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资料详情(天天资源网)

资料简介

20古代诗歌五首登幽州台歌学习II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2.初步理解古诗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体会诗人壮志难酬、知遇难逢的情感。难点体会本诗在表达上的特点,理解诗人壮志难酬、知遇难逢的情感。学习内容知识链接1.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现四川)人。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屮,时年四十一岁。陈子昂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其诗思想充实,语言刚健质朴,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张九龄、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都从屮受到启迪。其诗风骨峥蝶,寓意深远,苍劲有力,有《陈伯玉集》传世。2.幽州台即黄金台,又称蓟(Ji)北楼,为战国燕昭王所建,故址在今北京市西南的大兴县,当时是战国时候燕国的国都。燕昭王在公元前213年执•政后,励精图治,广招贤士,为了使原来国势衰败的燕国逐渐强大起来,燕昭王建黄金台,置金于黄金台上,延请天「下奇士,很快就招到了乐毅等贤能之人,国家迅速强大,后来乐毅带领大军攻打齐国,攻陷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使齐国几乎灭亡。燕昭王在建黄金台之前述曾建碣石宫,把梁人邹衍延请入内,师礼事之,广筹振兴国家大计,并树立了自己贤明哲睿、招贤纳士的良好声誉。3.创作背景: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武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即幽州台,遗址在今北京西南),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导入同学们,在我国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文化长河中,诗歌就像是一朵馨香独「具的奇葩,永开不败。有这样一位诗人,他屡受排挤,报国无门,哪他怎样书写壮志难酬情怀的呢?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他的《登幽州台歌》。学习1.题目中的“歌”字该怎么理解?你还学过哪些题目中带有“歌”字的诗歌吗?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3.读了这首诗歌给你怎样的感受?个案补充1.标•题带有“歌”字的诗一般是古乐府诗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汉武帝时,设有机构专门采集各地歌谣,整理和制订乐谱,这个机构名•叫乐府。后来人「们就把这一机构收集和制谱的诗歌,称为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到了唐代,这些歌词的乐谱虽然早已失传,但是这种形式却相传下來,成为一种没有严格格律,近于五、七言古体诗的诗歌体裁。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合作交流1•诗的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其中“古人”指谁?“來者”指谁?从中可以分析出作者怎样的境遇和情感?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见此景为什么怆然而涕下?3.全诗短短四句,却有多组对比,请同学们找一找,并思考其表达效果。个案补充1•时间角度。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当时的礼贤下士的明君。“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空间角度(天、地)。空间无限辽远。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想到自己的境遇,怎么能不“怆然涕下”?达标训练1.对本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屮“古人”、“来者”指的是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B.“念天地之悠悠”是以空间宽阔衬托孤寂之感。C.“怆然而涕,下”是因为时「间的消逝,空间的寂寥。D.“•幽州台”即“蓟北楼”,是当时燕昭王礼贤下士的处所,诗人因此有感而发2.诗人俯仰古今,倾吐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满腔忧愤之情的诗句是:3.本诗与屈原《远游》屮:“惟天地Z无穷兮,哀人生Z长勤”意境相近的诗句是: 板书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后时间怀才不遇古今空间壮志难酬反思诗短小好背,情感也易于体会。较难的是后两句为什么用虚字“之”、“而”。去之对读,感受不同之处,仅个别同学能大致体会。教师可适当点拨。 查看更多

Copyright 2004-2019 ttzy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闽ICP备18023965号-4

天天资源网声明:本站点发布的文章作品均来自用户投稿或网络整理,部分作品未联系到知识产权人或未发现有相关的知识产权登记

全屏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