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3.10山地回忆共1课时课件(语文版必修3)
哲思短章时间和爱的故事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类情感。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要坚持到最后一刻。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
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爱看见虚荣站在一艘华丽的小船上,说:“虚荣,帮帮我吧!”“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了我这漂亮的小船。”悲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悲哀答道。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到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时间?”爱问道,“为什么他要帮我?”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么伟大。”
修身名句·处世交友须带三分侠气,作人要存一点素心。——《菜根谭》赏读:跟朋友相处时,必须抱着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而作人处事也要存着一颗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赏读: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的长处好处),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的好歹)。
径路窄处,留一步与人行;滋味浓的,减三分让人尝。——《菜根谭》赏读:在狭窄的路上行走时,要留一点余地给别人走;遇到美味可口的好菜时,要留出三分让给别人吃。这是一个人立身处世最稳妥的方法。
知识卡片1.作家作品孙犁原名孙树勋,河北省安平县东辽村人。1936年,孙犁到安新县同口镇小学任教,他在这里初步了解了白洋淀一带人民群众的生活,在创作题材和思想感情上都有所积累,白洋淀成为他以后最优秀的作品中人物故事的背景。1937年冬,他参加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在冀中地区从事革命文化工作。
1939年,孙犁到晋察冀边区政府所在地——冀西山区的阜平城,在刚成立的晋察冀通讯社做通讯指导工作。1944年,孙犁到延安,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学习和工作。1945年重返冀中参加土改。1949年后,到天津日报社工作。从1939年起,先后发表了《荷花淀》《芦花荡》等短篇小说,后又创作了《风云初记》《铁木前传》等长、中篇小说。
2.写作背景“五四”以来的小说创作中存在着一条乡土文学的脉络。鲁迅先生最早即被称为“乡土艺术家”,他本人也曾从乡土文学的角度评述过文学研究会的一些青年小说家的作品,之后有更多的人写出这类小说。他们主要写的是农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风土人情。《山地回忆》就是“荷花淀派”代表人物孙犁的代表性作品之一。这篇小说写于1949年,是作者对抗日战争中艰苦生活的回顾。
3.审美视窗诗化的小说乍读《山地回忆》,读者很容易把它当成纪实性的散文,因为其中“我”的身份和经历,与作者本人有太多的重合之处,这种看法是如此普遍,以至于作者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辩诬,对照小说和作者的解释,我们可以确认《山地回忆》的确是一篇小说,作者采用取自真实世界的素材,但却进行了符合自己审美目的和叙事逻辑的修改,建构起一个新的世界。
同孙犁的其他作品一样,《山地回忆》也极具诗意,给读者带来了审美的期待和满足。这种诗意,来自作品中的许多“留白”之处,它们给读者不尽的想象空间。比如“妞儿”这个名字,是这么简单;比如妞儿的长相,只有一句“在她笑着的时候,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的放光”。
在人物身份关系的设置上,作者突出强调的是军民关系。“我”的八路军身份,使得妞儿和“我”的亲近似乎是不证自明的。但是仅靠政治身份如何能取得陌生人的信赖呢?读者,特别是如今的读者不禁会产生这样的疑问。作者在有意无意之中略去的两个人的性别、年龄等因素,更激发起读者的想象,人们也的确能在字里行间见出“我”和妞儿之间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的情愫。小说里有这样一段:
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怎么沾了我的光?”“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我笑了。女孩子说:“沾他什么光,他穿了我们的袜子,就该给我们做活了!”虽然只是几句对话,却有无穷的意味。而小说的结尾处有一句“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颇有唐人“绿树成荫子满枝”的诗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3.近义辨析(1)激荡·动荡激荡:受到冲击而动荡。动荡:比喻情况或局势不安定。例句1:中东局势长期________不安,人民生活状况堪忧。例句2:她的心里________着可怕的矛盾。
