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简介
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法律是什么一、填空题1.()规范着我们的行为,保护着我们的权利。2.法律具有()力和()性。3.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依法履行自己的()。4.在()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学习知识、快乐成长。二、单选题1.明涛把同桌的钢笔弄坏了,他很快就赔偿了同桌一支同款钢笔。这体现了同桌享有()。A.受教育权B.财产权C.人身权D.平等权2.下列行为最有可能涉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是()。A.乘坐大巴去旅游B.学生在教室上课C.工人在工厂做工D.妈妈在超市购物3.爷爷生病了,吃了药但没有好转,反而病情加重,我怀疑爷爷买到了不合格的药品,我要运用()进行维权。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4.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制定和分布。A.社会B.国家主席C.国家D.人民
5.法律规定保护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是我们每个人的()。A.权利B.义务C.工作D.任务三、判断题1.尊老敬老是道德范畴,不是法定义务。()2.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3.小娟小学毕业就可以出去打工为家里赚钱了。()4.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则。()5.违反学校的纪律和违反国家法律后果是一样的。()四、辨析观点并说明理由一个普通人随地吐痰和一个已知自己得了传染病的人随地吐痰的行为都是不文明的,他们的行为造成的危害一样吗?请从道德与法律的层面谈谈你的观点。五、阅读材料,分析探究有一个小男孩,由于幼时患病,造成左脚有点跛,导致行动不便。去年,这个孩子到了入学年龄,其父李某带他到某小学报名入学,但学校认为他是残疾儿童,拒绝收招。这件事使孩子的家长十分着急,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李某向上一级教育行政部门申诉。1.试分析材料中的小男孩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害。
2.同学们,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到侵害时,我们应该怎么办?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1课时法律是什么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法律2.强制权威3.权利义务4.法律二、选择题1.B2.A3.D4.C5.B三、判断题1.×2.√3.×4.√5.×四、辨析观点并说明理由不一样。随地吐痰既不文明,也不卫生,极易传染疾病,不仅对别人有害,同时也污染了生活环境,这种随地吐痰的人会受到道德的谴责。但是一个人明知道自己得了传染病还是随地吐痰,他就涉嫌恶意传播疾病,如果造成一定的传播危害,涉嫌违法,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查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到目前为止,法律上还没有规定随地吐痰是违法的,所以随地吐痰只是道德问题。但是,知道自己得了传染病还随地吐痰,情况就不一样了,根据《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靠墙产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面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五、阅读材料,分析探究1.材料中的小男孩的受教育权受到了侵害。2.可以和侵权者直接交涉,或向相关维权协会早请保护权利,向行政机关申诉,向促裁机关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
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生活与法律一、填空题1.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维护公共()。2.大到国家的()生活,小到个人的()生活,处处都有法律的身影。3.()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4.()是维护人们日常生活秩序的主要法律。5.在法律的大家庭里,这些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二、单选题1.《史记》中记载的“约法三章”故事的主人公是()。A.刘备B.刘邦C.项羽D.秦二世2.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法律,过马路要遵守()。A.治安管理法规B.劳动关系法规C.交通法规D.环保法规3.“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是()规定的。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4.()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A.刑法B.民法C.公务员法D.行政法5.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可以解决下面()案例产生的纠纷。A.某人在革电商平台店铺购买的电器不是正品,属于假冒伪劣商品B.一个社会无业青年在校门口将一个六年级男生打伤C.纺织厂女工因加班时间过长导致昏迷,头部磕伤D.村里张大爷年迈多病,两个猴子却不管他三、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2.刑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名誉,保护我们的房屋、用具、储蓄。()3.民法惩罚犯罪,保障人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4.政务大厅某部门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时间内拒绝接待咨询者,这种行为是对的。()5.在街道边的电线杆上贴租房、卖房小广告是正确的。()四、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相关的法律用线连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小姨和其男朋友谈了三年恋爱,今年国庆节准备结婚。糠醛厂离我们村子很近,大烟囱冒出的烟呛得我直咳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周一升旗仪式,全体师生肃立,齐唱《义勇军进行曲》
