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语文必修Ⅱ苏教版第三专题版块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最新同步教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5【设计指导思想】《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课的着眼点之一在于学习前人解读历史的思维方式,看看他们如何借鉴历史,如何表述自己的见解、人生感受。本文借观景所见,追溯与景物有关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抒发自己的正确意见不被接受的抑郁激愤情怀。但是学生在具体学习过程中存在着理解上的困难,因为这首词几乎全词用典,思想情感含蓄而深沉。为此,教学这首词,课前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印发辛弃疾的有关生平资料以及创作这首词的背景资料,使学生有一个大体的了解。过程中注意诵读,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读”课文,从读中感受作者激愤沉郁的豪放词风。在诵读中具体研讨用典的用意,从而达到理解词人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情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文本研习,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和表达上的作用;2、过程与方法:进行诵读,体味作者借古事抒发抗金救国,收复中原的热切愿望、壮志难酬的苦闷,以及对统治者屈辱求和,昏聩无能的愤概;3、情感态度与价值:感知作者写作此篇作品的心情,体会并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1、探讨用典的意义;2、指导诵读,在诵读中体会词人的情感,感受豪放的词风。【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是否都看过《射雕英雄传》?其中有两位男主人公——郭靖、杨康。他们的名字由何而来呢?
是为了牢记北宋的“靖康之变”,记住力抗金兵。而到了南宋呢,金的侵略更是肆无忌惮,而统治者却采取了躲避苟安的态度,导致南宋偏安一隅的状态,比如宋代林升的《题临安邸》就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首,同学们来齐读一下。(多媒体课件投影,同时学生读)生答:“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卞州。”师说:其实林生的这首诗只是当时无数怀古伤今的诗词中的一首,而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怀古伤今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板书题目)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就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怀古伤今诗《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二、诵读课文,疏通文字1、学生读2、教师纠正读音、断句(注意“可堪回首,佛狸祠下”是bì,封\狼居胥)3听录音,再次矫正发音,把握思想感情4、齐读(此设计让学生读准确文中词语的音,初步感受豪壮的感情基调。)三、鉴赏词作,探讨用典的意义和作用。(一)课件投影,明确用典。所谓用典,就是引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是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统称“用典”。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用典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言简意赅,以一当十。(此设计让学生明确什么是用典,掌握用典的作用。)(二)1全词用了哪几个典故?明确:用了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五个典故。(此设计是使学生理解文中用典的含义以及词人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从而来完成教学目标,之所以分步研讨,是考虑到这是本词学习的一个难点,分步研讨,层次分明,有利于理解掌握。)用一句完整的而简洁的话概括这五个典故。(对事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而不是原文节选)1孙权败曹军2刘裕建政权3,刘义隆望敌而逃4拓跋焘击败宋文帝5廉颇老矣尚可战。这样我们就搞清楚了这首词所使用的典故。在对辛弃疾这首词评价的时候,有人说典故太多影响了人们的阅读,现在看来,我们同学并没有受到冲击,既有宏观尚的整体把握,又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很好!2、下面我们回过头来看这首词的题目。《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永遇乐是词牌名,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题目。我们也清楚词和诗经一样在题目的选择上往往选用它的第一句。比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可是我们这里有个明确的题目。那也就有了明确的主旨。再想想我们刚刚学完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个时候我们已经很明确的知道:(1).这首词的主旨是什么?明确:怀古(2).在什么地方怀古?明确:京口北固亭3那我们再回过头来看大家刚才概括的典故,有几个典故是在京口发生的?明确:孙权和季奴只有孙权和季奴,其他三位是不是作者天马行空胡思乱想啊。那么是怎么联系起来的呢?明确:是和辛弃疾的身世联系起来的。诗歌中培养我们的想像和联想的能力,就必须要注意一个辐射点,在这首词中的辐射点就是:京口。如果脱离了想像这个辐射点,你们培养的那种想象力就是胡思乱想了。诗歌的想象力是很不好培养的。也就是这一点,我们知道了辛弃疾运用典故的功力。下面我们就来锻炼我们的诗歌想象力: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扬州路是个什么概念,是不是京口一个叫扬州的马路呢。(请同学回答)扬州和京口是同一个地点吗?大家注意一个“望”字。在京口望见扬州。一个望字就使诗歌的意境开拓出来,而不是局限在北固亭这个小亭子里面了,在这里作者可以联想很多东西,可以联想古今。因为一个望字就是作品有远近的概念,不是一个单独的点而是一个面了。这就是远近。就是词有了意境。(三)分析第一典故孙权1描写孙权的句子,齐读2同学对孙权非常的了解。可到这里我不禁要问一个问题: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胜过孙权的也不在少数,可作者为什么偏偏想起了孙权呢?联系知识及介绍:他在京口建立了吴郡,曾打败来自北方的曹操的军队3找出最能表现词人对孙权充满情感的词语、句子,并说说词人对他们充满什么感情?(明确:
“觅”、“英雄”、“风流”、等词语、句子准确地表现了作者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仰慕与向往,慨叹英雄难觅,主观情感色彩十分强烈。)这让我想起了辛的另一首词:《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4想起了孙权,作者本是豪情万丈,但这样的英雄现在却无处追寻了。但是,仅仅是英雄人物无处寻觅吗?作者无处寻觅的还有什么?请用原文的话回答。生答: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舞榭歌台—繁华景象,风流—英雄遗风)5当今,不仅像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无处寻觅了,就连他们所创的英雄业绩,那种积极奋斗,勇于进取的精神也消失殆尽了,正如此时的南宋王朝。这到底是怎样的年代呢?穿插背景:6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呢?生答:对南宋统治者的不满。7总结:孙权(用意)——敬仰英雄,暗讽南宋(四)剩下4个人物,分组讨论,写出用意。(每组设置几个问题,在此基础上写出用意)A刘裕(1)出生如何?(2)当年是何时,怎样的场面?(3)联系背景,说说词人对他的感情?B刘义隆(1)为何会失败?(2)影射什么事?(3)采用这个典故的目的?(希望当局采取什么政策?)C拓拔焘(1)佛狸祠怎样的景象?(2)作者写佛狸祠一幕景象,表达什么心情?(明确:作者的心情是沉重的,表达了自己的隐忧:如今江北各地沦陷已久,不迅速谋求恢复,民俗就安于异族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表示对南宋朝廷不图恢复中原的愤懑。)D廉颇(1)廉颇与作者有何相似之处?(2)下面我们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这个结尾它所蕴含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
(五)总结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运用典故,有人说辛弃疾的词有"掉书袋"的毛病。你认为如何?这首词用典多不能说是毛病。它所用的除了末了廉颇一事之外,都是有关镇江的史实,眼前风光,是"京口怀古"这个题目应有的内容,和一般辞章家用典故不同;况且他用这些典故,都和这词的思想感情紧密联系。就艺术手法论,环绕作品的思想内容而使用许多典故,以加强作品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这正是这首词的长处。2.总结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这首词借"怀古"赞扬孙权、刘裕的抗敌业绩,批评南宋当政者仓碎北伐的冒险行动,表达自己的积极抗金,恢复中原统一国家的热切愿望。运用典故,十分恰当,是它的一大艺术特色。四再次朗读体会感情五布置作业今天我们主要学习用典这个手法,现在来现学现用一下咏怀古迹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问:借用谁的典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诗中借用王昭君的典故——王昭君因君王昏庸(画图省识春风面),尽管国色天香,也只能演出“独留青冢向黄昏”“环佩空归月夜魂”的人生悲剧——抒发了怨恨之情:如君王昏庸,杰出人才往往只能演出人生悲剧。六背诵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