子之间的不平等关系导致了明太太性格的异化。家庭里她是受虐狂,家庭外她成了虐待狂。家庭中压迫和被压迫的关系延伸到家庭之外,明太太成了可恨的压迫者,对邻居、对仆人、对她看不惯的任何人,她都时时刻刻想表示出她的尊严。这旧时代的家庭氛围中,她这样扭曲的双重性格是很普遍的。有趣的是,细细分析,不仅明太太,其实明先生,甚至杨家夫妇身上也都或轻或重地带有这样双重性格的痕迹。小说第一部分交代了明太太的性格特点,这在第二部分中的具体事例中被表现。在“小孩偷葡萄”事件中,多疑、心眼多,不识字、霸道的明太太“成功”调动自己的心计,蛮横地赢得了胜利。她“得意于自己的成功”,其言行举止、心理活动都跃然纸上。在第三部分,“信”又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次是送错的信,并不是杨先生写的交涉信,但不识字的明太太坚决不收杨家老妈子送来的信,她自作聪明反而显得愚蠢地说:“叫你们先生给收着吧。当是我看不出来呢,不用打算诈我!”这样,她就给走私货的丈夫制造了麻烦和危机的引子。(二)明先生形象分析第一部分,介绍完明太太后,小说用三段介绍了明先生的处世为人。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他新式的职业背后旧式男人的典型形象。“小孩偷葡萄”事件是作者以具体事件表现明先生的性格特点。这是他性格的必然发展。因为他自傲,对于杨家的忍让,他理解成是“杨家怕他”;因为他追求金钱,而教书的往往贫穷,所以“明先生看不起这路人。他总以为教书的人是穷酸,没出息的”。当然,最为作者讽刺,鞭挞的,是明先生“黑点”的暴露,为此他“恨”杨先生——“杨穷酸居然有这够样的太太,比起他自己的要好上十几倍,他不能不恨”;他也恨杨太太,“挺俊俏的女人而嫁个教书的,或者是缺个心眼,所以他本不打算恨杨太太,可是不能不恨”。明先生这种“恨”让人啼笑皆非,细细分析,其实这种与狂傲相伴而行的嫉妒心理,也是自卑的表现(为了保证自己的经济地位他必须接受家庭现状,心中不安分不甘心又无力改变),是他双重性格使然,本质是十分病态的。这种病态心理一直推动着故事情节往下发展。按理说,在明家,太太没有知识,不识字,先生相对而言应该明辨是非,但是“黑点”导致的嫉妒阴暗心理,使得明先生变得情绪化,“勾上他的厌恶来——她嫁给那么个穷教书的,一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这样的思想的指使,使他变得轻信,在如何看待杨先生的交涉信问题上,基本被明太太牵着鼻子走:明太太编了一些他爱听的字眼,打动他爱孩子的热情;明太太说信是“要求道歉”用心爱心专心 的,他完全相信;他想看看杨太太字迹的心理,也被明太太看穿。他最终决定不收“杨先生的臭信”。明太太的谎言令明先生“气不打一处来”,他命令孩子们把杨家花草都踩坏;收到邮差送到的两封信,他不但对杨家没有歉意,反而“觉得只有穷酸才能那样客气,客气得讨厌。冲这份讨厌也该把他的花草都踏平了”。从中,我们再一次领教了自诩为“圣人”的他,内心里强烈的野蛮。也许就是因为这种野蛮吧,当杨先生最终按捺不住,用砖头报复时,明先生没有表示什么。他还是“恨”,但“恨”中有了佩服,大概杨先生好不容易体现出来的“野蛮”符合他的胃口吧。这是明先生心理的转变的结果,很值得玩味:合乎礼仪、有教养的方式解决不了的纠纷,最终以暴力方式得到解决。这是不是说明所谓的文明与野蛮,洋买办和小知识分子,老式市民和新式市民,从某种角度看本质一样呢?(三)体会杨家夫妇在小说中的作用。杨家夫妇在小说中处于配角地位,但是是题目“邻居们”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与明家夫妇相映成趣,也大大丰富了小说的内涵。作者对杨先生也有一些讽刺,但是笔法没有那么辛辣、尖刻,基本属于善意嘲笑。这种嘲笑基于杨先生所受教育的局限,使他不切实际,耽于幻想,胆小谨慎。但作者独创之处在于结尾处写出了他扔砖头的野蛮一面,这说明作者刻画的人物性格不是平板单调的,也不是静态凝固的,随着情节发展,人物性格有超越读者想象的变化,让人惊喜;而这种暴力行为看似和前边判若两人,但是细细想来,合情合理,被逼急的“好人”身上也会迸发出“野蛮”成分。3、分析文章主题老舍就是想要写这样形形色色的市民,他们职业不同,性格各异,但是骨子里有些病态的东西是共同的(例如明家夫妇身上共同的“双重人格”;明先生和杨先生骨子里都有的“仇恨”“野蛮”)。通过写这种新老交织的市民文化,表现其文化劣根性,从而起到批判、改良的效果。老舍先生表现人间世态,表现得独特丰厚,有深度,他把新老市民精神上的弱点,表现得非常充分。当然老舍也通过自己的作品表现了女性的命运。他的笔下女性往往都是受侮辱,受损害的。但是《邻居们》中的明太太很特殊,她不是那种一味受损害,而是敢说敢做的市井女性。在那样的传统社会,即使有了两个孩子,个人利益还是得不到保证,明太太的家庭地位很卑微;但是她对待外人却很蛮横。老舍写她,感情应该是很复杂的,既充满同情心,也带有讽刺,而讽刺是主要的。4、分析艺术特色(一)语言幽默《邻居们》最明显的艺术特色是语言幽默,字里行间带有诙谐的讽刺。(二)心理刻画小说对邻居们在交往冲突中的心理也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写,人物的心理是流动的,折射出性格的变化。能够写出人物心理、性格发展的动态过程,是作家的高明之处。