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南乡子·登京口(jīnɡkǒu)北固亭有怀第一页,共27页。
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都城在临安(今杭州),是与西夏、金朝和大理并存的政权。南宋经济虽发达,但军事实力软弱,面对金国、西夏的侵扰(qīnrǎo),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奉行投降路线,无意收复中原。新知(xīnzhī)导入第二页,共27页。
辛弃疾身处南宋偏安的时代。当朝主和,只思自保,不积极抗争,收复国土已渺无希望。辛是主战派,一生积极从事抗金事业,但无法施展抱负。京口,今江苏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宋开禧元年,当时作者在镇江知府(zhīfǔ)任上,当他登临京口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便写下了这首词。新知(xīnzhī)导入第三页,共27页。
辛弃疾,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中年曰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jūshì)”。汉族,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作者简介第四页,共27页。
“南乡子”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京口,今江苏镇江。北固亭,在镇江东北的北固山上,下临长江。晋蔡谟筑楼山上,名北固楼,亦称北固楼。有怀,有所感怀。标题点明作词缘由,简洁。怀古(huáigǔ)诗的特点:有感于某一历史遗迹,作品就属于“怀古(huáigǔ)”一类。讲解(jiǎngjiě)准备第五页,共27页。
(1)字音兜鍪(dōumóu)(móu)(2)词义神州:中原地区。讲解(jiǎngjiě)准备兜鍪:古代作战时兵士所戴的头盔(tóukuī)。这里指代士兵。坐断:占领,占据。曹刘:指曹操和刘备。第六页,共27页。
南乡子·登京口(jīnɡkǒu)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duōshǎo)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dōumóu),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读准节奏(jiézòu)领悟感情讲解准备第七页,共27页。
诗歌翻译:什么地方可以看见(kànjiàn)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新知(xīnzhī)讲解第八页,共27页。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wèndá)贯穿全文。一问:“何处望神州(Shénzhōu)?”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1.词作思路是什么(shénme)?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新知讲解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三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第九页,共27页。
明确: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己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tūrúqílái)的呵天一问,直可惊天地,泣鬼神。注意:“神州”指“中原(zhōngyuán)”或“中原(zhōngyuán)大地。开头这两句是倒装句,即“满眼风光北固楼,何处望神州?”背景:当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江北已被金兵占领,辛弃疾站在长江(chánɡjiānɡ)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心中不禁悲愤不已,触景生情故而发问。新知讲解2.思考:一问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第十页,共27页。
二问:“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曰:“悠悠。不尽长江(chánɡjiānɡ)滚滚流。”新知(xīnzhī)讲解运用设问,自问自答。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自然引出后面感慨:往事悠悠(yōuyōu),英雄已不在,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3.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第十一页,共27页。
“悠悠”者,兼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和词人思绪之无穷也。“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往事悠悠,逝者如斯乎?而词人胸中倒来倒去的不尽愁思和感慨,正如这长流(chánɡliú)不息的江水!问句纵观千古成败(chéngbài),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无尽忧伤。新知(xīnzhī)讲解第十二页,共27页。
第三(dìsān)问:“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曰:“曹刘。”小典故《三国志·蜀书·先主(xiānzhǔ)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此处只说到曹刘二人。新知(xīnzhī)讲解4.思考:第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明确:辛弃疾便借用个典故,说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刘备才堪与孙权争胜,极力称颂孙权的大智大勇,希望江山代有才人出。第十三页,共27页。
5.为什么要用“生子(shēnɡzǐ)当如孙仲谋”的典故。小知识:《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对敢于(gǎnyú)与自己抗衡的强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对于那种不战而请降的懦夫,如对刘景升儿子刘琮则十分轻视,将其斥为任人宰割的猪狗。【明确】“生子当如孙仲谋”,借用曹操的话,含蓄深刻地对南宋当朝的投降政策进行(jìnxíng)了讽刺,意在言外,耐人寻味。新知讲解第十四页,共27页。
词人把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chìzhàfēngyún)的英雄来颂扬,其用意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也是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的南宋朝廷的鞭挞。新知(xīnzhī)讲解6.如何理解(lǐjiě)“生子当如孙仲谋”?第十五页,共27页。
7.理解“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中用(zhōngyòng)的典故。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率千军万马,雄据东南一隅,战斗不息。赤壁之战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岁。【明确】作者借用典故,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显然,作者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fǎnchèn)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新知(xīnzhī)讲解第十六页,共27页。
上片写景,以问起句,以答结句(jiéjù),使人触景生情,不胜感慨;下片怀古,借对孙权的赞美,暗含对当朝的忧虑和讽刺。概括(gàikuò)层意层次(céngcì)划分第十七页,共27页。
主旨本词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作者爱国、卫国的强烈(qiánɡliè)感情。主题(zhǔtí)归纳第十八页,共27页。
1.把写景、抒情、议论(yìlùn)密切结合起来。2.层次分明。3.融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写作(xiězuò)特色第十九页,共27页。
这首词融经铸史,借古讽今。作者通过称赞孙权为天下英雄,讽刺了他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的强烈(qiánɡliè)不满,也流露出他强烈(qiánɡliè)的爱国情怀。课堂(kètáng)总结第二十页,共27页。
南乡子·登京口(jīnɡkǒu)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上片写景(xiějǐnɡ)登北固楼、神州(Shénzhōu)何处下片怀古坐断东南、谁敌手千古兴亡、似江水流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生子当如孙仲谋对景抒怀借古讽今忧满怀用典板书设计赞天下英雄抒爱国情怀第二十一页,共27页。
1.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rénwù)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B课堂练习第二十二页,共27页。
2.“何处(héchǔ)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中原地区”或“中原”或“中原大地”或“中国”3.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述。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方,敢于和盛大的曹操、刘备抗衡,连一代之雄的曹操也赞叹、佩服他。课堂练习第二十三页,共27页。
4.作者(zuòzhě)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tóuxiáng)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课堂练习第二十四页,共27页。
搜集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wángcháo)的爱国诗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夏日(xiàrì)绝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父《满江红》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过零丁洋》拓展(tuòzhǎn)提高第二十五页,共27页。
1.背诵课文并默写(mòxiě)。2.课外阅读收集辛弃疾的词作并尝试赏析。布置(bùzhì)作业第二十六页,共27页。
谢谢第二十七页,共27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