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居易乐天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造化无为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唐宣宗李忱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他认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倡导“新乐府”运动。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近,相传老妪能解。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琵琶行白居易(并序)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是一首七言长篇叙事诗,继承了汉乐府叙事诗的传统,是初唐以来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带有很强的抒情性。由于叙事与感情的结合,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优美动人,可以说是我国古典叙事诗又一新的高峰,在诗人生前,就被广为传诵,所谓“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歌唱《琵琶行》。”时至今日,千百年过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文章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跟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书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五年后,宪宗去世,穆宗即位,才被调回长安。
琵琶行音频欣赏
听课文朗读,思考下列两个问题:1、本诗描写了琵琶女弹奏的精妙的乐曲,请问在诗中琵琶女一共弹奏了几次?用文中的诗句回答听者的感受是什么?2、文章最后写道:“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请问是什么使与弹奏者本不是同一阶层的白居易产生如此深切的共鸣而老泪纵横呢?
文中一共描写了三次弹奏第一次:“主人忘归客不发”——惊异(暗写、略写)第二次:“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沉醉(明写、详写)第三次:“满座重闻皆掩泣”、“江州司马青衫湿”——伤悲(明写、略写)
自读诗前小序,了解诗歌大意。思考:诗前小序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概括了事情的主要经过和琵琶女的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环境描写“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秋夜江边送客时的环境,秋夜江边,枫叶、荻花,色调暗淡,“瑟瑟”二字点情,景物成了溢满悲凉情感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令人顿觉秋凉袭来,渲染出一种悲凉的气氛。“别时茫茫江浸月”:叙述别时的情景。景中含情,茫茫江水,溶溶月色中无不弥散着作者的离愁别绪,仿佛作者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景物有了感应。烘托出主客相对无言、黯然神伤的心情。
琵琶女出场琵琶女是怎样出场的诗人寻问移邀添回重开宴千呼万唤琵琶女停欲语迟抱琵琶半遮面场景描写人物形象欣喜难耐急欲相见难言之痛矛盾心情评:未见其人,先现其神,形神兼备。邀见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聆听琵琶声思考:请大家一齐朗读第二自然段,然后思考:声音无形,摹声最难,诗人怎样表现琵琶出神入化的技巧?
音乐描写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忧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以声喻声妙语点睛
琵琶女弹奏起始——发展——跌宕——高潮——结束——调音——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绿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以声喻声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奥地利]汉斯立克《论音乐的美》:对音乐作品的一切富有幻想力的描写、性格刻画和解释性的说明,都是比喻性的。诗句音乐特点(旋律)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粗重深沉柔美细腻圆润清脆婉转流利低沉抑郁激越高亢气势雄壮戛然而止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间关莺语花底滑凝绝不通声暂歇水浆迸刀枪鸣四弦一声如裂帛音乐旋律
以景衬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了乐曲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人的艺术效果体现了声、情、景的融合
音乐描写的特色琵琶女弹奏技艺精湛,作者的描写技巧更加如火纯青,使我们真的有“如听仙乐耳暂明”之感:1、用喻拟声:8个比喻。2、双声词、象声词拟声:幽咽、间关;嘈嘈、切切。3、侧面描写。
回答第二个思考题作者与琵琶女产生共鸣的原因除了美妙的音乐,还有共同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问题琵琶女和作者的境遇如何?
琵琶女诗人艺压京城艳盖群芳年老色衰委身商人位至谏官名动京师谪居卧病飘零天涯共同点盛衰音乐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被侮辱、被损害的乐伎直言敢谏却被贬的忠臣(主)(宾)情
为什么说“同是天涯沦落人”?一个“本是京城女”,一个“去年辞帝京”,都是从京都长安来到遥远偏僻的江州。一个是名满京都的名艺人,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都是出类拔萃的人才。一个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一个因直言敢谏而遭贬谪,都有由盛至衰的不幸遭遇,都同样怀着满腹的“幽愁暗恨”,过着冷落凄凉的寂寞生活。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醉不成欢惨将别”(暗示沦落)“主人忘归客不发”(侧面烘托琴技)第二次(明写):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绿腰》(详写)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同是天涯沦落人”(点明主旨)第三次(明写):“感我此言”“却坐促弦”(略写)“江州司马青衫湿”(侧面烘托)(照应)
1、言:感斯人言凡六百一十六言自言本是京城女2、数:使快弹数曲一曲红绡不知数3、语:琵琶声停欲语迟今夜闻君琵琶语一词多义话,名词字,名词说,动词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数量,名词说话,回答,动词曲,名词
4、为:因为长句初为《霓裳》后《六幺》为君翻作《琵琶行》5、轻:轻拢慢捻商人中立轻别离6、泣: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写,创作,动词wéi弹奏,动词wéi替、给,,介词wèi轻轻,形容词轻视,动词哭泣,动词眼泪,名词
古今异义词因为:阑干:向前:老大:颜色: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文言句式歌以赠之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转徙于江湖间本(是)长安倡女使(之)快弹数曲送客(于)湓浦口感斯(于)人言沉吟放拨插(于)弦中宾语前置介宾短语后置;于,向介宾短语后置;于,在省略句,省略谓语省略句,之,琵琶女省略句,于,在省略句,于,被省略句,于,在
思考题1、琵琶女的遭遇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名言为什么千百年来一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主旨通过写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艺及沦落天涯的悲惨身世,表现了对琵琶女的深切同情,抒发了诗人谪居江州在政治上的失意之感,控诉了封建社会对人才的摧残。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