《山地回忆》1、小说情节及结构情节:一次工业展览会看到故友穿的“阜平蓝”粗布短褂,引起了“我”的回忆,写“我”用心爱心专心 在阜平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和深厚情谊及“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结构:课文自然分成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故事的缘起及我与女孩子妞儿在河边相遇、相识。第二部分写“我”与妞儿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第三部分写抗战胜利,袜子遗失,激荡着我对于那女孩子的纪念。第四部分照应开头,交代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2、人物形象分析(1)概括妞儿的性格特征:爽快率直;泼辣;质朴善良;勤劳能干。(2)文中“我”(八路军)的特点:大度、实在、坚强、勤快、热情、乐于助人(3)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简单平易的对话讲话中暗含时代或生活背景简要的环境描写:强调生存条件,深化主题(4)总结:孙犁的这篇小说写的虽是家常闲话、纺纺织织,却表现了我们军民关系的团结融洽和根据地人民淳朴、愉快的生活气氛。文章刻画了妞儿形象,这是“很多山地女孩子的化身”。作者特别善于刻画农村劳动妇女的形象,在他笔下,中国劳动妇女一个个都是那样坚贞美丽,活泼可爱;她们对待自己的亲人是那样温柔多情,细致体贴,对待敌人则是那样英勇顽强。我们可以在《荷花淀》中仔细体会。《宝黛初会》作品中的人物是围绕黛玉进贾府这一中心事件,通过黛玉的见闻来描写的。黛玉进府按照封建贵族家庭的礼规,必定要去拜望自己的长辈,同辈姊妹也都要见见面。作者选择这个机会使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出场亮相,是行文的必需,也是事理的必然。作者安排人物出场与环境描写交错进行,详略得体,虚实兼用。详写的人物有王熙凤、贾宝玉(当然也包括林黛玉),略写的人物有贾母、邢夫人、王夫人、李纨和贾氏三姊妹;对贾母、王熙凤等出场人物是实写,而对贾赦、贾政等未出场的人物则属虚写;对王熙凤、贾宝玉的出场是单独写,而对邢夫人、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的出场只作集体介绍。这样描写不但笔法富于变化,同时也突出重点。(一)同学可以依据不同的评价标准对人物形象进行不同的评价,并鼓励争论。1.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贾母、王夫人、王熙凤。“黛玉进贾府”是因母亲亡故,父亲将她托付于外祖母。她是女孩子,并将长期生活在贾府,将来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外祖母史太君、二舅母王夫人、琏二嫂子王熙凤——荣国府三代当家主妇。那么这三位是什么样的人呢?(1)贾母贾母史太君是荣国府活着的老祖宗,处于最高地位。她的话在荣国府内便是“圣旨”,她的喜怒哀乐影响着周围上上下下的人。她见了黛玉虽是“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但所痛者主要是自己的独女贾敏过早地亡故。刚刚“大哭”以后,就先是“笑”着戏谑地介绍王熙凤,后又“笑”着责怪、阻止王熙凤说黛玉命苦,正透露了这个老祖宗因为痛失女儿怜及外孙女。她溺爱宝玉,当宝玉听说黛玉没玉,发作起痴狂病,摘下“通灵宝玉”狠命摔去,她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用心爱心专心 在贾母心中宝玉便是她的命根子,也是贾家的命根子,指望他能高中金榜,振兴祖业,光耀门庭。贾母对黛玉是怜多于爱;对宝玉是爱多于恼。由于她年事已高,早将家政交由儿媳王夫人掌管,但她的存在本身仍对荣国府内部事务产生决定性的影响。(2)王夫人王夫人虽然不露锋芒,却是荣国府在位的当家主妇。从她的居处,从她查问王熙凤“月钱放过了不曾”?从她交代黛玉“这是你凤姐姐的屋子,回来你好往这里找她来,少什么东西,你只管和她说就是了”,都可以看出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在家务上具有决定权。她是贾政的正室,宝玉的生母,但她对宝玉的行止很不以为然,说儿子是“孽根祸胎”,“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她选择了王熙凤这个年轻机巧泼辣的娘家侄女、婆家侄儿媳妇来帮她操持家务,以便支撑门户,维系这个潜伏着危机的封建大家族。她在贾府的女眷中可算正统的代表人物。(3)王熙凤王熙凤是个精明能干,惯用权术的人。贾母介绍她叫“凤辣子”。这种戏谑的称谓,既表明贾母对她的宠爱,也概括了她的性格特征。她的出场与众不同,课文有极其精彩的描写:一开始是人未到笑声先到,“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使在场的人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使初来的黛玉纳罕道,“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恭肃严整如此,这来者系谁,这样放诞无礼?”