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浙江省临海市第六中学高中语文《第3专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作者及词的写作背景,掌握相关文言知识。2、能力目标:分析本词运用典故、对比、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情怀,学习古人积极进取,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二、重点、难点1、分析本词运用典故、对比、借古讽今的写作特点。2、体会作者有志报国、壮志难酬的情怀。三、预习导引1、作者简介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加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晚年一度起用,不久病卒。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有《稼轩长短句》。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2、写作背景辛弃疾在词人中,算是个英雄。1161年,金国大举南犯,21岁的辛弃疾率群众2000多人在家乡起义,加入以耿京为首的农民抗金义军。在起义军的几个月里,他表现出非凡的勇敢和坚定。到了南方后,他继续坚持主战,用饱含爱国主义激情的词和文章,宣传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统一全国的主张。但是,以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偏安江南,在临安过着游宴玩乐歌舞升平的生活,对金屈辱求和。他们对起义军也一直害怕。辛弃疾被迫隐退,空怀一腔忠贞热情,却报国无门。他的许多词就反映了这种悲愤。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怀古词,是突出的一首。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退隐江西乡间已有十多年,被执掌大权的韩侂胄所起用。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则日益衰败,并起了内乱。韩要立一场伐金大功,以巩固自己的地位,于是起用了辛弃疾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那时正处于抗战前线。辛初到镇江,积极作北伐准备,可他的意见不能被韩侂胄一伙采纳,并给他一个降官的处分,后来又把他调离镇江。辛弃疾施展雄才大略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落空了。这就是辛弃疾写这首词的背景。3、“念奴娇”词牌的由来: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因念奴音色绝妙,后人用其名为词调。这个词牌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4、关于豪放词豪放派特点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然而有时失之平直,甚至涉于狂怪叫嚣。它不仅描写花间、月下、男欢、女爱。而且更喜摄取军情国事那样的重大题材入词,使词能象诗文一样地反映生活,所谓“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入”。它境界宏大,气势恢弘、不拘格律、汪洋恣意、崇尚直率,而不以主含蓄婉曲为能事。3、预习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孙仲()谋舞榭()狼居胥()佛()狸祠拓跋焘()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解释下列词语在词中的意思风流寻常草草:北顾:可堪:(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解释①赢得仓皇北顾②廉颇老矣,尚能饭否(4)指出下列句子各属于哪种文言句式①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②英雄无觅孙仲谋处③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辛弃疾的词以好用典故见长。课文用了哪几个典故? 2、借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四、精讲点拨(一)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二)辛弃疾在文学史上被评论家讥之以“掉书袋”,原因是他的词作好用典故。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你认为每一个典故的用意是什么?(对照注释、材料分组讨论)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一、二组:1.分析研讨上阙前两个用典。①说说这两个人的共同点?②用此二人典,蕴含了什么用意?其他几组分析研讨下阙几个典故:第三、四组:分析研讨第三个用典。①口述宋文帝北伐的经过,明确北伐失败的原因。②辛弃疾引用宋文帝北伐惨败的故事目的是什么?(用典的用意何在?)第五、六组:分析研讨第四个用典。①诗人写佛狸祠下祭神庙会的热闹景象,是什么心情?②除了用典,还运用什么写法强化这种感情?第七组:分析研讨运用廉颇典故的用意。最后以表格的形式进行小结:词中句子涉及人物典故用意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上阕怀念历史上曾经积极抗敌的英雄人物孙权、刘裕,讽刺南宋王朝的屈辱求和,表现出作者对英雄业绩的向往;下阕借谴责刘义隆表明自己的抗金主张,借廉颇的故事抒发对南宋王朝的愤懑和自己的爱国热忱。五、典题训练1、词的开头一句“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奠定了怎样的感情基调? 2、词作的结尾“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是以悲剧结束的,这句话蕴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写作上的另一个特点是运用对比。通过交互重叠的对比,使词义更加丰富曲折,感情更加委婉强烈,形象更加鲜明生动。如:以古代英雄业绩与可悲的现实相比,用以针砭南宋的萎靡不振;用与 相比,这是以历史上的英主与庸才之比,用以提出历史的经验教训,指出今日应有的做法;用 与 相比,这是抒发忧国忧民的感慨,感叹由于统治者的长期“和戎”媚敌,把人们的民族感情都冲得淡淡的了;用 与 相比,用以抒发报国无门的愤懑。六、归纳小结这是一首借古讽今之作,作品表现了作者抗金救国,恢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和希望不能实现的苦闷,也表现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和不重用抗金志士的愤慨。艺术技巧:①最突出的艺术技巧是用典。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②其次是对比。(1)英雄业绩与可悲现实对比。(2)刘裕“气吞万里如虎”与刘义隆“赢得仓皇北顾对比。(3)四十三年前的“烽火扬州路”与眼下的“佛狸祠下,一片神雅社鼓”对比。七、当堂检测1、下列诗词句全是写景的,从实写与虚写的角度看,不同的一项是()A.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B.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C.一片神鸦社鼓D.大江东去2、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C.对四十三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3、从修辞看,与其他各句不同的一项是()A.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B.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C.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D.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4、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典故的一项是()A.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B.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C.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D.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5、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鉴赏评析有误的一项是()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A.词的上阙由当地风光引出历史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笔调沉雄凄婉,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作者对国事的感慨和忧虑。B.“可堪回首”词句一语千钧,不但使后两句的画面具有了深刻的政治内容,而且也表达出了作者忧时伤世的强烈感情。C.词的结尾处,作者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自己一生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作者有心杀敌报国,却又力不从心的苦闷心情。D.全词用典虽多,却都关心时事,十分贴切,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6、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的6至8题。(7分)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张孝祥①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②波神:水神。③准拟:准定。(1)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B.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C.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D.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2)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3分) (3)作者在词中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2分) 八、作业布置1、背诵全词;
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2、多了解豪放派词人和词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