五、读漫画,回答问题1.简单叙述漫画中的两个人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2.看完漫画,从中你有什么感情?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2课时生活与法律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权益秩序2.政治家庭3.刑法4.民法5.领域二、选择题1.B2.C3.A4.D5.C三、判断题
1.√2.×3.×4.×5.×四、阅读下面的情景描述,把与情景相关的法律用线连起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小姨和其男朋友谈了三年恋爱,今年国庆节准备结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糠醛厂离我们村子很近,大烟囱冒出的烟呛得我直咳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周一升旗仪式,全体师生肃立,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解析:这道题主要是考查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到目前为止,法律上还没有规定随地吐痰是违法的,所以随地吐痰只是道德问题。但是,知道自己得了传染病还随地吐痰,情况就不一样了,根据《关于办理妨害预防、控制突发传染病疫情靠墙产灾害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故意传播突发传染病病原体,危害公共安全的,依照刑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一面一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按照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五、读漫画,回答问题1.一个人到一家公司应聘,老板说不用签订用工合同直拉上岗,这个人很高兴地答应了,但是后来这个人在工作中受伤很严重,他找到老板,老板以没有签合同,也没有其他证据为理由不愿意承担赔偿和治疗费用。2.法律保护人们合法权益,但是法律也要讲证据。所以对于劳动者而言,劳动合同的签订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据,也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和义务的最好规范。签订劳动合同对于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起到很大的作用。解析:签订劳动合同的作用:(1)既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据,也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和义务的最好规范;(2)避免因未及时续签带来纠纷,即时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责任等同;(3)确立双方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对于劳动者来说,签订劳动合同非常重要。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的权益将难以得到保障。
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3课时法律作用大一、填空题1.()的行为受到保护,()的行为受到制裁。2.法律如同指南针,告诉我们行为的()。3.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4.法律如同武器,是保护我们的坚强()。5.人人依法享有(),人人依法履行()。二、单选题1.爸爸在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之后决定以后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体现了法律的()作用。A.评价B.指引C.保护D.强制2.给监狱里服刑人员观看法律节目进行普法教育,体现了法律的()作用。A.评价B.强制C.保护D.教育3.下列行为或说法体现法律强制作用的是()。A.一个人被判了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B.篮球运动员带球撞人被判犯规,判对方队员罚球。C.小朋友们玩木头人游戏,有一人忍不住说话了,游戏失败,被罚表演节目。D.行人不得随意踩踏草坪4.与纪律、道德不同,法律由()制定和分布。A.B.C.D.
5.管仲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管子》是管仲及其学派的著作总集。其中“()”这句话的意思是:法律政令,就是治理社会的规矩绳墨。A.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B.法律政令者,吏民规矩绳墨也C.惩其未犯,防其未然D.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三、判断题1.我们每天都受规则和法律的制约,真不自由!()2.如果有人欺负我弟弟,我就找人去教训他。()3.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4.人人都有权向政府申请法律援助,政府也会给每个人提供法律服务。()5.小月在网上下载了一个童话故事,可以把作者改成自己并向另一家出版社投稿。()四、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五、阅读材料,分析探究1.小杰的爸爸在城里建筑工地打工,很辛苦。马上过年了,老板却一直拖欠工资不给,小杰的爸爸一怒之下联合几个工友把老板打伤了。(1)你怎么看小杰爸爸和他的工友的做法?(2)如果你是小杰,你会建议爸爸怎么做?2.张某搞恶做剧,拨打火警“119”