黛玉的“纳罕”反衬出王熙凤在贾府中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接着用浓墨重彩描绘了王熙凤的肖像:猛一见“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项上的饰物放着珠光宝气,全身上下衣裙华贵而绚丽。这透出她占有财富的欲望。再仔细一瞧,那“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苗条的身量,“风骚”的体格,不露的威风,使人感觉这位贵族少奶奶貌似可喜实则可畏。她知黛玉是老祖宗疼爱的外孙女,便格外亲昵,着意恭维:“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这通身的气派,……竟是个嫡亲的孙女。”她想到老祖宗见到黛玉会因女儿亡故而伤心,“便用帕拭泪”。可是听到老祖宗笑着阻止,“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她察言观色,机巧善变,投合贾母心意,这正显出她邀宠取幸的本领。此外,从她嘱咐黛玉“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从她应对王夫人的问话,表明了她在荣国府中的地位、权势以及管家的才干。她不仅深得贾母的欢心,也受到王夫人的赞许。看到荣国府掌握内政的三位实权人物,我们会有什么感想呢?黛玉和她们的关系能处好吗?今后命运如何?这当然还要看以后的发展。不过眼前似乎已让人感觉到黛玉在她们中间生活要小心谨慎,识时务,而以黛玉的性格来说则是艰难的。2.“心有灵犀一点通”:黛玉和宝玉。林黛玉和贾宝玉是书中的两位主角。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为什么一见如故、心灵相通?这都是读者急于知道的,也都在课文中得到了初步表现。(1)林黛玉林黛玉由于丧母来外婆家,过去常听她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今至其家,“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尽管贾母念及亡女怜爱她,但她自知寄人篱下,反表现出孤高自尊。她谨慎从事,冷静细心地观察周围的一切,应对有度,举止有礼。这表现在她辞谢邢夫人留饭,在王夫人和贾母处择座,反映出她聪慧而又有良好的教养。在众人眼里,她“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她美貌多情,体弱多病。“颦颦”二字,准确地勾画出她的神情,也透露出她与这个等级森严,礼仪繁多的封建贵族家庭很不投合。(2)贾宝玉贾宝玉“衔玉”而生,“通灵宝玉”是贾宝玉的“命根子”,而贾宝玉则是贾母的心尖儿宝贝,王夫人的惟一儿子,贾氏家族光宗耀祖的希望,是他们的命根子。然而贾宝玉并不看重“用心爱心专心 通灵宝玉”,骂之为“劳什子”,“狠命摔去”,表明他不愿顺从封建家长的意志,抗拒他们强加给自己的枷锁。黛玉早听说过这位衔玉而生的表兄“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王夫人则认为自己这个儿子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课文还借“后人”(按:“后人”应是作者的托辞)写的两首《西江月》词对贾宝玉的品行、性格作了恰当的概括。这两首词似贬实褒,表面上是用世俗观念批判贾宝玉,而实际上却是贾宝玉叛逆性格的写照。贾宝玉不愿受封建正统思想束缚,怕读圣贤文章,不去追求功名利禄,“不通世务”,尽管受到“世人诽谤”,却我行我素。他不顺从封建统治者对他的要求,也不安于他们所规定的本分,对于这样一个人,从封建统治阶级来看,当然是“于国于家无望”的不肖子孙!这正是作者用正文反作的方法对贾宝玉的赞颂。黛玉和宝玉第一次相见便都有似曾相识的心灵感应,这当然有神瑛侍者以甘露灌溉绛珠仙草的因由。不过黛玉新到外婆家,言行谨慎,只在心中想道:“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而宝玉娇纵惯了,便直言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在黛玉眼里的宝玉并非“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而是“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嗔视而有情”。在宝玉眼里的黛玉,“与众各别: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与其说是一见留下情根,不如说是精神上相通相应。“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然而这样一对幼男弱女要在这个森严的贵族之家争得自由,其未来的命运不卜可知。(二)总结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明确:鉴赏小说人物形象的一般方法主要是借助于小说中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来进行。同样,创作中对人物形象的刻画,也主要是通过这四个方面来完成的。(三)研讨小说《红楼梦》的主题。著名学者胡适先生认为,《红楼梦》是一部爱情小说;而毛泽东则认为《红楼梦》是一部政治著作。