(2)迷漫·弥漫迷漫:漫天遍野,茫茫一片,看不分明。弥漫:烟尘、雾气、水汽等充满、布满。例句1:前面荒草________,找不到前进的路。例句2:一阵狂风吹来,空中顿时烟尘________。答案(1)动荡 激荡(2)迷漫 弥漫
4.解释下列词语(1)中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破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穷山恶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中国纺织建设公司的简称。原为国民党垄断纺织工业的机构,解放后由人民政府接管。(2)衣物的裂口,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3)形容自然条件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
主旨归纳本文通过“我”在抗战时期一段生活经历的叙写,塑造了一个直爽、质朴、善良和勤劳的“妞儿”形象,歌颂了人民大众与抗日战士的血肉情谊。
重点突破认真阅读这篇小说,给小说划分几个部分并概括各部分小说的内容结构。提示小说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连袜底也是用麻纳的”),是故事的缘起,由见到故人引起对过去生活的回忆。第二部分(从“就是因为袜子”至“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写“我”与女孩子在河边相遇、相识。
第三部分(从“我洗过脸”至“纺,拐,浆,落,经,镶,织”),写“我”与女孩子一家的交往和培养起来的深厚情谊。第四部分(从“当她卸下第一匹布的那天”至结束),写“我”对山地生活的纪念和妞儿一家现在的生活状态。
这篇小说运用了哪种记叙方式?试加以分析。提示小说的叙述方式——倒叙。这篇小说,最重要的道具就是那双土气而又特别厚实耐穿的袜子,做袜子要用布,所以小说就从布写起,不是写那块做袜子的布,而是写在解放后的天津买一块布带给乡下来的农民代表,作品由此写到过去生活和战斗过的阜平乡下以及乡下的值得怀念的人。这种倒叙的写法,一方面给人特别真实亲切的感受,凸现出作品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也巧妙地烘托出当年的半块布头、一双袜子的深情。
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小说结构其实就是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小说的情节包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这四个环节。把握情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可以使读者深入理解故事,更有助于我们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小说的主旨。考点链接
高考试题所选用的小说都是微型小说,而且它们一般采用线式结构、场面式结构、对比式结构等常见的结构形式。线式结构的微型小说在设置情节线索时,可以安排单线情节,也可以安排双线情节。单线情节指的是以一条线索安排故事的发展变化。双线情节指的是写了两个人物,每个人物的故事都有自己的一条情节线索,这两条线索可能平行发展,也可能交叉发展,在作品的最后一个细节单元(也可能在某个特定的细节上),两条线索发生碰撞,交织在一起,形成作品的高潮。
从结构的要素上看,除了情节外,我们还要关注线索、过渡、照应和伏笔等。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动和行动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
这篇小说在环境描写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提示简要的环境勾勒。任何小说都离不开环境描写,《山地回忆》自然也不能例外。但是这篇小说的环境描写实在精彩。说它精彩,就精彩在简要上。“要”是不可或缺,“简”则是干净利落,仿佛稍多一点的描写不仅没有必要,而且会损害小说的精练完美。例如开头的部分有处描写:“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
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不多的几句话,既可见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可见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还可见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真是一箭数雕,言简而意无穷。
分析小说中“妞儿”的形象。提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那位女孩子,她没有姓名,她的父亲也只是称呼她“妞儿”,这是极为普通的称呼,几乎可以用在所有的女孩子身上,这是孙犁小说常用的手法,例如《荷花淀》里的几位可爱的女子也大多没有姓名,这说明这个或这些美丽动人的人物,只是冀中地区千百万美丽动人的人民的代表和缩影,但她或她们又绝不是一个“集合概念”,
而是一个或一些有着丰满形象的人物。我们从这篇小说的叙述和描写中可以清楚地看出那位女孩子的形象。这个女孩子有这样一些性格特征:一是爽快率直,甚至还透着点泼辣。她在河边洗菜,“我”在她的上水洗脸,她就不高兴了。于是朝我喊:“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当她听到“我”的“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的辩解时,更加恼火了:“菜是下口的东西呀!
