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天净沙.秋思》说课稿 以下是七年级语文上册《天净沙•秋思》的说课稿,欢迎阅读! 【教学设计指导思想】 《天净沙•秋思》是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这篇作品是元曲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作品,被人们誉为“秋思之祖”,它无论在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值得品味学习的地方,为了让学生走进作品,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我运用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以及应用多媒体教学设施,让学生亲自动手去画作品中的意象,从而体会到作品的完善到“增之一分则多,减之一分则少”的程度,感受作者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功底,感受作者将情与景高度融合的艺术手法,感受一个长期漂泊天涯的沦落人内心的愁苦孤寂之情。 【教学目标】 1、了解小令表达的思想感情; 2、了解小令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3、品味每个字,感悟作品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6————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教育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意境,运用再造想象感悟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施——多媒体,收集作者的资料;使朗读有视频、音频效果;使绘画更加便捷修改。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典文学话“秋思”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必须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近作者,崇拜作者,从而激发学习他的作品的积极性) 1、介绍马致远元曲中的地位; 2、介绍《天净沙•秋思》在文学史中的地位; (在这个环节中,点击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这部作品在古曲文字中的地位,调动“主体”作用)。 二、气韵流转感音律 1、播放配乐诗朗读;6————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学生说说朗读这首小令的感情色彩(悲凉)、语调(深沉)、节奏(舒缓); 3、模仿朗读; 4、抽个别学生配乐朗读,并背诵(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应用多媒体的优势,让学生走进音频,视频所渲染的意境中去,感受古曲文学的音韵美)。 三、魅力缘何近千年 1、说一说 (1)作品前3句多少个字?写了几种事物? (2)简单地把9种事物拼凑在一起就成了“秋思之祖”,曲子是否太容易写了?你能试着把9种事物合在一起不加任何修饰表达一个主题吗? (3)这9种事物透露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2、画一画 把作品前3句画成三幅画,要求把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事物画在画面中心(在这个环节中,学生对每一幅画都可能有3种以上的构思,要求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理由,鼓励学生大胆联想、想象,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依次在课件中点出:6————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3、描一描 让学生讨论:画完成后,要上色彩,该为这三幅画定上什么基色最恬当?学生讨论后点击多媒体出现灰暗、明亮、灰暗(本环节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艺术的通性,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从而体会作者“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作者把景和情高度融合的艺术手法)。 4、品一品 品味作者在前3句中的感情色彩(感受作者的情感逐渐强烈) 点击课件(苍凉、悲凉、悲愤) (教学设计意图:深入学习作者的艺术表现力。) 5、悟一悟 教师启发:如果说作者看到了枯藤老树昏鸦,勾起了思乡之情,流下了辛酸的泪水,那么紧接着眼前的景物又会勾起作者怎样的情怀? 学生自然得出结论 (潸然泪下、泪流满面)自然导入诗眼的学习:“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学生很快能领悟到马致远用9种事物层层铺垫、渲染,就是为了唱出这首小令的最强音,表现一个长期漂泊天涯的沦落人内心的孤寂愁苦,无论在教法上,小令内容的学习上都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让学生再完成最后一幅画。6————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孤寂悉苦 更暗淡 四、美文选点作品评 瘦藤老树昏鸦, 远山河水人家, 古道北风瘦马, 斜阳夕下, 断肠人去天涯。 学生讨论改动后的元曲是否更加完美? 在这个环节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学习的能力,让学生感受作者创作时字字斟酌的写作态度,感受作品达到“一字不易”的程度,感受这首小令不愧为“秋思之祖”。 五、余音回响作尾声 1、先让学生来谈谈学了这首小令的感受。 2、有感情地朗读,把“秋思之祖”有形的字变成打动心灵的声音。6————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教师小结:这首元曲仅用28个字,就把读者带回到七百多年前的一个深秋的傍晚,感受一个天涯沦落人的凄苦愁楚之情,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字字都扣着“情”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作者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不愧是魅力近千年的“秋思之祖”。6————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