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参考:《红楼梦》是划时代地将爱情主题和整个社会问题紧密地相结合起来的伟大作品。若说“爱情主题”,那么,爱情主题在这里已经意味着比它本身更加丰富和深刻的含义。作为恋爱的主人公贾宝玉,也同时是反对科举,尊重女性,萌芽着自由平等观念,要求个性解放的具有叛逆性格的主角。若说是“政治主题”,那么,“政治”在这里也已经表现出了超出常规的具体和形象,它已经融化在人物的生活(包括爱情生活)之中了。我们不论将作品定为什么主题,都不会磨灭作品的伟大。也正是这种主题多元的特性,才使得《红楼梦》成为世人的所爱。《巨翅老人》(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按情节发展可分为三个部分。(学生交流,为了课堂教学的方便,明确统一下来)第一部分(1~2段),写巨翅老人降落人间。第二部分(3~12段),写镇子里的人们对巨翅老人的态度。第三部分(13、14段),写巨翅老人飞离镇子。(二)巨翅老人形象分析1.巨翅老人的形貌特点是怎样的?(要求学生快速阅读,找到关于巨翅老人外貌描写的语句)用心爱心专心 小说对巨翅老人的外在形象给予了详尽、确切的描写,给人留下极深的印象。“一位十分年迈的老人,他嘴巴朝下伏卧在烂泥里,尽管死命地挣扎,依然不能站起,因为有张巨大的翅膀妨碍着他的活动。”(第1段)“老人穿戴得像个乞丐,在剃光的脑袋上仅留有一束灰发,嘴巴里剩下稀稀落落几颗牙齿,这副老态龙钟浑身湿透的模样使他毫无气派可言。那对兀鹰似的巨大翅膀,十分肮脏,已经脱掉一半羽毛,这时一动不动地搁浅在污水里。”(第2段)“在惊慌的鸡群中倒很像一只可怜的老母鸡”,“从近处看他完全是个人:他身上有一种难闻的气味,翅膀的背面满是寄生的藻类和被台风伤害的巨大羽毛,他那可悲的模样同天使的崇高的尊严毫无共同之处”。(第3段)“……他的翅膀,竟然在这完全是人的肌体上长得那么自然。”(第10段)关键词——“巨大的翅膀”“老态龙钟”“肮脏”“可悲”2.巨翅老人有怎样的言行?“用一种难懂的方言但却是一种航海人的好嗓音回答他们。”(第2段,与贝拉约夫妇见面)“他躺在一个角落里,伸展着翅膀晒太阳,四围满是清晨来的那些人投进来的果皮和吃剩的早点。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无礼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嘴里只是用他的方言咕哝了点什么。”(第3段)“在这个临时栖身的巢穴里,他把全部时间用来寻找可以安身的地方……可他却突然醒过来,用一种费解的语言表示愤怒,他眼里噙着泪水,扇动了两下翅膀,那翅膀带起的一阵旋风把鸡笼里的粪便和尘土卷了起来,这恐怖的大风简直不像是这个世界上的。”(第6段)“天使对这个孩子也同对其他人一样,有时也恼怒,但是他常常是像一只普普通通驯顺的狗一样忍耐着孩子的恶作剧,这样一来倒使埃里森达有更多的时间去干家务活了。”(第10段)“不再受约束的天使像一只垂死的动物一样到处爬动……最后一年冬天,天使不知为什么突然苍老了,几乎连动都不能动,他那浑浊不清的老眼,竟然昏花到经常撞树干的地步。他的翅膀光秃秃的,几乎连毛管都没有剩下。贝拉约用一床被子把他裹起来,仁慈地把他带到棚屋里去睡。直到这时贝拉约夫妇才发现老人睡在暖屋里过夜时整宿地发出呻吟声,毫无挪威老人的天趣可言。”(第11段)关键词——“费解的方言”“愤怒”“忍耐”3.在小说中,镇子上的人们对巨翅老人的身份有哪些猜测?你怎样看?巨翅老人是海员、天使还是怪物、魔鬼,人们为之猜疑不定,这样的猜测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4.巨翅老人降临人间后,受到了镇上人们怎样的“礼待”?女邻居认为他是一位天使,“肯定是为孩子而来的,但是这个可怜的人实在太衰老了,雷雨把他打落在地上了”。接着是人们的否定,认为“当代的天使都是一些在一次天堂叛乱中逃亡出来的幸存者”。——否定了天使的圣洁,也就否定了对一切美丽事物的虔诚向善之心。关键词:“圈在铁丝鸡笼里”“戏耍”“俘获”“观看”“收取门票”“拔他的羽毛”“投掷石头”“用在牛身上烙印记的铁铲去烫他”……5.巨翅老人最后飞离了小镇子,他一共在镇子上呆了多长时间?(督促学生更细地阅读小说)镇上的人们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1)巨翅老人刚到镇子上时,贝拉约夫妇的孩子刚刚降生,等巨翅老人飞离时,孩子已经上学了。(2)形形色色的人们蜂拥而来,“似乎那并不是什么神的使者,而是头马戏团的动物”,“对这个俘虏的前途作着各种各样的推测”,“以至于不得不派来上了刺刀的军队来驱散都快把房子挤倒的人群”,造成了一场“震撼地球的动乱”用心爱心专心 。贝拉约夫妇趁机大发其财。但当人们找到新的娱乐对象后,仍然被囚禁在鸡笼里的天使受到了冷落,贝拉约夫妇在发财后早已嫌恶巨翅老人,“埃丽森达经常生气地大叫自己是这个充满天使的地狱里的一个最倒霉的人”。6.巨翅老人的形象分析。是不是天使,在小说中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位巨翅老人,他年迈孤苦、衰弱无力,面对凌侮,他痛苦地忍受、承担。阅读中,我们的情感已然滑向这个弱者身上,小说中的描写触动读者的悲悯情怀。