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不仅毫不让步,反而有些“得理不让人”了。这就是“我”和她初次见面时的情景,初看起来,这个女孩子简直太过厉害,很不友好,很快我们就发现不是这样,这只不过是她坦率的性格的自然外露而已,正如她的姥姥说的“她不会说话”(意思是不懂得婉转,没有世故)。这样写,也有点“欲扬先抑”的意思。
文中还多次写到女孩子的笑:“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占了北平,我们就有洋布穿,就一切齐备!’女孩子接下去,笑了”等。她的笑是那样的开朗、无遮无挡,就像开在深山石崖上的山花,灿烂、自然。二是质朴善良。这可以从她给“我”做袜子(使她的父亲没有袜子穿了),给“我”做好吃的(引起她父亲跟着“沾光”的议论)等情节中看出。
三是勤劳能干。她不仅会干一般的家务活计,任劳任怨,而且要强好胜,什么都想学会。她四天的工夫就用手工缝制出“整整穿了三年也没有破绽”的袜子,有了织布机,她就很快地“学习纺织的全套手艺了:纺,拐,浆,落,经,镶,织”。这最后几个动词,一字一顿,很有感染力,尽管中间有些工序我们难以确定其准确含义,但我们读后分明感受到她的勤劳和智慧,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却依旧“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1.文本审美(1)朴素自然清新的语言特点。这篇文章主要是通过对话刻画人物。文章没有堆砌华丽的辞藻,而是用平易单纯的文字,写出了人物的内在美。充分重视语言的锤炼,成为孙犁在创作过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并在形成他的独特风格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者在描写人物的时候总是扣住时代特色,从人物身上可以感受到强烈的时代气息。同时,作者在对话中从侧面来反映大的斗争。
“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讲卫生吗?”“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作者在这样的描写和对话中刻画了人物,又交代了时代或生活背景:“阜平的天气冷”,百姓艰难的生活,八路军艰苦的生活,抗战最困难的时期。把残酷的战争写得如此平淡,这是作者独特之处。
(2)简要的环境描写。小说开头写阜平环境:“阜平的土地很少,在中间种上玉黍。”廖廖数语,白描手法,我们就看到了冀中恶劣的生存条件,看到了冀中人民的生活艰辛,也看到了冀中人民的勤劳智慧,更看到了冀中人民在如此困难的条件下支援抗战的牺牲精神和崇高品德。我们从简练的环境描写中,更加敬佩作者笔下的人民,也更深刻地理解了小说主题。
2.写作迁移【角度】课文的对话描写,生动含蓄,请你设想一个情景,写一段对话,可有少量的神态、动作描写。
【示例】高三学生赵新天在书店遇到了小学时的黄老师。赵新天发现黄老师后,轻轻喊了声:“黄老师。”黄老师抬起头,惊疑地看着面前这位十七八岁的小伙子。“我是赵新天呀,是您以前的学生。”“赵——新——天……你是那个捣蛋鬼呀?!”“对呀。”赵新天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长这么高了,都快认不出来了。”黄老师上下仔细打量着他,“今年该是……哦,今年要考大学了吧?”“是啊。这不,我买参考书来了。”“高三学习挺辛苦吧?”“苦是苦,但总得学啊,再不努力就迟了。”赵新天调皮地说。“不错,小伙子,好好干。考上大学别忘了告诉我一声。”说着,黄老师欣慰地笑了。
【漫漫古典情】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唐·王维《终南别业》
王维晚年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这首诗描写的,就是那种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与思想皈依。以下六句皆由此生发,写出自身行状与心态。兴来独往,胜事自知,见其超脱;行到水穷,坐看云起,见其悠闲;偶值林叟,谈笑无还,见其随意自适。“偶然”二字,贯穿前后,行迹全无,诗风亦极平淡自然。
嘱 咐孙 犁与日寇殊死搏斗了八年的水生,随部队经过平原时,请假回家。他在门口遇见了水生嫂,亲热地喊了一声:“你!”女人一怔,睁开大眼睛,咧开嘴笑了笑,就转过身抽抽搭搭地哭了。水生看见她的白布鞋,知道父亲不在了,心里一阵痛,站了一会没动。他走进屋,女人从炕上拖起一个孩子来,含着眼泪笑着说:“这是你爹,成天说人家有爹,自己没爹,这不回来了。”
说着已经不成声音。水生抱了一会儿孩子,女人又哄她睡了。孩子的呼吸就像泉水在春天的阳光里冒起的小水泡,愉快地升起了又幸福地降落。她呆望着孩子的脸,好像从来没有见过这个孩子,孩子好像是从别家借来的,好像不是她生的,不是她在那潮湿闷热的高粱地里,在那残酷的扫荡里奔跑喘息,丢鞋甩袜抱养大的,她好像不曾在这孩子身上寄托了一切,并且在孩子的身上祝福了孩子的爹。“那是远远的人,早一天胜利回来吧!”