,谎称邻居家失火,当消防队员开着消防车到达小区后,发现是骗局,后来公安机关依法追究了张某的法律责任。这一案例说明了什么?1.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3课时法律作用大答案及解析一、填空题1.合法违法2.方向3.对错4.盾牌5.权利义务二、选择题1.B2.D3.A4.B5.B三、判断题1.×2.×3.√4.×5.×四、想象一下:如果没有法律的保障,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子?法律是人类生存文明的体现,假如没有法律,就没有了可以保障我们生活的制度,这个世界就会变得一团糟。人性中的恶就会涌现出来,而无法加以控制,最后泛滥成灾。五、阅读材料,分析探究1.(1)他们的做法是违法的。(2)根据法律规定,可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向促裁机关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如果拿到判决书后老板还不给钱,可以报案追究其刑事责任。解析:现在是法治社会,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该用法律手段来解决。①当公民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首先要敢于同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人进行斗争,这既是公民的权利,也是公民的义务。②
要善于同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非法侵害者进行斗争,维护自身地合法权益。要采取合法的手段、途径,制止侵害,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解决非法侵害问题,也就是要依靠执法机关的力量保护自己正当的合法权益。具体办法:实施正当防卫;向司法机关控告、起诉,以得到法律的援助。③受到了非法侵害,既不能忍气吞声任其侵害,也不能采用非法手段进行报复,因为报复对方可能会违反法律。2.法律如同尺子,衡量我们行为的对错。法律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合法的行为受到保护,违法的行为受到制裁。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一、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1.尊老敬老只关系道德,不是法定义务。()2.我们生活在蓝天和阳光下,也生活在法律中。()3.酒后驾车不违法,只有造成了交通事故才违法。()4.张刚受到了同学的欺负,于是找他哥哥教训那个同学。()5.如果我被别人家的狗咬伤了,那我也没有办法,只能认倒霉。()6.道德与法律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7.民法规定了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对于犯罪应给予什么样的处罚。()8.当我们的合法权益遭受侵害时,要善于运用法律武器,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9.在法律的大家庭里,不同的法律调整不同领域的社会关系,发挥不同的功能。()10.今天,我国的刑法规定了四百多种犯罪,包括盗窃罪、抢劫罪、绑架罪、贪污罪、交通()二、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惩罚犯罪,保障权,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A.法律B.民法C.刑法D.道德2.下列属于我们的权利的是()A.受教育权B.遵守法律C.维护民族团结D.维护国家统一3.(多选)法律的特点是()A.随意性B.强制力C.权威性D.专门性4.指导人们签订和履行合同,调整生产、贸易、消费等社会关系。()A.法律B.民法C.刑法D.道德
5.约束行政机关的权力,督促其履行自己的职责,管理公共事务,为公众提供服务。()A.行政法B.民法C.刑法D.道德6.在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A.法律B.道德C.刑法D.民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在下列场所中可以体现出来。()A.工厂里B.超市内C.道路上D.学校中8.有同学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法律就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这个观点()A.是正确的,法律是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的B.是错误的,法律已经深深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C.是错误的,社会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都是靠法律来解决的9.以下做法是违反法律行为的是()①徐大宝放学在公交车上不给老人让座②张小明星期五上课迟到③王芳的爸爸酒驾撞上了路人,但路人并没有受伤④李雪梅是某公司的老板,偷税漏税A.①③④B.②③C.③④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违反法律和违反学校的纪律是一样的B.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C.小学生受到法律的保护,而不需要履行任何义务,因为年纪太小,还不能承担社会责任三、简答题。1.说一说法律具有什么样的作用。2.列举几个有关行政法的内容。
3.作为一名小学生,法律规定了我们有哪些义务?4.法律与纪律、道德有什么联系和区别?5.我们青少年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有哪些权利?四、探究题。1.在我们的学校生活中可能会涉及哪些法律?这些法律有什么作用?2.组织一次“法律故事会”,讲一讲自己知道的或经历过的与法律有关的故事,说说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1.×2.√3.×4.×5.×6.√7.×8.√9.√10.√二、1.C2.A3.BC4.B5.A6.A7.B8.B9.C10.B三、1.法律保护了我们的权利,规定了我们的义务。法律调整社会关系,保护合法权益,维护公共秩序等。2.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颁发企业营业执照;税务部门工作人员解释税收政策等。3.遵守交通法规,爱护公物,保护环境,保护野生动物等。4.联系:纪律、道德与法律规范着我们的行为;道德与法律,是基本的社会规则。对社会而言,它们缺一不可。区别:法律由国家制定和颁布,具有强制力和权威性。所有社会成员都要遵守法律,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履行自己的义务。5.在法律的规定下,我们享有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权利。四、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学生接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规定了义务。2.五名社会青年冲进某校教室殴打学生林某,林某情急之中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威胁社会青年,其中一名社会青年冲过去殴打林某时被划伤,后经抢救无效死亡。公安机关以林某携带管制刀具,对其进行了拘留。其家长承担刑事赔偿责任。
查看更多