(三)鉴赏小说的艺术特色1982年10月21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马尔克斯,授奖的理由之一是这样的:“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那个由他虚构出来的马孔多小镇的世界。自五十年代末,他的小说就把我们引进了这个奇特的地方。那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作者的想象力在驰骋翱翔:荒诞不经的传说、具体的村镇生活、比拟与影射、细腻的景物描写,都以新闻报道般的准确性再现出来。”《巨翅老人》这篇小说(1)对人间世界的丑恶、虚伪的描绘极尽夸张、嘲讽之能事,借助离奇的幻想,将现实与梦幻交织,造成“魔幻”的艺术效果。(2)同时,一些细节处的描写又是逼真、详尽、确切的,如对于巨翅老人的虚弱衰老的刻画,对于自然景色的描摹。(3)魔幻境界无时不在影射和暗示着作者要表达的他对现实生活的反思和批判。小说中的镇子,让人联想到《百年孤独》中的马孔多小镇,恶劣的环境、怪诞的人和事,难道不正象征着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灵魂的孤独和精神的扭曲吗?而最后巨翅老人的飞离镇子,似乎也传达出对这个人间世界的否定,他要去寻求一个美好的理想世界。(4)对自己民族的历史和现状的反思、反省和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人的精神世界的关注,是任何一个伟大作家的作品所必备的品格。五.考点分析有关四位作家的文学常识必须识记,并通过四篇小说的理解,练习掌握现代文阅读的思路与方法。【典型例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俄罗斯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内有个“普希金之家”,是珍藏俄国古典文学大师们遗物的小型博物馆。在这里我大吃一惊:原来我所崇敬的那些文学大师,几乎都能画一手好画。此前,我只知道普希金喜欢画画,这次却看到莱蒙托夫、果戈里、屠格涅夫、茹科夫斯基、列夹·托尔斯泰、陀斯妥耶夫斯基等人的手笔!但这些画在普希金之家并不作为一种纯粹的艺术作品,而作为作家的遗物,和大师们的书桌、文具、手杖、眼镜、外衣、怀表和水杯摆在一起。它们被当作作家生命气息的载体——而不是心灵欲望的载体,只是从属于文学,并没有自己独立的身份与价值。只承认你一种最突出的才能,其他才能只作为附属品。作家的绘画,只被当做研究作家心理与性格的一种素材,而不作为艺术品对待。这实在有些不公平!文学大师的这些丹青妙笔,能否从专业角度来欣赏呢?用心爱心专心 就说普希金的自画像吧,这是他最热衷的题材。他几乎随手一个线条,就能把自己突起的额骨与眉骨、坡度很大而前伸的尖鼻子以及略略发紫的嘴巴画出来。他画自己的鬈发和络腮胡须更是得心应手,只用鹅毛笔的鹅毛一端蘸上墨汁轻快地抹几下,便神采飞扬。普希金的自画像大都出自诗人的自我意识,正如诗人写诗大都以“第一人称”为出发点一样。仔细去看,普希金这些自画像的神态并不相同,有的凝重,有的轻盈,有的阴郁,有的活泼,它们是诗人不同时间、不同环境和不同心态中的自己。绘画是普希金的一种表达方式。他大量的画,是绘在他诗作的手稿上。每当他诗情洋溢时,形象便在脑海里缤纷涌现。这是他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所以普希金的画大多画得很快,是他瞬间形象想象的灵性记录。他最爱画人物——各种面孔和各种表情。这些人物有的是虚构的,有的是现实中的人;他对这些人有爱有恨有讽刺有愤怒,这些人物是诗人在诗之外的一种表达。而且他从来不用画笔作画,只用写作工具——鹅毛笔和墨水来画。这表明他作画的欲望是被诗唤起的。列夫·托尔斯泰说他“用诗歌思想”;同样,他也“用画思想”。普希金为他的《别多金小说集》中一个短篇《棺材商人》画有两幅插图。虽然也还算不上专业插图,但那种轻松的幽默中搅拌着辛辣的讽刺的味道,也许任何画家都难以表现出来。没有人统计过普希金总共在诗稿上画了多少图画,我想数量一定相当可观。这种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只有那种有着大段大段题跋的中国文人画才能相比。我想,这种“诗画相生”的画,中国之外惟普希金一人!文人画在中国文坛很普遍。但在西方就不同了,写字与绘画的工具和材料全然两样,绘画的基础又是素描与速写,讲究解剖学与透视学,若要从事绘画必需先经过一整套专业训练。很难!中国人讲究触类旁通,崇尚琴棋书画兼能的通才,即使纯画家也要“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但西方强调的是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因而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就很难逾越。我忽然想起俄罗斯作家协会主席尼古拉耶维奇说过的一句话:“上帝给你一种才能,一定还会给你所有的才能。”这是俄罗斯谚语,很耐人寻味。我想,才能应包括人的灵性与悟性。人对各种艺术是有通感的,从通感到“通才”并不是一件难以理解的事。1.下列对原文理解准确的两项是A.文学大师擅长绘画,应视为一种很值得深入研究的艺术现象。B.俄罗斯古典文学大师们的绘画作品受到歧视,反映了一种文化偏见。C.普希金作画从来不用画笔,说明普希金的绘画出自他的自我意识。D.普希金和托尔斯泰一样,都是既“用诗歌思想”也“用画思想”。