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同学们!我们国家是个具有悠久文化历史的大国。诗歌的发展,成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古人“朝吟风雅颂,暮唱赋比兴”,我们“幼读唐诗三百首,长话西游论三国”。继《诗经》《离骚》之后,诗歌发展到了“汉赋”、“唐诗”、“宋词”、“元曲”。今天我们来学习元代散曲之经典,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导入新课:
“秋”,是秋天;“思”,在古汉语有五种注释:“想”;“怀念”;“悲伤”;“愁绪”;“无义助词”;文题“思”选择“愁绪“这个注释。“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马致远,少年时曾热衷功名,但由于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因此,他的一生几乎都过着漂泊不定、困窘潦倒的生活。《天净沙秋思》正是他晚年羁旅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漂泊他乡,时逢黄昏,有感而发,发而思,思而悲,悲而泣,泣而痛,把作者的思乡愁绪推到高潮。写作背景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走进作者
小曲用28个字就勾画出一幅悲绪四溢的“游子思归图”,淋漓尽致地表达游子漂泊羁旅的孤寂愁苦之情。描绘出一个冷落暗淡、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天净沙秋思》是一首动静互衬、明暗相辉、情景交融的抒情杰作,堪称“秋思之祖”,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作品简介
读散曲一读:自读二读:齐读二读:诵读
动静互衬、明暗相辉、情景交融写作手法的在文中的具体体现。品课文,探写法。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散曲通过“断肠”这个文眼,把一个天涯游子思念故乡、肝肠寸断的凄苦愁绪刻画得淋漓尽致。诗眼
写作特色秋愁借景抒情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品意境
一个秋日的黄昏,猛烈的西风不停的刮着,落叶四处飘零。在荒凉的古道上,我倚着一匹瘦骨嶙峋的老马,独自远行。弯弯曲曲的小道旁,立着一颗颗干涸皱裂的老树,在它身上缠绕着一根根枯萎的藤蔓,他们在秋风中瑟瑟发抖。光秃秃的枝干上,传来了傍晚回巢时乌鸦的啼叫声。踏上小桥,趟过溪水,隐隐约约看到了稀疏的村舍上空炊烟袅袅。抬头远望,夕阳西下,撒下漫天凄冷的斜晖。这时鸟禽回巢、羊牛回圈。而我,此刻却远离故乡,浪迹天涯,无处藏身!挺着冷飕飕的西风,任凭那瘦马去追寻着落日。伏在马背上,我肝肠寸断,心痛如割,踽踽独行.......《天净沙秋思》意境诵读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下面我们再来品味一些借景抒情的经典名句。《西厢记》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选段中以乐景写哀情的是哪一句?(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跟《天净沙秋思》里的那一句具有异曲同工之处呢?(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片段作文训练:用一两句话描绘秋天的某一景象,体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练文笔
林荫小道,金黄的落叶铺出了一条金黄的地毯,踩在上面,树叶在沙沙作响,仿佛在演奏克莱德曼的经典之作《秋日的私语》。晚风又带着凉意,徐徐地向我吹来,她抚摸着我的脸颊,格外的舒畅。
如:从“枯藤老树昏鸦”这句的景物描写中,我仿佛感受到了秋的凋零和凄清。深秋时节,藤蔓枯萎了,树叶飘落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树梢上乌鸦凄厉的叫声,更增添了悲凉凄楚之感……用“从(词或句)中,我感受到了(看到了或想了)”的句式说话,品味意境,填补作者留下的艺术空白。作业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马致远的经典散曲《天净沙.秋思》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思之祖。读散曲,品课文,品意境,练文笔,是我这堂课的设计理念,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听读、齐读、看读和诵读来感受作者的思乡愁绪,让学生借助诗眼文词,描绘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最后让学生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进行片段作文的拓展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