好像她并没有常常在深深的夜晚醒来,向着那不经事的孩子,诉说着翻来覆去的题目:“你爹哩,他到哪里去了?打鬼子去了……他拿着大枪骑着大马……就要回来了,把宝贝放在马上……多好啊!”现在,丈夫像从天上掉下来,她好像想起了过去的一切,还编排那准备了好几年的话,要向现在已坐到她身边的丈夫诉说了。
水生看着她。离别八年,她好像并没有老多少,今年29岁,头发虽乱而黑,脸孔苍白,可两眼里的光还是那么强烈。他望着她身上那自织自纺的棉衣和屋里的陈设,身上心里,都表现出是一种深藏的志气支撑,闯过了无数关口。水生告诉女人,自己在外想家。“我们可常想你,黑夜白日,你能猜猜我们想你的苦情吗?我们想你,可没有想叫你回来,那时日本人在村边。可夜里一觉醒来,我就想,你能像天上星星在我眼前晃一晃就好了。可能够吗?”
“这不回来晃一晃了吗?明天早上去参加保卫冀中平原的战斗,同志们都来了。”女人一听呆了,低下头,好半天才说:“明天我撑冰床去送你。”鸡叫三遍,女人给水生做了饭吃。这是一个大雾天,自己照顾全家,每逢夜里有风声,就不管风里雨里,多冷多热,老人背上孩子跑,累得哮喘咳嗽。是这苦日子、遭难的日子、担惊受怕的日子把老人家累死的。还有那年大饥荒……
在河边,他们上了冰床。女人轻轻跳上后尾,像只蜻蜓爬上草。轻轻用竿子一点,冰床就飞起来,像离开冰面行走,摧起的冰屑打起团团旋花。她的围巾向后飘起来,脸冻得通红。前面一条窄小的冰缝,水在里面汹汹的流,她只说了声“小心”,两脚轻轻用劲,冰床像受惊的蛇,抬起头来窜了过去。水生警告她:“你疯了吗?慢些!”女人没言语,呆望着丈夫,停了一会儿,轻轻地喘了两口气,说:“你知道,我心里很乱。
八年我才见到你,又送你去。我为什么撑得这么快?为什么急着把你送到战场去?是想你快去打鬼子,打败我们的敌人,你才能再快回来,和我见面。我们这些留在家里的女人,最盼胜利。我们在地洞里、在高粱地里等这一天,这天来了,我们的高兴是不能和别人说的。”“进攻我们的敌人,是坐飞机来的;他们躲在后方,妻子团聚了八九年。他们来了,可把我们的幸福打破了,他们打破了我们的心,他们罪孽这么重,一定要把他们全消灭。”
太阳从冰面升起来,冲开了雾,形成了一条红色胡同,扑到水淀中央没有边际的冰场,照在冰床上,女人说:“爹活着时常说,水生出去是打开一条活路,打开了这条活路,我们就能活,不然我们就活不了了。八年来,他老人家焦愁死了。如今国民党又和日本人一样,想把我们活着的人逼死。你记着爹的话,向上长进,不要分心,好好地打仗。八年过去了,时间不算长。只要你还在前方,我等你到死!”
到了目的地,水生上了岸,望着呆呆站在冰床上的女人说:“村里去暖和暖和吧。”女人忍住泪,笑着说:“快去你的吧。记着,好好打仗,快回来,我们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