E.普希金妙笔作画,虽不够专业,却逾越了不同艺术之间的壁垒。2.第1段末有两个画横线的短语,请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①生命气息的载体答:②心灵欲望的载体答:3.简答。①普希金“独有的一种绘画状态”是怎样的状态?(不超过10个字)答:②作者为什么强调“文字与图画自由融混的现象”“中国之外惟普希金一人”?答:4.试就本文所说的“通才”问题,举例谈谈你个人的看法。用心爱心专心 要求:联系本文之外的典型例子。答:答案:1.AE2.生命气息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心理与性格的那些日常生活用品。心灵欲望的载体——能反映作家内心理想、信念、追求的艺术作品。3.①本题要求根据本段有关内容对普希金绘画时特有的思想状态加以概括说明。例如可以答“涌动着强烈的诗情画欲”,可以答“用诗、同时也用画思想”,可以答“由诗激发出绘画灵感”等,意思对即可。②总起来说,作者要强调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古代东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差异不大,而西方写字与绘画的工具、材料完全两样;西方绘画另有一套训练方法与绘画理论;西方强调解析与分类,不推崇全能,不大讲究触类旁通——导致各种艺术之间的壁垒不容易逾越。而作者认为提倡逾越这种壁垒,有利于发挥人的潜能。4.本题考查阅读中联系实际、联系背景知识的“发散”能力。学生肯定了解事实,如苏轼文章、诗词、书法造诣极高,鲁迅是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大学问家,书法家,而且精于篆刻艺术等等。【模拟试题】第I卷(共30分)一、(15分,每小题3分)l.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秩序井然栉风沐雨卷帙浩繁独树一帜B.一泓清泉宏观调控曲肱而枕鸿鹄之志C.樯桅毗连言论精辟臧否人物嗜书成癖D.欣逢佳节歆慕不已万马齐喑馨香满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变换莫测脉络融会贯通B.竣工仗义直言姆指荒谬绝伦C.影牒旁征博引辞书沓无音讯D.裨益湮没无闻坐落矫揉造作3.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与常规的计算机相比,生物计算机具有密集度高的突出优点。______用DNA分子制成生物电子元件,将比硅芯片上的电子元件要小得多,______可小到几十亿分之一米。________,生物芯片本身具有天然独特的立体化结构,其密度要比平面型硅集成电路高10万倍。A.由于甚至所以B.只是也许可见C.如果甚至而且D.虽然也许然而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用心爱心专心 这些食品是交给姐姐保管的,可她并不是一个从长计议的人,常常领着我们将下一日的提前消耗掉,造成寅吃卯粮的局面。B.这件事对我无异于晴天霹雳——一块珍藏多年价值连城的璧玉,顷刻变成一块一文不名的瓦片。C.他最近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这样的书,读起来确实累人。D.早在30年代,他就因创作长篇小说《梦之音》而名噪一时,成为京派作家的后起之秀。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曼城足球队要防曼联队“恐怖左翼”的重任,邓恩不行,贝尔马迪不行,赖特菲利普斯更不行,只有孙继海行。B.中纪委监察部的派驻机构要把加强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C.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D.《语文大辞典》编委会,为了使辞典有较高的质量,在躬耕修典三个春秋的编纂过程中,着重控制了关键程序。二、(15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辛公义,陇西狄道人也。公义早孤,为母氏所养,亲授书传。周天和中,选良家子任太学生,以勤苦著称。武帝时,召入露门学①,令受道义。每月集御前令与大儒讲论,数被嗟异,时辈慕之。从军平陈,以功除岷州刺史。土俗畏病,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父子夫妻不相看养,孝义道绝,由是病者多死。公义患之,欲变其俗。因分遣官人巡检部内,凡有疾病,皆以床舆来,安置厅事②。暑月疫时,病人或至数百,厅廊悉满。公义亲设一榻,独坐其间,终日连夕,对之理事。所得秩俸,尽用市药,为迎医疗之,躬劝其饮食,于是悉差,方召其亲戚而谕之曰:“死生由命,不关相着。前汝弃之,所以死耳。今我聚病者,坐卧其间,若言相染,那得不死,病儿复差!汝等勿复信之。”诸病家于孙惭谢而去。后人有遇病者,争就使君,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始相慈爱,此风遂革;合境之内呼为慈母。后迁牟州刺史,下车,先至狱中,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十余日间,决断咸尽,方还大厅。受领新讼,皆不立文案,遣当直佐僚一人,侧坐讯问。事若不尽,应须禁者,公义即宿厅事,终不还闾。人或谏之曰:“此事有程,使君何自苦也!”—答曰:“刺史无德可以导人,尚令百姓系于囹圄,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罪人闻之,咸自款服。后有欲诤讼者,其乡闾父老遽相晓曰:“此盖小事,何忍勤劳使君。”讼者多两让而止。《隋书·循吏传》注:①露门学:古代学校名称。②厅事:官府办公的地方。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被嗟异数:多次B.以功除岷州刺史除:授予官职C.尽用市药市:买D.讼者多两让而止两:再次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用心爱心专心 8.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氏)亲授书传B.(辛公义)以勤苦著称C.(遇病者)争就使君D.(辛公义)侧坐讯问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直接写辛公义勤政爱民的一组是()①以勤苦著称②公义患之,欲变其俗③所得秩俸,尽用市药④其家无亲属,因留养之⑤因露坐牢侧,亲自验问⑥罪人闻之,咸自款服A.①②④B.③④⑤C.④⑤⑥D.①②③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辛公义早年即失去了父亲,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B.辛公义用实际行动改变了岷州亲属有病不加照料的不良风气。C.辛公义到牟州后十多天就使牟州的监狱中不再有积压的案子。D.辛公义的行为使牟州的罪人受到感动,诚心服罪,不再打官司。第Ⅱ卷(共120分)三、(18分)11.将下面文言文中画线的部分用斜线断句。(5分)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平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用心爱心专心 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12.读下面的诗,完成①—②题。(4分)红梅苏轼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①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D.“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②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C.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答:14.在横线上默写原句。(4分)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阿房宫赋》:“呜呼!___________________,非秦也;___________,非天下也。”借秦灭亡的教训批评唐敬宗广建宫室。苏洵《六国论》:“悲夫!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削月割,以趋于亡。_________________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四、(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5~18题科学家最近的发现将有助于解释记忆存储这一最不为人所知的大脑活动。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一种以朊毒体(prion)形式活动的蛋白质。发表在(细胞)月刊上的研究报告说,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而此前普遍的看法是,有朊毒体活动的蛋白质是有毒性的,至少不能起到正常作用——正如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研究所揭示的那样。怀特罴德生物医学研究所负责人苏珊·林德奎斯特说:“我们已经对记忆存储的原理有了一些了解,但一直不清楚关键的存储手段是什么。此次研究揭示了可能的存储手段,不过让人惊奇的是,‘朊毒体活动’竟然在其中发挥着作用。”用心爱心专心 蛋白质功能的关键是其形状,大多数蛋白质在其存在期间只保持一种形状。朊毒体则是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它们不仅自身发生错误交叠,还会影响同一类型的其它蛋白质也出现这种现象。就已知的情况来看,这类错误交叠的蛋白质会停止正常功能,然后死亡或是对细胞——最终对组织——产生致命作用。因此研究人员在发现这种名为CPEB的蛋白质具有特定朊毒体特征时感到非常惊讶。它与维持长期记忆有关,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这是大脑中连接神经的枢纽。记忆就被存储在这一约有1万亿个神经细胞和突触的复杂网络中。随着经历和知识的不断增多,新的枢纽形成,老的则不断加强。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可以长期保存这些记忆。研究人员从海参中提取了CPEB,将它与其它蛋白质混合,然后观察它们在多种酵母模型中的活动。结果发现,CPEB改变了形状,并使其它蛋白质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功能恰似朊毒体。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然发挥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研究表明,在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CPEB的朊毒体特征可能就是使突触和神经细胞存储长期记忆的机制,科学家计划对这一理论做进一步的研究。15.下列对“朊毒体”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是在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研究中发现的一种病毒。B.是一种能突然改变形状或发生错误交叠的蛋白质。C.是位于中枢神经系统突触上的一种蛋白质。D.是哺乳动物的神经突触中用以存储记忆的细胞。16.对“这种蛋白质在朊毒体状态时会发挥好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朊毒体在发生错误交叠时仍保持了正常的功能。B.朊毒体在记忆存储过程中会发挥好的作用。C.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保持了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D.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长期保存这些记忆。17.下列推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能发挥正常功能的事实,证明此前人们对朊毒体的认识是错误的。B.了解CPEB在记忆存储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客观上对揭示疯牛病等神经变性疾病的病理不无帮助。C.CPEB合成的蛋白质会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这实际上就是“朊毒体活动”在发挥作用。D.由于可能的记忆存储机制已经发现,人类大脑中记忆活动的奥秘很快就会揭开。18.文中揭示的可能的记忆存储手段是什么?请简要回答。答:五、(12分)19.把下面4句话按恰当顺序填入用心爱心专心 横线处(只填序号),并在括号中填入同一个连词,使之成为语义连贯的一段话。(4分)凡事过犹不及,__________,()变成明哲保身,()变成圆滑世故,()变成是非不分。①超越了这个度②真理超越一步就是谬误③值得赞许的成熟就可能走向反面④成熟也是有度的20.举出一个北京日常口语词语,并就其形象生动的特点作简要解说。(4分)细琢磨北京日常的口语词语,往往能看出北京人的智慧。说出话来,仿佛看得见,摸得着,非常形象,十分生动。比如,天刚黑,说是“擦黑儿”,刚和“黑”擦个边儿,多有分寸!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照应给出文句的意思,续写一段话。(4分)听高雅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激励人的斗志,可以抚慰受伤的心灵。你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爱心专心 试题答案一、(15分,每小题3分)1.A2.D3.C4.D5.B二、(15分,每小题3分)6.D7.A8.D9.B10.D三、(18分)11.(5分)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③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④丁壮者引弦而战/近塞之人死者十九⑤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12.(4分)1.C2.A13.(5分)第一问2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未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14.(4分)灭六国者六国也族秦者秦也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四、(12分,每小题3分)15.B16.C17.C18.CPEB在朊毒体状态下仍发挥它的正常功能——蛋白质合成,所合成的蛋白质随着记忆的形成加强突触,使突触和神经细胞长期保存这些记忆。五、(12分)19.顺序:②④①③填空:“或”、“或”、“或”(填“或者”、“或者”、“或者”也对)20、21略。用心爱心专心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